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被功臣擁立的漢文帝為何沒有成為傀儡他是如何加強皇權的!

由 是敵是友 發表于 人文2022-08-19
簡介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漢文帝即位之前在京城並沒有穩固的勢力,甚至處處受平定諸呂的功臣派掣肘,險些成為他們的傀儡

聲威天下的威怎麼解釋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明君之一,他在位二十三年時間內穩定了漢朝政權,並開創了為後世稱道的“文景之治”。但是從以下兩點中我們可以看出,漢文帝即位之初的形勢對他是非常不利的:

1

、漢文帝在朝中缺乏根基

。他的母親薄太后在“一幸生男”後“希見高祖”。而他最初被劉邦所封的代國不僅遠離國都、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而且是抵禦匈奴的前線。由此可見薄太后與代王劉恆都不受漢高祖劉邦的寵幸,他們在朝中自然缺乏有力的支持者。

2

、當時的漢朝乃是功臣派的天下。

齊王劉襄等人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立下大功,並且在劉氏諸侯王中有很高的威望,可謂是最佳皇位繼承人。但是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派卻以“齊王母家駟鈞,惡人也”的理由輕易將劉襄排出,反而擁立了未曾參與平定諸呂的“仁孝寬厚”的代王劉恆。由此可見當時功臣派的權勢之大。

被功臣擁立的漢文帝為何沒有成為傀儡他是如何加強皇權的!

由此可知,平定諸呂的功臣派擁立劉恆的出發點就是因為他在朝中缺乏根基而且不像劉襄一樣強勢,相比之下,他更容易受制於人。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漢文帝在即位之後不僅沒有成為功臣派的傀儡,反而將皇權加強,主要是因為他在以下三個方面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第一步、奪取京城兵權

從《史記·呂太后本紀》的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掌握京城軍權的重要性:1、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后說……呂氏權由此起。

2、七月中,高後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

呂太后很清楚,誰掌握南北兩軍,誰就能控制整個京城,從而掌握大漢的最高統治權。

而呂太后駕崩之後,周勃和陳平用計迫使酈寄說服呂祿交出了北軍的軍權(呂祿信然其計,欲歸將印,以兵屬太尉),隨後,朱虛侯劉章與周勃共同誅殺呂產等人,收復了南軍的軍權。

如此一來,呂氏在京城中的勢力全部被周勃等功臣派所把持,他們也因此而有另立新帝的話語權。

被功臣擁立的漢文帝為何沒有成為傀儡他是如何加強皇權的!

被功臣擁立的漢文帝為何沒有成為傀儡他是如何加強皇權的!

在代國功臣安置妥當之後,漢文帝隨即下詔“

令列侯之國

”,但是他的這個詔令並沒有得到功臣派的支援——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富貴溫柔鄉而前往偏遠的封地呢?更重要的是,

功臣派只有抱成團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一旦被打散了就失去了他們在都城中的勢力,很容易被各個擊破了,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漢文帝當然清楚他們的想法,於是他對當時的丞相周勃說:“前日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

”,意思就是:我堂堂皇帝說話好像沒人聽啊,周丞相你勉為其難,給大家做個表率吧!漢文帝隨即罷免了周勃的丞相職位,而已經被漢文帝的威嚴所震懾的周勃最終聽令之國,以至於“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不久之後,“有上書告勃欲反”,忙於保命的周勃沒有了“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的威風,徹底成為漢文帝的臣子。

功臣派領袖人物周勃尚且如此,其他功臣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漢文帝在與功臣派的較量中勝出,天下大權終於被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

第三步、震懾和削弱諸侯王

被功臣擁立的漢文帝為何沒有成為傀儡他是如何加強皇權的!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提到,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施行的是“郡國制”,即郡縣與分封並行的制度,在漢朝建立之初,皇帝直轄的只有區區15個郡,另外四十餘郡都掌握在各路諸侯手中。王權因而成為皇權的一個重大威脅,正如賈誼在《治安策》中所說:“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因而他建議“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漢文帝在位期間雖然並沒有啟用賈誼、晁錯等人以削藩,但他仍然採取行動震懾以及削弱諸侯王:

1

、對諸侯國的震懾。

漢初諸侯擁有很大的權力,為了避免再次引起國內動盪,漢文帝對諸侯王一般採取懷柔政策,比如吳王劉濞“詐病不朝”,他便“賜以几杖”。但是濟北王劉興居曾經趁著漢文帝準備御駕親征之際“發兵欲襲滎陽”,漢文帝便命柴武率軍十萬平叛,最終劉興居自殺。淮南王劉長企圖謀反,漢文帝發覺之後將他廢黜,淮南王隨即自殺。這都說明漢文帝對諸侯王並不是無限度地隱忍——他善於抓住幾乎給諸侯以震懾。

2

、削弱諸侯勢力。

漢文帝在位期間將趙國一分為二(封趙幽王長子劉遂為趙王,幼子劉闢彊為河間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分淮南為三國,盡立厲王三子以王之);將齊國一分為六(分齊為六國,盡立悼惠王之子六人為王),如此一來,諸侯國勢力被削弱,漢文帝的這種措施為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提供了先例。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漢文帝即位之前在京城並沒有穩固的勢力,甚至處處受平定諸呂的功臣派掣肘,險些成為他們的傀儡。但是他即位之後先是掌握了軍權,隨後又致力於削弱功臣和諸侯王的勢力,最終將皇權一步步加強,為漢朝的穩定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