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聊齋志異:狂士之人活得自在灑脫

由 艾書故事 發表于 人文2022-08-10
簡介”於是石忠命人開始做兩個棺材,靜靜大驚,他解釋說:“這個你就不懂了

不知自愛出自哪裡

石忠,西安人,尚未出生父親已死,母親信佛,不吃肉不喝酒。

石忠長大後卻特別喜歡吃肉喝酒,不理解不認同母親的生活方式,總用肥肉讓母親吃,母親拒絕並呵斥,後來母親生病,快要死的時候,想吃一口肉,情況緊急石忠一時間也找不到肉,便割了自己左腿的肉給母親吃,母親居然身體康復,十分後悔自己吃肉破解,絕食而死。

石忠悲痛萬分,用鋒利的刀子刺進自己的右大腿,可以看見骨頭,家人發現馬上喊醫生救命,醫生包裹傷口上好藥,一個多月恢復健康。

心中思念母親,又想到母親如此愚昧,氣憤不已,於是焚燒了家中供奉的佛像,擺放好母親的牌位。

聊齋志異:狂士之人活得自在灑脫

每次喝醉,對著牌位大哭。二十歲娶妻,之前都沒有碰過女人,新婚第三天,對別人說:“男人女人住在一起,真是天底下最骯髒的事情,我一點也不開心。”

於是休妻,岳父顧老大驚,委託親戚說情,勸說多次,石忠心意已絕,半年後,岳父把女兒再次出嫁,石忠從此開始長達兒十年的單身生活,行為狂放不羈。

僕人,歌姬也陪著一起暢飲,鄰居朋友借錢也從不拒絕,還有人嫁女兒沒有鍋的,石忠便把自家的鍋拆下來送給人家。

自打送鍋開始,人們知道石忠這傢伙是幫人沒有底線的,早晚都有人來騙錢騙東西的。甚至有人因為賭博欠錢的,找到石忠撒謊說自己被賭場追殺,要賣了自己孩子;石忠知道後把自己所有的錢,以及稅金都拿來幫助別人。

等官吏收稅的時候只能典當東西。日子過成這樣,自然是越來越窮。以前富裕的時候,家族中的小輩們都搶著侍奉,只要是石忠有的,要什麼給什麼,從不計較。

現如今一貧如洗,一個影子也看不到。石忠生性豁達,根本不在乎這些事情。

到了母親一週年的忌日,石忠重病臥床,不能去為母親上墳,想著派一個親戚的孩子替自己祭拜一下,所有親戚都委婉地拒絕他的請求。

石忠無奈,只好在屋內祭拜,對著母親的牌位痛哭,自己有沒有子嗣,想想就堵心,病情越發的嚴重。

朦朧中,好像有人撫摸自己的頭,微微睜開眼睛,是母親大人。

石忠大驚,問:“母親從哪裡來?”

母親回答:“這次家中無人上墳,就回家看看,才發現你生病了。”

聊齋志異:狂士之人活得自在灑脫

問:“母親住在何處?”

母親答:“南海。”石忠拉著母親的手,果然冰涼,睜開眼再看,屋內空無一人,第二天石忠居然康復了。

康復之後起身準備去南海,剛好隔壁村子也有要去南海的,於是石忠賣了自己最後的十畝地,帶上行李和錢想入夥一起出發,但他們拒絕石忠加入,他們認為石忠品行不端正,沒有資格。

石忠也不強求,收拾好自己的行裝一路上不遠不近地跟在後面,特別吃飯的時候他也不忌諱,吃肉喝酒味道很大,那一夥人止不住的搖頭,十分嫌棄,趁石忠睡著的時候悄悄離開。

醒來石忠發現只剩自己一人,只好一人獨行。不知不覺到了閩南,遇到一個好友,便應邀赴約,當時還有大美女靜靜也在席間。

眾人暢飲,聽說石忠要去南海,靜靜很感興趣,表示自己願意一同前往。石忠大喜,美人相伴,夫復何求。二人整理行裝,一起出發。

一路上同吃同睡,也沒有任何避諱的地方,到達南海,之前拋棄石忠的那一夥人也剛好達到,看見石忠不僅也到了南海,還帶著一個絕色美人。

更加鄙視其為人,早早地去朝拜南海觀音。

石忠和靜靜也知道大家的小心思,並不在意,等他們朝拜之後才去朝拜觀音。

眾人朝拜的時候,沒有任何異象,心裡有些失望;石忠和靜靜朝拜的時候,二人剛剛跪地,忽然看見海面盛開蓮花,每一朵蓮花好像珍珠一樣炫目光彩,靜靜也看到了觀音,石忠看到蓮花之中坐著自己母親,思母心切,奔入大海。

這時其他人也看到了這樣美麗的盛大場面,不一會兒,美景消失什麼也沒有,石忠還在岸邊,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樣上岸的,衣服也沒有沾到一滴水,看著大海大哭,哭聲響徹天際。

靜靜安慰勸解,自己也不禁流淚,二人乘舟北上。

聊齋志異:狂士之人活得自在灑脫

中途有富豪看見美貌的靜靜,便邀請赴宴,石忠獨自一人回到客棧休息,這時看到有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乞討,但看樣子又不像是乞丐。

石忠上前詢問,原來小孩死了媽媽,繼母把她趕出家門。石忠看他可憐,小孩跟在身邊,楚楚可憐,乞求救救自己,於是石忠帶著一起回去。

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小孩叫苦兒,母親顧氏,母親在世的時候總說:“苦兒六個月就出生了,本來姓石。”

石忠大驚,心想自己孤獨一生,不會有兒子。便問苦兒是哪裡的人?

苦兒回答:“不知道。但母親臨終前,交給我一封信,叮囑不要丟了。”

石忠拿來一看,正是當年自己與顧氏的休書,苦兒居然真是自己的骨肉,出生年月也對,石忠感慨良多,但現如今自己一貧如洗,也不可能再僱僕人。

一天父子獨自做飯,忽然有一美人進屋,原來是靜靜。

石忠問:“你怎麼來了?”

靜靜回答:“已經和你做了假夫妻,還問什麼?之前沒有來是因為還有一個老婆婆在,現在老婆婆死了,如果一個人生活又不能自保,如果隨便跟一個人,又不能潔身自愛,如果想兩全其美,只有找你來了,所以不遠千里尋你這裡。”

於是放下包裹替小孩做飯。

石忠心中竊喜,畢竟做飯等生活瑣事自己也不擅長,到了夜間,父子倆睡一個房間,靜靜睡另一個房間。

苦兒當她是母親一般,靜靜也像母親一樣疼愛他,親戚聽說後,都送來許多禮物,二人也不拒絕都收下。

如果有人拜訪,靜靜負責招待做飯,石忠也問來人何事。

日子一長,靜靜用自己的錢贖回石忠典賣的家產,又買了許多婢女僕人,家業逐漸興旺起來。

石忠閒暇之時總對靜靜說:“我喝醉的時候,你一定要回避,千萬別讓我看見你。”靜靜笑著答應。

有一日,石忠大醉,大聲呼喊靜靜,靜靜穿戴整齊,妝容美麗就跑出來,石忠看了好久,大喜,在屋中跳舞狂放不羈,說:“我悟了!”忽然酒醒。

清醒之後,石忠感覺世界充滿光明,自己家變成月宮中的瓊樓玉宇,很長時間才消失不見。

從此石忠不再去外面喝酒,整日在家與靜靜對飲。靜靜吃素不喝酒,便以茶代酒,一天,石忠微微有醉意,讓靜靜給自己捶腿,靜靜才發現他大腿上有花紋,是兩朵紅色的荷花,好像是從肉里長出來的。

石忠笑著說:“你看到這蓮花開放之後,我們這二十年的假夫妻也到了分手的時候。”靜靜點頭。

接著苦兒結婚,靜靜把這個家交給小夫妻打理,自己和石忠搬到旁邊的小院子居住。兒媳三天去請安一次,如果沒有困難的事情就不打擾二人。

身邊僅留了兩個婢女,一杯酒,一杯茶。一日,靜靜去苦兒的院子走走,兒媳請示了許多事情,並跟隨一同返回看望石忠。

一進門,看見石忠光著腳坐在椅子上,聽到有人進屋,他微微睜開眼睛,笑著說:“很好很好。”

然後合上眼睛,靜靜大驚,“你要做什麼?”

忽然看到他大腿上的蓮花盛開,用手放在鼻子處,已經沒有呼吸。

靜靜馬上用手捏荷花,像捏回去,說:“妾不遠千里投奔於你,千辛萬苦。現在還幫你培養兒子,兒媳,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在就差兩三年,你為什麼不等等呢?”

一會兒,石忠睜開眼睛,笑著說:“你也有自己的事情,何必非要拉上我作伴呢?沒辦法,姑且為了你再待幾年。”

靜靜鬆手,腿上荷花也閉合了,臉上露出笑容,過了三年多,靜靜也快四十多歲,但看上去好像兒十歲的樣子,一天忽然對石忠說:“人死之後,被別人抬手抬腳的,很不雅觀。”

於是石忠命人開始做兩個棺材,靜靜大驚,他解釋說:“這個你就不懂了。”

棺材做好之後,沐浴更衣,叫來兒子兒媳,說:“我就要死了。”

苦兒哭著說:“幾十年全憑母親照顧教養,才不至於挨餓受凍。母親還沒有享受生活,怎麼就要舍我們而去?”

靜靜說:“父親種福,兒子享福,婢女房屋這些東西都是曾經那些人騙你父親的,現在歸還罷了,不是我的功勞。我實際上是散花仙女,偶然間動了凡心,被貶塵世三十多年,現在期限已滿。”

說完自己便躺進棺材之中,眾人呼喊的時候,她已經合上眼睛。

苦兒大哭去告訴父親,石忠不知道何時也已經僵硬,穿戴整齊地躺著。

苦兒夫妻兩人悲痛大哭,命人抬進棺材,一直放在靈堂,好幾天也沒有入土,希望能復活。

這時,看見有一道光從父親的腿上發出,照亮整個房間;靜靜的棺材也發出奇香,附近的鄰居也都聞得到。蓋好棺材,香氣和亮光都消失。

入土安葬,辦好葬禮。

石氏家族的其他親戚都妒忌苦兒的家產,於是一起謀劃想趕走苦兒,便報官說苦兒不 是石氏家族的人。縣令也不知如何判決,想著把一半的田產分給石氏其他族人。

苦兒不服氣,又繼續上訴,很久都沒有判決結果。一開始,顧老把女兒嫁給劉大壯,多年後劉大壯去了閩南音訊全無,顧老沒有兒子,十分想念女兒,便去女婿家,才知道女兒早就死了,外孫也被送人。

於是顧老告官,劉大壯害怕,便賄賂顧老,顧老沒有接受,必須找回自己外孫,無論如何也找不到。

一天,顧老回家途中,看見一輛裝飾奢華的馬車經過,便閃躲在道路一旁。

車中美人驚呼:“莫非是顧老先生?”顧老點頭。

美人說:“你外孫現在是我兒子,住在石家,不要打官司了。外孫有難,馬上去救他。”

顧老還想問清楚一點,馬車已經遠去。顧老私下與劉大壯和解,去了西安,剛好石忠一家官司打得難以分辨,顧老親自去縣衙,講了自己女兒何時被休回家,改嫁的時間,孩子出生的時間,都十分詳細準確。

石氏族人被判杖刑,案子了結。與苦兒一起回家,講了自己遇到美女的事情,那一天剛好是靜靜死的日期。

苦兒給顧老搬家,又蓋了房子,買了婢女,六十多歲的時候還生了一個兒子,苦兒親自撫養小舅舅長大。

蒲松齡說:

不吃葷腥,遠離房事,佛教徒都是如此;天真爛漫,才是真正的佛性。

石忠面對美人,只看她的純潔和美貌,並沒有當作溫柔鄉去享受。

一起生活三十年,好像有情,又好像無情,這才是菩薩的真面目,世俗之人妄加猜測罷了。

這一篇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樂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曉樓一夢

歡迎點選關注,點贊收藏,文章每日持續更新

聊齋解讀見仁見智,如有歧誤,敬請雅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