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由 文史道 發表于 人文2022-07-22
簡介《增廣賢文》裡的“五十將來尋死路”,說的也更具警示作用了

五十將來尋死路有何深意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為我們流傳下了太多的經典文化。

上至《周易》《論語》《道德經》《奇門遁甲》,下至謎語、對聯、俗語、俚語、諺語等等,還有詩詞歌賦、經史子集不一而足。

在這些經典文化中,尤其是俗語和俚語,最是流傳廣泛。因為它們均源自於民間市井之間,通俗易懂,又蘊含深意,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

在農村,有句俗語叫,“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這句俗語出自古籍《增廣賢文》,相傳為明朝一位書生編寫而成。語言通俗易懂、道理真知灼見,與《三字經》《千字文》一樣,是古代兒童啟蒙的教材讀本。

《增廣賢文》集結了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的流行本,原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從表面來看,“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是化用的孔子論語中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只是《增廣賢文》的記述更扎心,也更令人深思。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論語》所講的“三十而立”,就是一個人在30歲的時候,應該擁有獨立的人格意識。20多年的學習和修養,到30歲時必須確立自己為人處世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而這裡的“三十不發”,作者之見並不是發達、榮耀、成功的意思。而是奮發圖強、崛起的意思。也就是說30歲的時候還不知醒悟,還沉溺於遊戲或者玩物喪志,註定會一事無成。不僅40歲收穫不了富裕,50歲死路一條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記得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後父母託人給安置了一個高速上收費的工作。工作單調而清閒,但是這位同學卻樂不思蜀。30歲的時候同學聚會,他以他在事業單位而沾沾自喜。

可是沒過幾年,正值35+油膩之際,他卻淪落到了下崗的邊緣。尤其這幾年高速全線實施ETC之後,他們的境遇更是堪憂。這時候他找到我,想讓我在省城給他找一份工作。

溝通良久,最終還是拒絕了他!當問及他能幹什麼?有何一技之長時,他沉思了好久,說到:“只會收費”。20、30歲黃金年齡,如果蹉跎而過,不僅會一事無成,還將遺憾終生。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論語》所講的“四十不惑”的意思,其實是說30歲有了自己的處事原則,到了40歲的時候即便經歷了許多人和事,但也不應該感到困惑,這是一個君子的修為所在。

反觀《增廣賢文》裡的“四十不富”就說得更直接了。如果30歲的時候不開始努力,40歲基本上不可能富足。這裡的“富”,是富足的意思,包含物質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富足。

如果一個人到四十歲時,仍然達不到富足,甚至還是一無所有,那隻能說明這個人此生算是失敗的了。雖然現實中也有大器晚成之人,但那畢竟也是少數。《增廣賢文》裡極端的說教,其實也是為了警示後人,要早早發奮努力。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論語》中的“五十知天命”,其實也不是所謂的宿命論,而是慢慢活明白了,所謂命運,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應不怨天、不尤人。

《增廣賢文》裡的“五十將來尋死路”,說的也更具警示作用了。如果一個人到了五十歲時,仍然什麼事也沒有幹成,還是一無所有的話,那他就是咎由自取,白白蹉跎了五十年光陰,讓人可憐又可恨。其實和《論語》的“五十知天命”對比的看,更有深意在裡邊。

一個人過了五十,身體機能肯定一年不如一年,做事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時候如果還要為生活所迫,拼著老命去養家餬口,是何等之悲哀啊?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這句話其實本質上還是教導人們在什麼樣的年齡應該幹什麼樣的事情,一定要規劃好人生中的每一步,如果一步走錯將會步步錯,會導致晚年生活不盡人意。這句話看似說的絕對,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起到警示作用。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其中道理,你知道嗎?

增廣賢文全鑑 珍藏版(精裝)

檢視

讀者們,關於“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

~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