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品讀 | 阿瑩:多少樓臺煙雨中——走讀“陝西古塔”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8-24
簡介不過,更讓我震驚的是,刑警隊長翻開古塔影集說,十多年前那次彬州古塔未遂案,就是這個黑影與其父所為,他當年僥倖逃脫後,依然惦記著彬州古塔,十多年後又糾集了“盜友”重操“舊業”,而且變得更為瘋狂可恨,先後挖開了興平的清梵寺塔和旬邑的泰塔,又對岐

耳聞目睹與什麼有關

多少樓臺煙雨中

走讀“陝西古塔”

文 | 阿瑩

品讀 | 阿瑩:多少樓臺煙雨中——走讀“陝西古塔”

似乎滄桑的遺蹟大都藏匿著悲憫。

我在魯迅圖書館不經意間看到一本磚頭厚的《陝西古塔》,略略翻開,竟是三秦大地的古塔攝影集。而且,讓我驚奇的是那些形態各異的古塔爭奇鬥豔,有的像豎壘的蘋果,有的像草叢裡的石屋,有的像崖上的望樓,有的像直立的子彈頭,有的藏之於鬧市,有的棄之於荒野。這些飽經風霜的古塔顯然歷經磨難,卻依然雍容不減,即使藏身於郊野,頹廢中依然昂首傲慢。是啊,每尊古塔的背後也都藏著一位設計師,翻閱這部影集就是與古人進行對話,而能彙集如此多的古塔也是一項功德呢。

我似乎沒費什麼周折就找到了作者,此人姓馬,竟然是1970年生人,一臉憨憨的靦腆,一口地道的關中口音。我說書中收集的三百多個古塔,我大約只見過十幾個。不過,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延安的寶塔,富平的崇文塔,再就是彬縣那尊古塔了,聽說那座塔剎還是唐玄宗親賜的名號。

那年我們去大佛寺春遊,一眼就看到有尊古塔處於鬧市之中,居高臨下,玉樹臨風,狀呈八角,逐高七層,飛簷斗拱,吊鈴懸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層層密簷下一圈突出的磚飾像一串花瓣,似人為套上去的葉蕊,真可謂儀態萬方了。當地民謠稱之:七層層,八稜稜,二十四個窟窿窿,五十六個風鈴鈴。遠望塔剎,確有如挺立於古道上的一尊大佛,不動聲色地品味著夏暖冬涼,靜靜地把悲憫播撒進百姓心田;近看塔剎,又會被其雍容的氣勢所震撼,呼喚著南來北往的商客,撫慰著田疇間勞作的百姓。身後有一面遠遠的嵐山,有如巨大的綠色屏風,襯映著一條清清的小河嘩嘩流淌。饒有趣味的是,當地人也將此塔稱之為雷峰塔,與西子湖畔倒塌的塔剎有著同一稱謂,似鎮守著一對情侶的悲歡情緣,也給多少人帶去了悲憫的幻想。

聽到我的感慨,攝影家翻開古塔集,指著其中一頁說,這個開元塔應該是皇家寺院的古剎,否則唐玄宗不會高看賜名的,可惜如今只剩古塔不見古寺了。我於是與他細細聊開,想不到他為這本攝影集耗時十年,幾將三秦大地上的古塔盡搜其中。由此而知,三秦最高的塔是富平的崇文塔,有八十二米之高,最矮的是藥王山的北魏造像塔,只有一米多高,也許那還是黃河以北最古老的塔剎。

年輕人的執著調動了我對古塔的熱情,我後來翻閱資料細細考究,想不到那已在中國人心中紮下根的塔剎,竟然產生於古印度,稱之為窣堵波。當然,那時的塔是半球形的覆缽狀,內填泥土,外砌磚石,頂部有一平臺,四面是石砌的圍欄,正中立一傘柱,塔下則有一圈石質圍欄和拱門,石面大都浮雕有精美的圖案。這塔形與中國古代帝王的墳冢有些相似。我想古人對神聖的尊崇,也許都喜歡將其長眠之地壘以高丘以示懷念吧。

然而,隨著那本古塔集一頁頁翻過,我才知曉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入,塔也悄悄地在中原大地站住了腳。由於“塔”在中國的建築語彙裡,沒有對應的形式,所以當塔傳入中國以後,曾有過多重譯法,不僅有窣堵波,還有浮屠、浮圖、方墳、圓冢、靈廟十多種。後來人們根據梵文“佛”字的音韻“布達”,造出了一個“荅”字,並加上一個“土”字旁,以表示埋藏舍利之意。看來,這個“塔”字竟然是一個年輕的詞彙。

當然,塔的形式很快便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與漢地的樓臺、殿閣、亭榭、門闕等高層建築相結合起來,有的呈現為圓狀,有的變為方形,有的堆成六角,有的砌為八稜。而且層層向上,每層都添加了一道密簷,尤如一座高聳的樓閣,傲立於山崖之巔,棲身於曲水之畔。塔頂一般都設有天宮,藏匿經卷佛像;塔下則藏有地宮,存放舍利和聖物。

當然,從漢唐以降,塔的建築材料和外形也多有變化,先後有磚的木的沙的泥的糞的,還有金的銀的鐵的和琉璃的,最終是以木塔為主轉向以磚石為主了。而且,塔的內容也以埋葬舍利,引申為引領風水了,其式樣也統一到中國式的樓閣密簷式了。當然,古塔內多有階梯可達塔頂,方便四周觀望,從而便派生出了登高瞭望的功能,演變成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了,也成了文人騷客喜歡登臨抒懷的風景名勝了。因此,古塔不僅僅侷限於建築學層面,還承載了東方的歷史、宗教、藝術等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東西方文明的重要媒介,今天我們就可以從中撫摸到文化交流的深度。

我疑問僅憑個人的力量何以能窮盡三秦古塔?攝影家告訴我,他每次出門採風都要做些功課,將縣誌中記載的古塔羅列出來,然後再遍訪當地名人,尋找方誌遺漏的古塔遺蹟,即使只剩下斷壁殘垣,也要想法留下蹤影,以便為後來的研究留下依據。後來,攝影家振振有詞地說,此集應是陝西省古塔的集大成,所以才吸引了頂級專家踴躍作序。我有些激將地問,三秦地面上的遺址多了去了,為何要專找古塔拍攝呢?他毫不遲疑地說,古塔是中國化的舶來品,每一尊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

所以,古塔實乃絲綢之路文明交融的結晶啊!

聽見我這樣評價,攝影家不無憂鬱地說,關中盤地本是漢傳佛教的聖地,佛界人士時常將長安稱之為佛都,就是因為漢傳佛教八大祖庭中,有六大祖庭居於長安。所以,那唐代杜牧吟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實也是對當時長安的描述。但是,留存在黃土高原上的古塔經受了千年的風雨剝蝕,如果不加維護必會逐漸散失在風霜裡,即使已存留影集裡的古塔也有些不見蹤影了。何況,有些人為的破壞更會讓人扼腕長嘆!

怎麼還有人為的破壞呢?我有些驚異地望著他的眼睛,只見他冷靜地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彬州人在維修古塔時,就發現了塔剎的天宮秘藏,一個蓮花石座,三十尊銅佛造像,且讓彬州人好一陣激奮。不過,塔剎顯然經受過昔日兵匪襲擾,走近塔身隱約可見累累彈痕,當然仍舊不失卓然的風華,似在笑望大宋以降的風雲變幻。可是歲月的年輪進入本世紀初葉,街人忽然發覺古塔旁邊的街道,常常傳出一陣陣挖掘聲,若走近了聲音又消弭了。警方當即進院盤查,發現小屋地面竟挖開了一個伸向古塔的地洞,儘管當場抓住了灰頭土臉的租房人,可另一個黑影瞥見警徽便慌忙翻牆逃竄了。

古道熱腸的彬州人未曾料到,十二年後的一個夜晚,開元寺塔的地宮寶物終於被野蠻地盜出了地宮,運到黃河岸邊一家大院去了,那裡看不到聖潔的蓮花,也聞不到嫋嫋的佛香。後來人們才知道,上次僥倖逃跑的那個黑影儘管混過了一個生肖輪迴,卻依舊對彬州古塔念念不忘。

這次賊人為實施此番罪孽,竟然做了精心準備,先在遠離古塔的街道上,租賃了一間簡陋的門面房,掛上了“川湘食府”的牌匾。白天,爐火通紅,熱賣菜餚;晚上,門窗緊閉,偷掘盜洞。這些年來,人們耳聞目睹過形形色色的盜墓大案,可當警方後來發覺破綻鑽進洞口,也禁不住驚訝不已。那黑影竟然準備了全套工具,掘進的工兵鏟,維持的製氧機,支撐的護板,測量的鐳射儀,可謂挖掘裝置一應俱全。而且,為防止洞穴塌方,每掘五六米就拐個彎,一條暗洞就像一條蟄伏地下的毒蛇,曲曲折折地向著古塔踴動。當然,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夜間面袋盛土,白天堂皇運出,一個驚天的陰謀就這樣頂著朗朗日月上演了。

這個陰謀進行了整整十個月,當他們掘進到二百四十七米的時候,摸到了地宮的石壁。黑影擔心塔基深埋於地下容易積水,便翻到地宮頂部,從上面揭開了兩塊方形青磚,窺見了一個沉寂了千年的地宮。儘管這個黑影已光顧過幾個地宮了,可眼前的景象依然令之亢奮。左邊,是層層套裝的鎏金棺槨,似乎包裹了萬千秘密;右邊,一尊高浮雕的小石棺,生動記述著釋佛的生平事蹟,而中間的棺槨裡三隻精巧的琉璃瓶,則供奉著佛門子弟頂禮膜拜之物。可憐地宮裡十面鎮妖銅鏡,卻未能讓賊人有絲毫猶豫,幾乎在一個晚上,就將地宮寶物搬空了。也就是說,為了盜掘開元塔地宮黑影做了整整三十年的誰備!

我吃驚地問道:這個案子破了嗎?

隨後,我找到了偵辦此案的刑警隊長。其實,當開元寺塔的地宮寶物被黑影輾轉騰挪之際,警方便接到密報察覺了,很快便在大江南北,織起了天羅地網,只經歷了一個寒暑,便將黑影牽起的地下人脈一網打盡了。

儘管我們的刑警隊長見識過許多稀世珍寶,對地宮之物也有心理準備,可當那些寶物一一擺到面前,依然讓他感到內心震撼,一件件寶物靜靜發散著悠遠的光彩,一尊尊密函微微蘊藏著神秘的力量,一條條金絲維繫著佛陀的悲憫……然而,這些風華凝重的古物究竟是何方聖物?這地宮裡究竟有多少寶物被盜呢?

後來,他們在搜查開元寺地宮時,發現了一塊落款為宋代慶曆七年的物帳碑。萬幸,後來從多地起獲的寶物,最終與物帳碑對應無右,可笑那個黑影還沒暖熱懷中的千萬鉅款,就被戴上了鋥亮的手銬腳鐐。當那最後一個寶函,一層層徐徐開啟,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驀然震驚了,一顆用金絲纏繞的佛牙,一粒粒盛裝在琉璃瓶裡的舍利,閃耀著五彩奪目的光澤,發出了悲憫的疑問。不過,我盯著墨色的物帳碑心想,這開元寺塔應為唐代古塔,可這地宮何以供奉著宋代寶物?後來我找研究者求證:首先,寺廟是唐代所建,否則何來唐玄宗賜名之說,而塔剎應為宋代所造,那八角古塔就是典型的宋代風格;其次,這開元寺裡以前可能有一木塔鎮廟,宋人出於信仰和風俗,在偉岸的磚塔修成後,便將佛牙請出地宮瞻仰後,又重新送回地宮佈置了供奉物品,比如法門寺地宮就記載了皇家多次供奉的經歷。

不過,更讓我震驚的是,刑警隊長翻開古塔影集說,十多年前那次彬州古塔未遂案,就是這個黑影與其父所為,他當年僥倖逃脫後,依然惦記著彬州古塔,十多年後又糾集了“盜友”重操“舊業”,而且變得更為瘋狂可恨,先後挖開了興平的清梵寺塔和旬邑的泰塔,又對岐山的太平寺塔、渭南的慧徹寺塔、代縣的阿育王塔和彬州開元寺塔實施了盜掘,其動作之迅速,行動之詭秘,讓人感覺就像在閱讀連環偵探小說,也讓我們的刑警隊長破案之後,瞅著地下一條條黑黝黝的洞穴,禁不住仰天長嘆:置於鬧市中的古塔都能慘遭毒手,那遺於荒野中的古塔又該如何保護呢?

當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是刑警隊長聽到我之感嘆,卻拼命搖頭說,你絕對想不到,那個盜挖古塔的黑影在床頭也放著這本攝影集,可能他就是據此按圖索驥尋找目標的,只短短几年功夫,就將專家在序言裡提及的著名古塔大多盜掘了!天哪!我撫摸著那本厚重的書集,心裡簡直不是個滋味,拍攝古塔本是為了保護歷史遺存的,這每尊古塔都是一部煌煌大書,都有一段唏噓的經史故事,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結晶了,可那貪婪的黑影卻恰恰利用了人們的善良……

阿瑩,第五屆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大秦之道》《餃子啊餃子》《旅途慌忙》《重訪綠地》,藝術評論集《長安筆墨》,秦腔劇《李白長安行》,歌劇《大明宮賦》,實景劇《出師表》,長篇小說《長安》等。其中,長篇小說《長安》獲中國小說學會2021年度好小說,《俄羅斯日記》獲冰心散文獎,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獲第九屆國家文華大獎特別獎、優秀編劇獎和第二十屆曹禺戲劇文學獎;話劇《秦嶺深處》獲第三十一屆田漢戲劇獎一等獎。

原標題:《品讀 | 阿瑩:多少樓臺煙雨中——走讀“陝西古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