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多積口德,少造口業!佛弟子不能隨意評論別人的過失!

由 慧光雲聚 發表于 人文2021-06-12
簡介如果以煩惱引發談論其他菩薩的過患,會摧毀我們相續當中的功德,所以對於發了菩提心,安住菩薩行大乘的諸士夫不說過失,這是佛子行

過失和功德能相抵嗎

《佛子行》裡講:“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意思是說:我們不能談論其他菩薩的過失。如果以煩惱引發談論其他菩薩的過患,會摧毀我們相續當中的功德,所以對於發了菩提心,安住菩薩行大乘的諸士夫不說過失,這是佛子行。

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眾生有一個通病,喜歡說別人的過失。不僅自己喜歡說,當聽到別人說其他人過失的時候,自己也很喜歡聽,聽到某某人有過失,雖然自己得不到什麼利益,但是覺得很舒服,好像其他人都有過失,就我一個人沒什麼過失一樣,處在這種可笑的優越感當中。

凡夫人的通病是喜歡說過失,但是喜歡說過失會給自己招致很多的問題。如果喜歡說別人的過失,自己也會因為產生煩惱,聽過失、說過失、傳過失,會造下罪業,所以在後世也會感受相應的果報。還有在所說過失者的身份 中,有些是很低劣的人,有些是一般的人,有些是世間賢善計程車夫,有些是小乘的修行者,有些是真正發了菩提心的菩薩,有些是已經證悟的菩薩,有些是佛的化現。說過失的時候,以我們凡夫人肉眼凡胎,哪裡能看出到底誰具有功德,誰過患很嚴重;誰是佛菩薩,誰是凡夫人。即便是過患很嚴重,那也沒有必要去說他的過失,因為說別人過失只能失壞自己的相續,讓自己習慣於說別人的過失。因為說別人過失,就會習慣於觀察別人的過失,看不到別人的功德,只是看別人的過失,沒辦法對其他眾生產生恭敬心、慈愛心,一系列佛法中要求我們生起的功德都難以生起,所以我們不能說過失,不管是誰的過失。此處是指比較嚴厲的對境,談論菩薩的過失。

多積口德,少造口業!佛弟子不能隨意評論別人的過失!

此處的菩薩分兩種。第一種是發了世俗菩提心。如果一個人發起了一剎那菩提心,他的名稱已經轉變成菩薩了,所以按照《入行論》的觀點,菩薩的標準是發了世俗菩提心,生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就是一個菩薩了。第二種按照《入中論》的觀點,是一地以上登地的菩薩。

不管是哪一種,談論過失的過患都很嚴重,而且此處是以惑、煩惱引發,有些時候是嫉妒心,有些時候是嗔恨心、傲慢心的心態,談論其他菩薩的過失。第一個,是以煩惱引發的,註定成了一個惡業,雖然身三語四可以開許,但是意三是不開許的,這在《大圓滿前行》當中講得很清楚,所以如果以惑、以煩惱來談過失,註定成為惡業,沒有任何變通之處。第二個,談論過失是造一種惡業。第三個,是談論菩薩的過失。菩薩是很嚴厲的對境,這就是錯上加錯了,本來是由煩惱引發說別人過失的惡業,又是談論菩薩的過失,所以罪業很重。重到什麼程度呢?“則將毀壞自功德”,自己辛辛苦苦修習的功德會因此而毀壞,所以千萬不要談論菩薩的過失呀!

在很多《入中論》的註釋當中,都講到了誹謗菩薩、談論菩薩過失本身的過失,是非常大的。在《極樂願文》的頌詞以及《極樂願文大疏》中講到了,如果談論菩薩的過患,比殺害所有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的罪過還要嚴重。因此誠信因果的人,想要保護自己相續的修行者,一定要對說過失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最好不談過失。如果不談過失、不參與談過失,就不存在談凡夫的過失,還是談菩薩的過失的問題了。首先,當然是調伏煩惱、沒有煩惱是最好的;然後,如果有煩惱的情況下,不談過失是最好的;如果談論過失,必須要懺悔。因為我們不知道所談論過失的物件到底是不是菩薩,所以我們就當成說了菩薩的過失來看待,精進地懺悔。

多積口德,少造口業!佛弟子不能隨意評論別人的過失!

我們身邊的修行者,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是煩惱粗重的初發心菩薩,你去說他的過失,覺得他沒什麼,認為“我比他還早入學會,應該是老資格,應該隨隨便便可以說他的過失”。但是如果他發了菩提心,成了菩薩了,那你說他的過失,自己也得到過失了。有很多菩薩隱藏在世俗凡夫的團體當中,有時候隱藏在佛教中,有時候隱藏在世間中,有時候隱藏在外道中,到底誰是為了專門調化眾生而顯現在他們身邊的菩薩?誰會知道啊,都沒有辦法瞭解,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觀清淨心,不談論任何菩薩的過失。如果知道他是一個大德,我們再去談論過失,就非常不好了。明明知道這是某寺廟具有殊勝功德的大德,還去說他的過失,相當於自殺一樣。還有一些時候,我們根本不清楚,最好不要說任何人的過失,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是菩薩的緣故。

此處雖然科判當中是講斷除談論菩薩之過,但是為了保護自己相續的緣故,最好不要談論任何有情的過失,因為我們不知道到底誰是菩薩、誰不是菩薩。如果不談論別人的過失,我們損失了什麼?我們沒有損失任何東西。不談論別人的過失,既保護了自己的相續,培養了清淨心,在這過程當中反觀內心,或觀察別人的功德,自己也會增長功德。因此不談論別人的過失,非但對自己無害,還有很大的利益,而且也對他人無害,有很大的利益。

多積口德,少造口業!佛弟子不能隨意評論別人的過失!

因為有很多必要的緣故,對於發了菩提心的大乘士夫,千萬不要說他們的過失,觀清淨心是非常好的;如果說了過失,有時候會犯下更嚴重的過失。作為寺院、學會的負責人,不點出有些人不好的行為也不行。如果已經比較明顯地看到了之後,就以慈悲心、為道場服務的清淨心攝受,而不要以惑去談論。首先了解清楚是不是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有問題,要去規勸的時候,應該以慈悲心或者為道場清淨考慮的想法,和他談論這個問題,這方面也是開許的。否則,以惑、煩惱去談論別人過失,任何時候都不開許。如果為了維護道場清淨,不得不去說過失,最好透過善心攝持,說完之後做些懺悔也是有必要的。因為佛學院的大管家們,必須在僧眾當中去講有些僧人的過失,講完之後就唸誦“嗡班匝薩埵吽”,下來之後也會念很多心咒懺悔,因為對境的確非常嚴厲。

如果是這樣乾脆大家都不要去管了,這樣也不行,因為畢竟是世間當中,以凡夫為主的團體,在一起肯定就會有些問題,如果誰都不發心去做這些事情,大家的修行就不能增上。如果有些人有一定的因緣和機會去做管理者,要儘量以慈悲心、公正的心態攝受。公正的心態很重要,有時候我們聽到和自己關係好的人反映情況:“我覺得這個人很有問題啊!”自己也不去調查,就開始在大庭廣眾當中,去宣講某某人有什麼問題,這是不好的。首先作為一個負責人要公正,兩邊都要聽,先聽他是怎麼說的,反過去另外一邊是怎麼說的,這件事情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如果真實存在,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麼樣。要透過慈悲心、清淨心去就事論事,不要針對人,把事情解決,這些方面都是開許的。如果沒有人去做這個事情,那團體就不能成為團體,大家的修行都不能得到增長,所以如果不得已要做的時候,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做比較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