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機智人物故事:寫祭文智結婆婆陪葬案

由 醉雨苦竹淚 發表于 人文2022-08-21
簡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范家爺幾個和一個說合人,去找李秀才求助

出喪摔盆子是什麼意思

機智人物故事:寫祭文智結婆婆陪葬案

清咸豐年間,濟寧州西出了個姓李的秀才,次人能言善辯,既有德行,又有文才。他曾做過京官,因對朝政不滿,辭官回鄉。

他在濟寧州衙門口代人寫狀子,為窮人說話,很受百姓愛戴。在李秀才的家鄉曾流傳著“窮人打官司沒有錢,找到李秀才就不難”的歌謠。

話說咸豐七年,濟寧州西有一範公子,年方二十,臘月二十七,娶某村王氏小姐為妻。新婚三天,就該過年,新娘子要同全家人一起,圍在案板上包扁食(水餃)。這個時候,新娘子要放屁,卻不敢放。她一忍再忍,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便“噔”地一聲,放了一個響屁。

頓時,引的小姑子咯咯大笑,小叔子紅著臉跑開。儘管婆婆設法掩蓋,新娘子還是羞的面紅耳赤,無地自容,當夜便懸樑自盡了。

初五報喪,孃家人不依。這是一戶有財有勢的人家,認定女兒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一定是受氣所迫。報喪人吞吞吐吐,又不好直接講明死因,更加引起孃家的疑心。當既向報喪人提出來三個條件:一要大喪,請僧人誦經讀祭文;二要挖兩個墳坑,要婆婆陪葬;三要石榴樹四獨棺木。缺一不可。

這下可把范家難住了,第一條好辦,請幾個僧人念念經,讀讀祭文,發個大喪,不過多花幾個錢。第二條呢?可是辦不到,婆婆陪葬,必得身亡,萬萬不能。第三條也不好辦,世上哪裡去找那麼粗那麼長的石榴樹,去做四獨棺木呢?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范家爺幾個和一個說合人,去找李秀才求助。他們到了李秀才家,一齊跪倒在地上,說明了來意。

機智人物故事:寫祭文智結婆婆陪葬案

李秀才已是年邁之人,本想安安穩穩的過幾天平靜的日子,不想再管這些事,更何況這件事情又比較棘手,他一時也想不出個萬全之策。可范家幾人死死跪在地上不起,他又不忍心拒絕。

李秀才認真分析了孃家提出來的三個條件,忽然靈機一動,認定只有從“祭文”上大做文章,來了結範、王兩家的糾葛。

想到這裡,他連忙扶起幾人,說道:“既然如此,我就去試試看。”

范家就問他有何良策,李秀才就說:“我想只有來個假戲真唱興許能夠逢凶化吉。至於我要去如何處置,你們就不要多問了。”

范家幾人喜出望外,當下用車子把李秀才接到家裡。李秀才又詳細詢問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吩咐備下兩口平常的棺材,一斂一空,定下發喪的日期。接著,他又派說合人去媳婦的孃家,自己親筆書寫祭文。

說合人到了媳婦的孃家,按照李秀才的交代,跟他們進行了交涉。經過商定,孃家提出來的前兩條必須照辦,後一條作了些讓步。就是:只要前兩條照辦了,棺材好孬,也就不追究了。

出喪那天,十里八鄉來看熱鬧的人很多。李秀才讓范家多派些青壯漢子,用心招待好孃家人,說是招待,實為看管,免得到時候出現意外。

出殯開始了,鼓樂喧天,吹鼓手和僧人一大幫。范家老婆婆耷拉著頭被幾個婦女抓把著,好像隨時要把她推進棺材裡去的樣子。兩口棺材放在村口要道,親朋祭奠完畢,一溜僧人開始恭恭敬敬的站在靈前誦經,灑酒,叩頭。

機智人物故事:寫祭文智結婆婆陪葬案

接著便當著親朋孝眷,眾多忙人,和遠近看熱鬧的人,讀起了李秀才寫好的祭文。祭文全文如下:

咸豐七年,臘月二十七,范家公主,迎娶王氏夫人。叫罷三天,送歸婆門。換掉豔裝,和麵半盆。全家人圍坐一起包餃子,準備喜度新春佳節。

嗚呼新娘,禍從天降,不幸夭亡!全家悲痛,扎紙酹漿。尋其死因,實為屁之禍殃。

屁乃五穀之糠,不放憋得慌,只想悄悄出來,不料猛然大響。引的小姑咯咯大笑,前俯後仰;小叔躲羞,走出門房。公婆以眼遞色,止住笑聲,全力遮擋。不料新娘怕醜護短,一時面紅耳赤,羞愧難當。回到新房,坐在牙床,哭了聲蒼天,叫了聲夫郎。只說夫妻白頭偕老,不料竹籃打水空喜一場。

解下絲帶,系在房梁,引頸入套,金蓮盪漾。懸樑自盡,一命身亡。嗚呼哀哉……

還沒等祭文唸完,在場的人議論紛紛,笑聲不斷。孃家人被羞得面紅耳赤,一個個想溜走。怎奈范家“招待”的人多,一個拉住一個就是不放手。倒顯十分熱情。

棺木抬進墳地,喊孃家人將婆婆推入棺內活埋陪葬。但連喊三聲,無人敢應。

李秀才看看火候已到,忙走到孃家人面前,躬身一禮說道:“謝謝孃家人寬宏大量,今天的事就此了結。如果要打官司,李某人在濟寧州衙門口恭候!”

說完,又大喊一聲:“填坑築墳,人各自便!”忙人就動手忙活起來。

孃家人自覺討了個沒趣,又一聽是李秀才過問了此事,也不敢再說別的,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