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從暢銷作家到著名書商:300年前的李漁如何維權?

由 李漁吾印良品 發表于 人文2022-08-15
簡介這邊蘇州侵權案件還沒有解決,李漁又接到了女婿沈因伯的來信,說是杭州地區也出現了李漁的作品盜版

情何以堪誓當決一死戰

從暢銷作家到著名書商:300年前的李漁如何維權?

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儘管自1996年4月23日開始,世界讀書日已陪伴我們走過了24個年頭,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世界讀書日只是民間的簡稱,它真正的名字叫做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如果翻譯成中文,即: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宣言說,設立此節日的主要目的有兩個。

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其二,則是號召大家“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如果300多年前的李漁能看到這份宣言,他一定會感激涕零。因為,作為一個以文字立命的職業作家,為了維權,李漁可謂一把辛酸淚,吃盡了苦頭。

從暢銷作家到著名書商:300年前的李漁如何維權?

2。書籍盜版史

雖然中國圖書盜版起於何時,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至遲到了唐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盜版圖書。

史載,唐文宗時期(826-840),東川節度使馮宿給皇帝上表時說到:“劍南兩川以及淮南地區出現大量擅自盜印曆書的情況,這些盜版曆書甚至在每年司天臺還沒有公佈新曆之前就已經盜印發行了,希望朝廷下令禁止”。

我們知道,在以農立國的古代,曆書絕不僅僅是當下的“天氣預報”,更是百姓耕種和日常生活的規範指導。例如,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祭祀,都得翻一翻老黃曆,儘量選一個黃道吉日,不要誤了收成或犯了禁忌。

考慮到曆書如此重要的作用,每年頒佈新的歷書一直都是政府的基本工作之一。現在為了牟利,竟有書商擅自盜版官方曆書,可見在唐朝,盜版私印的行為已相當猖獗。

遺憾的是,在法律不健全的時代,全面打擊盜版無異於痴人說夢。就算是政府出面,往往也是有心無力,私人鬥爭,更是難如登天。因此,圖書盜版愈演愈烈,刻印範圍也越來越廣。甚至可以說,只有文人寫不出的文字,沒有書商盜不成的圖書。

從暢銷作家到著名書商:300年前的李漁如何維權?

3。誓與無良書商決一死戰

一般文人士大夫對於自己的作品被書商盜印販賣,要麼是徒呼奈何,要麼是一笑了之。以至於幾百年中,竟沒有一人站出來和盜版書商周旋。一直到李漁的出現,才真正打響了中國文人維護版權的第一槍。

問題是,為什麼幾百年中,那麼多文人選擇了沉默或退縮,偏偏李漁要站出來,而且公開宣佈:翻刻湖上笠翁之書者,六合以內,不知凡幾。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當決一死戰,佈告當事!

和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不同,李漁一生不入仕途,沒有官家工資餬口。可以說,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他的一支筆。如今他勤勤懇懇創作,就像老農辛辛苦苦耕田一般,可最後的果實,幾乎全被盜版書商掠奪一空。試問,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

聽他的口氣,似乎別人愛怎麼忍就怎麼忍,但我李漁是不能忍的,無論如何,我必須和那些無良書商好好幹上一仗!

自此,李漁往來奔波,踏上了茫茫維權之路。要知道,李漁本來是住在杭州的,但當時的書籍刻印中心一是南京,一是蘇州,尤以南京為最。明朝的大學者胡應麟甚至說:僅僅南京和蘇州兩地,就佔了書籍刻印市場的十分之七!

孔尚任的名劇《桃花扇》中,南京書商蔡益也不無得意地唱到:天下書籍之富,無過俺南京;這金陵書鋪之多,無過俺三山街;這三山街書客之大,無過俺蔡益所。

因此,為了方便和盜版書就地交涉,李漁甚至賣掉了杭州的房子,舉家遷到了南京。

十分不巧的是,李漁剛搬到南京不久,就從朋友那裡傳來訊息:蘇州的書店裡出現了李漁作品的盜版本。李漁聽了之後,怒火中燒,匆匆趕往蘇州料理此事。到了蘇州的李漁並沒有大肆聲張,而是悄悄走訪了盜版書店,取得證據,證實那裡確在出售自己的作品盜版本。

即便證據在手,李漁也知道,單憑個人之力是很難和盜版者一決雌雄的。回到旅店之後,李漁立即給浙江的有關官員寫了幾封書信,請他們出面給蘇松道的長官孫道臺說明此事。孫道臺收到書信之後,不但接見了李漁,還指派專人對盜版侵權之事進行了調查。

查明事實之後,孫道臺下令全部封存書商盜版的書籍,並頒佈了禁止私自翻刻李漁作品的公告。當然,面對處罰,盜版書商們也不甘束手就擒,他們到處動用關係,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尤其是關於最後的賠償,進行得非常艱難。事實上,僅僅是蘇州書商侵權一案,李漁就在蘇州處理了三個多月,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才算告終。

這邊蘇州侵權案件還沒有解決,李漁又接到了女婿沈因伯的來信,說是杭州地區也出現了李漁的作品盜版。分身乏術的李漁只能委託女婿趕往杭州料理此事,並再次給浙江相關官員寫信說明情況,希望他們能夠伸張正義,追回盜版損失。

然而,哪怕李漁親身戰鬥在維權一線,但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對李漁這位暢銷作家作品的各種盜印現象,仍然層出不窮。有的書商為了蹭上李漁的熱度,甚至把別人的戲劇和小說也蓋上湖上笠翁的名字出售。以至於這位自稱“硯田餬口”的“人間識字農”感慨不已。他說:蠅頭之利幾何,而此輩趨之若鶩?似此東蕩西除,南征北討,何年才能夠鳴金收兵呢?

不過,李漁的漫漫維權路,卻催生了一個意外成果。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芥子園書鋪的成立。

在與書商們交涉的過程中,李漁發現如果自己能夠開一個書鋪,實現自己創作、自己編輯、自己刻印出版、自己發行售賣的“全產業鏈”服務,那自己就能夠更好地捍衛自身權益。

李漁本人以通俗作家出名,對大眾百姓的文化趣味深有了解。他的芥子園刻印的書,不但印刷精美,形成了獨特的裝幀風格,在市場上擁有很高的辨識度,而且刻印的《金瓶梅》、《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四大奇書,以及自己創作的《十二樓》、《無聲戲》和《風箏誤》,已經上市,便大受好評,獲得了許多讀者。他的芥子園書鋪,也一直存在了二百多年,成為中國出版史上最著名的百年書屋。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因為維權,李漁一不小心竟從職業作家“維”成了著名出版家,也算應了那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古話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