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還記得“鑿壁借光”那孩子嗎?萬萬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

由 海佑講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8-18
簡介這時,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乘機上書,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漢書·匡衡傳》)

罕什麼時候讀四聲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應該都在課本里學過“鑿壁借光”的故事,故事講的是西漢時期一個出生在窮苦人家的孩子,家裡連油燈都點不起,但是這個孩子又非常的勤奮好學,於是就偷偷鑿通了鄰居家的牆壁,靠投射進來的光亮讀書的故事。

還記得“鑿壁借光”那孩子嗎?萬萬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

雖然有後世一些人考究起來這個故事並不可信,因為他鄰居家的牆壁被鑿了一個洞居然還長時間沒發現?再一個就是靠洞中透出的這一點點光亮怎麼看得清竹簡上的字?而且最不可信的一點是西漢時期沒有紙,記載文字的竹簡都是稀罕物件,這個小孩家裡連油燈都點不起,哪來的書讀?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做名偵探柯南的,雖然故事經不起考究,但是故事的主人公在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鑿壁借光的小男孩名叫匡衡,是一位後來官至宰相的人物。

還記得“鑿壁借光”那孩子嗎?萬萬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

匡衡畫像

根據《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家裡世代務農,是一個很窮的家庭,但是匡衡從小就很喜歡看書,可是家裡又沒書讀,就只能跟人家借書讀,匡衡尤其喜歡讀《詩經》。

漢朝的時候雖然沒有科舉,但是那個時候也有透過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舉賢的方式,使得平民子弟可以做官。根據漢朝規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即可透過考試獲得官職,考試得甲科者,可為郎中,得乙科者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補文學掌故。

還記得“鑿壁借光”那孩子嗎?萬萬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

匡衡的仕途並不平坦,他九次考試,才中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但匡衡對《詩經》理解之深,已為當時經學家們所推重,當時身為太子的元帝劉奭(shi 第四聲)也對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這時,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乘機上書,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漢書·匡衡傳》)。然後再在百姓中推廣道德教化,弘揚禮讓仁和之風。匡衡的奏書得到元帝的讚賞,匡衡因此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還記得“鑿壁借光”那孩子嗎?萬萬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

漢元帝頭像

在後幾年裡,漢元帝十分喜好儒術文辭,尤喜愛《詩經》,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詩》,對匡衡的才學十分讚賞,因此任匡衡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又代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匡衡可算是因明經而位極人臣的典型。

不過,晚年的匡衡卻在一件事情上栽了跟頭,漢元帝封他為樂安候時,賜予了他封地31萬畝,可匡衡卻利用郡圖上的漏洞,給自己多圈了4萬多畝地。這個事情在漢元帝時期沒有被追究,可是元帝死後成帝即位,這個事情被匡衡的政敵拿來彈劾,最後匡衡被判處“專地盜土”(非法侵佔土地)的罪名貶為庶人,封地也盡被沒收。

被貶為平民之後,匡衡回到了東海郡(今山東棗莊)老家,其晚年生活十分落魄,連什麼時候死去都沒人記得。匡衡死後,墳墓也多次遭到破壞,甚至被人踏平,一度出現只剩一塊墓碑的情況,結局可以說相當淒涼了。

還記得“鑿壁借光”那孩子嗎?萬萬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

匡衡之墓

參考資料:《漢書·匡衡傳》、《漢書·王尊傳》、《西京雜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