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遷界的可怕:說說海滄與角美的毀滅

由 圭海四記 發表于 人文2022-08-08
簡介也就是說,在順治十七、十八年的遷界中,位於海滄中部的水陸北宮便被摧毀,百姓也是在那時被迫遷徙或四處流串,待至康熙十三年,鄭經重返閩南時,鐘山的百姓竟然能夠“遷者復故”,並有能力修復後殿,可見在那時已有不少當地人回到原鄉重新生活,他們在鄭氏統

嗟悔無及是什麼意思

康熙十八年,就在劉國軒準備攻取角美榴山寨(流傳)時,清軍的楊捷和賚塔趁機合擊,逼其退守獅子山,由此

打開了通往角美泗洲洋西側的通道

。隔年的二月十六日,楊捷趁熱打鐵協同姚啟聖由鳳山統領馬步兵向西開進,先是在龍嶼界外的嶺後駐紮觀望,目標是拿下泗洲洋東側的沿江、沿海口岸,從而打通與同安陸路、海路相連的龍池和海滄,形成對廈門和海澄的包圍之勢。

十七日,清軍兵分三路,從錦宅、文圃山間道向盤踞在烏嶼、充龍、金山等地的七座大營、十餘鎮、四五千人殺去

,僅用了一天,便徹底拿下龍池地區。接下來,海滄的災難便來了。

遷界的可怕:說說海滄與角美的毀滅

遷界示意圖

二月十八日,拿下烏嶼的清軍,探得海滄至嵩嶼一帶,仍有鄭軍立寨設點,人數達數千人,於是清軍又繼續向東進軍。此役在《平閩記》中留有較為詳細的記錄,“

復據探兵報稱,又有逆賊約有二千五百餘人,在海滄寨屯札,離營盤有三十里等情

。貴部院同本將軍於十八日復親帶各營官兵,前往撲剿。賊眾見我兵勢大,不敢出戰,閉寨堅守,放炮擊打官兵。我師初到,銳氣正盛,遂鼓勇攻擊,扒上寨城,炮矢刀槍,一齊擊殺。當斬逆賊一千二百餘名,賊眾披靡奔船。其船上各賊,不敢救應,爭先開船逃走,又復落水淹死無數。生擒偽官二員、活賊三十二名,俱即就該地方梟首,外打沉賊大趕繒船一隻、雙篷船四隻,得獲威遠大炮一位、發煩炮二位、高招旗六杆、大旗十八面、戰被二十領並盔甲、大刀、長鎗、藤牌、火箭等項甚多,將寨壇著令兵丁立刻拆毀”。

遷界的可怕:說說海滄與角美的毀滅

重修於天啟年間的白礁關帝廟是該戰的倖存者

烏嶼、海滄之戰,對於清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戰略轉折,該區域與海澄縣腹地同為廈門基地的左膀右臂,佔有它相當於掌握了對廈門鄭軍的攻擊主動權,故而當清軍在康熙十八年二月十七、十八日攻下該線時,便做好了萬一失敗的後路:就地殺光、燒光。而他們的實際做法,在其留世的宣諭中,我們也得以窺見一二。

「曉諭海島居民」

為曉諭事,照得沿海居民,奉旨遷移內地,不許遺留一椽片瓦,違者立殺無赦,久經通行遵照在案。不謂爾等愚蒙,憚於遷徙,竟爾蓄髮附賊,心懷觀望。本月十七日,本將軍會同總督部院,親統馬步精兵跴看沿海地方形勢,以便調遣官兵,水陸齊舉,掃蕩逆穴。及到海滄、烏嶼橋等處地方,見房屋依然,人皆長髮,官兵至止,一時玉石難分,隨皆盡行剿戮,並將居室焚燬,此皆愚民故違功令,孽由己作。在本將軍與督部院之愛恤殘黎,見此不禁憐憫,合亟示諭。為此示仰沿海地方並古浪嶼、浯洲、金門、廈門等島居民人等知悉:目今水師大船五百號追剿海寇,已抵興化湄州,本將軍與督部院調遣大兵並各港船隻,分作七路,刻期大舉,共搗逆穴。誠恐兵馬所到,民賊難辨,概遭誅戮,殊為可憫。爾等各宜早日為謀,速即相率來歸,本將軍自當會同督部院為爾等曲加保全,安插得所。如再淹留遲滯,官兵一至,難逃鋒鏑,噬臍之悔,嗟無及矣。慎之思之,特此示諭。

康熙十九年二月十八日。

此諭公佈之日,即為海滄攻下之時,從文中言語看,

大有殺雞儆猴之意

:以海滄之民的慘烈下場,向金、廈各島警示,誠為攻心震懾之法。只是,對於海滄之民來說,真是末日遭遇,

“民賊難辨,概遭誅戮”,“居室焚燬”

,最後竟然落了個“孽由己作”的結果。由此可知,海滄,乃至龍池地區,在

這兩日之內未遷之民或外附鄭軍之人,當是成了刀下鬼

,而其所依賴的營寨房屋則化為灰燼,這也難怪海滄人對於遷界記憶和硬體留存的丟失,海滄廢墟論便是源於此處。

遷界的可怕:說說海滄與角美的毀滅

壺嶼橋所在地即烏嶼

此外,在同月二十六日清軍攻下海澄縣時,清朝又出了一份告示,文中提到,“海澄一邑,處邊海之衝,自

康熙十三年變亂,至今兩遭寇害

”,既道出海澄縣遭受的災害,又同時告誡清軍不得再無故生事,“誠恐兵廝騷擾,除差員役巡查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各標營官兵廝役人等知悉:圭邑既歸版圖,哀鴻仍吾赤子,各宜仰體皇仁,共相憐惜,不得縱容兵廝,肆行騷擾”,可見,在澄邑攻下之前,清軍在海滄的屠戮當有多糟糕。

廈門丟失後,鄭經即於當年度撤回臺灣,很快地,便在第二年匆匆離世,而其繼任者鄭克爽,在隨後的康熙二十二年即奉表投降。自此,海滄的遷界令才算最終撤銷,那些不諳世事的百姓得以陸續遷回,在他們有限的記憶裡,

似乎還停留在順治十八年前後鄭成功的印象,而對於鄭經、鄭克爽則全然不知

遷界的可怕:說說海滄與角美的毀滅

水陸北宮重修碑記

縱觀海滄各清代以來的遺存,唯有一處尚勉強可還原這段歷史,那便是立於鐘山社馬青路北側的水陸北宮碑記。該碑在解放後被村民挪作豬舍建材,約莫在2000年前後被蔡永忠發現,得以恢復重立於廟前。從斑駁的碑文中,我們可以知道,水陸北宮之毀源於“海濱紛亂,□遭遷移”,其第一次重修,竟早至“

康熙甲寅年(康熙十三年)”,蓋“遷者復故…本社鳩眾重興後殿”

,而前殿則遲至“康熙戊寅年,甲必丹□樂輸舍銀叄百兩完竣前殿,餘置緣田”。也就是說,在順治十七、十八年的遷界中,位於海滄中部的水陸北宮便被摧毀,百姓也是在那時被迫遷徙或四處流串,待至康熙十三年,鄭經重返閩南時,鐘山的百姓竟然能夠“遷者復故”,並有能力修復後殿,可見在那時已有不少當地人回到原鄉重新生活,他們在鄭氏統治下“

房屋依然,人皆長髮

”,宛如回到了明朝。但是,在康熙十九年的海滄之戰中,這些人和房屋卻慘遭殺戮和破壞,只是不幸中的萬幸,水陸北宮竟然被保留了下來,可能是因為它位於蔡尖尾山之下,與沿海海滄、嵩嶼的鄭氏營寨稍有區隔,而更難得的是,有相當一部分鐘山人躲過殺戮,這才有重修立碑時(康熙三十七年)的這些記憶。

總之,海滄在順治十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間斷性的遷界過程中,

至少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損害,“知者無一倖存,存者無一所知”

,那些按規定遷到內地或冒險下南洋的百姓,在復界後儘管陸續返鄉,但卻再也找不到這之前的任何記憶了,故而記憶流失、文物不存成了海滄無法復原的傷。

此話最能反映海滄的這種狀況:莫道三都不風流,只恨無處話淒涼

遷界的可怕:說說海滄與角美的毀滅

推薦文章

  • 7旬老人過斑馬線被車撞致嚴重受傷 一日7萬元醫藥費愁壞家人

    ”任女士說,8月5日,她前往交警蓮湖大隊事故中隊,希望早日出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對方給她《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搶救費用聯絡單》,稱可以憑此向救助基金工作處申請墊付醫療搶救費,“交警說,認定書得7到30個工作日才能出具,我不知道...

  • 模擬玻璃鋼動物丹頂仙鶴景觀雕塑

    模擬玻璃鋼動物丹頂仙鶴景觀雕塑東亞地區的人們,丹頂鶴象徵著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誠...

  • 煙臺:建築企業資質及安全許可申報時限減半

    市住建局圍繞“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透過規範事項辦理要件、合併事項申報材料、最佳化業務流程、科學配置等方式,將原建築業企業資質和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2個獨立事項的變更或登出業務最佳化整合成一件事一次辦,並對相關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