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由 芃程萬里行 發表于 人文2022-08-14
簡介但是,咸豐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把奕欣留在北京,不讓他跟到熱河,這樣就給奕欣奕留下了很大的運作空間:奕欣就可以可以充分地和另一個不受待見的軍機大臣文祥,以及掌兵的兵部侍郎勝寶、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僧格林沁商量部署抓捕顧命八大臣

慈禧如何應對8大顧命大臣

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清朝十二位皇帝的第九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他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駕崩於圓明園慎德堂,奕詝即位,改年號為咸豐。

咸豐即位後,面臨嚴重的內憂和外患。

在內憂方面,咸豐元年(1851年)元月,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在幾年的時間裡,太平軍先後攻取了漢陽、嶽州、漢口、南京等南方重鎮,於咸豐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威脅清朝中部腹地。由於太平軍沒有集中力量全力進行北伐,加上咸豐六年(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天京事變‘’,使清廷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咸豐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勾結外國勢力,合力撲滅太平天國運動。

在外患方面,正在咸豐帝鎮壓太平天國之時,英、法等國再次染指中國,兩國於咸豐十年(1860年)春,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英法聯軍首先攻佔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英法聯軍在通州八里橋之戰擊敗清軍後,攻佔了北京,史稱‘’庚申虜變‘’。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此時,咸豐帝以‘’木蘭秋獮‘’為名,攜后妃和眾大臣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欣留京議和。不久,奕欣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賣國條約。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圓明園次日遭到搶劫之後被焚燬殆盡。

咸豐帝逃往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後,時刻關注京師的訊息。在英、法議和退兵之後,咸豐帝逐漸喜歡上了熱河行宮的生活。自從咸豐帝到達承德之後,隨駕的肅順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等八個大臣與咸豐帝的關係更為接近,隨侍左右。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此時咸豐帝身體逐漸變壞,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留在北京的恭親王奕欣與軍機大臣文祥等人見咸豐帝遲遲不回北京,而且還不時傳來皇帝病重的訊息,十分緊張。他們上奏章請求去熱河請安,企圖直接與咸豐帝見面,以打破肅順等人的封鎖。然而奏摺受到肅順等人的阻擾,由此引發恭親王與肅順集團的矛盾激化。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於1861年8月22日死於承德避暑山莊,死時只有31歲。他死後,他與西宮太后慈禧生的兒子、年僅六歲的載淳登基,年號同治。咸豐皇帝在駕崩前,安排了身邊的肅順等八個顧命大臣在他死後執掌國家大政,為此他做了三重“保險”。

下面我們來看看26歲的慈禧是如何利用咸豐皇帝的三個失誤,巧妙地施展騰挪,打破咸豐皇帝的三重“保險”的。

第一,咸豐在去世前做了一個非常荒唐的決定,就是在把政務交給八個顧命大臣的同時,卻把兩枚玉璽印章“御賞”和“同道堂”交給了東宮太后慈安和西宮太后慈禧。

咸豐皇帝的這個“小聰明”安排,本意是使得八個顧命大臣與兩宮太后之間互相牽制,不讓任何一方獨攬大權。表面看起來他安排了非常多的十個人(這差不多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之最)來共掌朝政:輔政大臣就有八個,還有兩宮太后共掌印璽。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安排了十個人,但其實只有一個人起作用,就是慈禧太后。為什麼呢?因為那八個輔政大臣每次要有什麼政令發出來,都必須要找慈安和慈禧蓋章。慈安和慈禧不蓋章,他們的政令就是廢紙一張。所以,八個輔政大臣其實一切還得聽兩宮的。而兩宮又只聽西宮太后慈禧一人的。這是因為東宮太后慈安本來就沒什麼主見,再加上最新當皇帝的又不是她兒子,而是慈禧的兒子同治,因此她在說話上自然就矮了一截。而慈禧又多有心計,善於在慈安面前演戲,裝“閨蜜”很親近的樣子。因此,慈安大事都是聽慈禧的。

可以說,安排兩宮掌印璽,是咸豐的第一大敗筆。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第二,咸豐皇帝把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欣留在北京和洋人打交道,又是一個極大的失誤。

咸豐皇帝一直非常忌憚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欣。這時由於當年在競選太子的時候,奕欣他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奕欣機靈能幹,深得道光皇帝喜愛。不過由於那時候咸豐在兄弟之中排在前面(哥哥們死後他就成了長子),再加上他的老師教了他兩招,讓他表現出“仁孝”:一招是在打獵時,他一隻都不射,道光問他為什麼不射,他說不忍心,道光大為感嘆:這就是仁啊!另一招是道光生病後,他到道光面前,既不噓寒也不問暖,只是一個勁兒地哭。道光問他哭什麼?他說是因為爹生病心痛。道光再一次大為感慨:這就是孝啊!如此仁孝,實在是古今少有的好君王!這樣一來,道光皇帝最終把皇位傳給了他。儘管如此,咸豐就一直比較忌憚奕,在各種事情上都比較排擠奕欣。

咸豐皇帝把奕欣留在北京簽訂《北京條約》,其實就是整治奕。因為誰都知道,《北京條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這樣的條約讓奕欣簽訂,將來就可以把罪過推到奕欣身上(這就相當於晚清的很多不平等條約都是李鴻章簽訂的,民間就臭罵李鴻章一樣)。

但是,咸豐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把奕欣留在北京,不讓他跟到熱河,這樣就給奕欣奕留下了很大的運作空間:奕欣就可以可以充分地和另一個不受待見的軍機大臣文祥,以及掌兵的兵部侍郎勝寶、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僧格林沁商量部署抓捕顧命八大臣。當然,咸豐這樣安排的時候,沒想到自己會死。但正是他心術不正,造成了這樣的惡果。慈禧太后不失時機地聯合恭親王奕欣,讓後者在顧命八大臣一行回到北京後,就開始動手抓捕。

第三,咸豐皇帝在安排顧命八大臣輔政的時候,又犯了一個極大的失誤:沒有把兵權交給他們。

顧命八大臣中,掌有部分兵權的只有載垣,他是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但當時慈禧假借皇帝的名義,說他擔任職務太多,要把把這個職務讓出來。載垣一是沒想到慈禧會發動政變,二是不敢不讓,因為他收到的是皇帝蓋了印章的詔書,所以他就只能讓位。這樣一來,整個顧命八大臣,全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在慈禧和奕欣的聯手政變下還能做什麼!話再說回來,咸豐當初也不敢把兵權全部交給輔政大臣,那是更危險的事。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26歲的慈禧利用咸豐皇帝的哪三個失誤,鬥垮了八個顧命大臣

綜上所述,年輕的慈禧正是利用咸豐皇帝所犯的這三個失誤,得以聯恭親王奕欣輕易擊敗多達八個人的顧命大臣。

現在還有一個疑問:咸豐皇帝臨死前為何要把印璽交給慈安和慈禧?是咸豐皇帝自己安排的?還是慈禧這樣要求的?如果是慈禧這樣要求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咸豐一開始就被自己26歲的、像狐狸一般狡猾的老婆慈禧算計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