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人生需要慢行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2-08-15
簡介豐子愷的散文《塘棲》,寫的是讓人羨慕的慢生活:“從我鄉石門灣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時輪船,乘一小時火車,就可到達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給我們什麼啟示

時光很美,和風習習,奼紫嫣紅的景,浪漫、醇厚。可以悠閒地沏杯茶,看茶葉吸足了水分,舒腰展體,彷彿又回到了枝頭。陽光溫暖如棉,透過窗子照進來,晾衣架上剛洗完的衣服在不緊不慢地滴著水……這樣的季節讓人變得安靜而平和。

從前,一切都很慢。一粒種子播下去,慢慢地發芽、抽蔓、開花、結果。它不著急,它懂得生長的規律。鄉民喂的家畜,千瓢食萬瓢水地飼養大,很慢,但肉質嫩滑,吃起來香味四溢。坐在山坡上,看太陽慢慢地隱入天際。回到家,守著母親慢慢地包一頓餃子……很普通的慢,很平凡的暖,很自然的美,卻讓人心生懷念。

鄰家嫂子是一位“慢手工”愛好者,退休後迷上了十字繡。一幅幅作品針法細膩,層次清晰,做工考究。嫂子說,在一針一線中,最能修身養性,它讓人心平氣和,不再急躁,繡十字繡其實就是繡人生。有多慢,就有多難忘;有多慢,就有多長久。

讀賈島的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在長安清涼的月光裡,詩人騎著一頭毛驢去尋訪友人李凝。萬籟俱靜,詩人輕輕地敲著山門,引起鳥兒一陣譟動,它們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到巢中去了,是一枚小石子蕩起的漣漪,轉瞬就恢復了寧靜。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閒自得的情趣,才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不是嗎?

去過一個邊遠的山村,石頭砌成的小路,像四處蜿蜒的藤,那一戶戶農舍,則是掛在藤上的葫蘆,在歲月裡閉目養神。石壘的院牆,掛著深淺不一的青苔,有幾枝嫣紅的薔薇伸出牆外。村外場院裡,幾位老人在曬太陽,她們互聊著家常,或什麼都不說,像農作物一樣,按照自然的規律生長與呼吸,靜默,篤定,安詳。那一刻,突然間感覺歲月永恆,人間靜好。

豐子愷的散文《塘棲》,寫的是讓人羨慕的慢生活:“從我鄉石門灣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時輪船,乘一小時火車,就可到達。但我常常坐客船,走運河,在塘棲過夜,走它兩三天,到橫河橋上岸,再坐黃包車來到田家園的寓所。”楊絳先生在散文《隱身衣》中,直抒她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於“隱身衣”,隱於世事喧譁之外專心治學一生。

然而,現在的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一切都和速度掛鉤:幼教要早,出名要早,掙錢得快,晉升要快……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忘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你得慢慢走、一步一步來,其中的“真意”也就隱藏在這慢的細節之中。

古語云: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在喧囂的塵世裡,慢生活不是逃避,不是偷懶,更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多留點閒情逸致,多一些隨性從容,保持一顆不老的心,不抱怨,不糾結,優雅從容,氣定神閒,讓自己活出格調、活出愉悅、活出精彩來。(喬兆軍)

【來源:淮南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