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古代名句選讀(一)

由 樵人藏書 發表于 人文2022-07-19
簡介意思是,思想敏捷而又愛好學習,不認為向地位卑下的人請教是一種羞恥

海內存知己中的海內指什麼

古代名句選讀(一)

1、

多行不義,必自斃

語見《左轉·隱公元年》。斃:倒。

意思是,多做不義之事,必然要栽跟頭,自己毀滅自己。這句話現在常用來說明,壞事做多了,必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滅亡。

2、

行百里者半九十

語見《戰國策·秦策》。半:以……為一半。

意思是,全程百里,走了90裡,只能說走了一半。現常用來說明,事情越到最後階段越難完成,越要堅持不懈。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語見清代趙翼《論詩》。

意思是,神州大地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詩人,以富有創造性的詩篇,領導著當代的詩壇,開一代新的詩風。現在可用來說明事物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人才在湧現,各個時期都有各個時期的新人新事。啟發人們不要一味厚古薄今,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

4、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語見《荀子·修身》。非:認為……錯誤。當:恰當。是:認為……正確。諂諛(chǎn yú):巴結奉承。賊:害。

意思是,對我的過錯批評得正確的,是我的老師;肯定我的優點恰當的,是我的朋友;巴結奉承我的,是害我的人。這幾句話告訴我們怎樣識人,怎樣擇友,怎樣修身。

5、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語見《荀子·勸學篇》。跬(kuǐ):古半步。無以,不能夠。

意思是,不堅持一步一步地前進,就不能走千里遠;不匯聚涓涓細流,便不能形成大江大海。這兩句話現在用來說明,學習必須點滴積累,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可好高騖遠,半途而廢。

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語見屈原《楚辭·卜居》。

意思是,尺雖長,但和更長的相比,就顯得短了;寸雖短,但和更短的相比,就顯得長了。這兩句話表現了古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現在用來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長處和短處。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為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必須不斷革新,取長補短。

7、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語見《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意思是,堅持做的人,總會取得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總會達到目的地。現在常用來勉勵人們努力學習、工作,持之以恆。

8、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語見《鶡冠子·天則》。蔽:遮擋。雷霆:大雷。

意思是,一片樹葉遮住雙眼,就連泰山也看不見了。兩顆豆子塞了雙耳,就連打雷也聽不到了。現在用來比喻,小處或區域性的矇蔽,可以使人看不到大處和全域性。

9、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語見《禮記·經解》。原為“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後也寫作“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差:錯誤。謬:差錯。

意思是,一點差錯不注意,就會造成大錯。現在用來告誡人們,學習、工作一開始就必須小心謹慎,嚴格要求。如果粗枝大葉,掉以輕心,就會造成大錯誤。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語見《論語·為政》。周:同周圍的人相處得很好,合群,團結。比(bì):本義是並列,挨著。在這裡有貶義:拉幫結夥,結黨營私。

意思是,君子能(在道義上)團結人,但不(以私情而)互相勾結;小人善於拉攏勾結,而不(在道義上)團結人。

11、

行遠必自爾,登高必自卑

語見《禮記·中庸》。爾:通“邇”,近。自:從。卑:低。

意思是,走遠路必須從近處起步,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現在常用以比喻,凡事必須從頭開始,循序漸進。

12、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語見《漢書·陳湯傳》。

意思是,安定時不忘記危難,強盛時要想到衰敗。這兩句話現在常用來告誡人們,要關心國家,關心社會,加強危機感和責任感。

13、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語見王勃《滕王閣序》。東隅:東方,日出的地方,代指早晨,也比喻人的青少年時期。桑榆:日落的地方,代指晚上,也比喻人的晚年。

意思是,早晨已經過去了,但抓緊晚上的時間還不算晚。這句話從《後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化出。現在用來勸勉人要及時努力,堅持不懈。過去沒有取得成就,還會有所作為。

14、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語見王之渙《登鸛雀樓》。窮:盡。

意思是,要想窮盡目力看到千里之遠,就要再登上一層樓臺。現在常用來說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也有單用最後一句來激勵人們鼓足幹勁,再接再厲,爭取更大勝利。

15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語見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千帆:言船之多。

意思是,在沉船旁邊,千帆競發;在病樹前頭,萬木爭春。這兩句詩現在常用來比喻反動勢力的必然滅亡,新生事物的不可戰勝。

1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語見李紳《憫農》詩,加上開頭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說明農民耕種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勸勉人們要尊重農民的勞動,要珍惜糧食。

17、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語見蘇軾《題西林壁》。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廬山上。只緣:只因為。

這兩句詩是借景說理。為什麼不能認識廬山的真面目呢?只因為自己處在廬山之中。現在用來說明,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高瞻遠矚,全面、客觀地認識、觀察問題,否則就會被假象或表面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它的本質和實質。

18、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語見葉紹翁《遊園不值》。不值:沒有遇到人,這裡指沒進去。

意思是,滿園的美好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鮮豔的粉紅色杏花伸出牆來。這兩句詩現在常用來比喻形勢大好,也可比喻新事物衝破壓抑,茁壯成長,旺盛喜人。

19、

拾穗雖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馳,不如早行

語見施閏章《警志詩》。躬耕:親自耕種(田地)。束炬:捆起火把。

意思是,拾稻穗麥穗,雖也得到好處,但不如自己種田收穫多;拿著火把趕夜路,不如早點動身走。現在常用來說明做事與其只顧眼前,不如早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道理。

2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語出《論語·公冶長》。敏:思想敏捷。文:請教。

意思是,思想敏捷而又愛好學習,不認為向地位卑下的人請教是一種羞恥。現在常用“不恥下問”來讚揚既有學問而又虛心向一般人求教的人。

2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語見《論語·述而》。

意思是,三個人在一起走過來,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就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鑑而改掉。現常以“三人行,必有我師”自勉、互勉應具有虛心好學的精神,以“擇善而從”勸人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

22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語見《孟子·告子上》。羞:羞恥。惡:壞事。

意思是,因為做了不光彩的事而感到羞恥的心情,人人都有。現在常用這句話來啟發做了錯事的人悔改。

23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語見李白《蜀道難》。

意思是,只要有一個人把守著山路的關口,就是千軍萬馬也衝不破這道難關。描寫了蜀道劍閣的天險形勢。現在引用這句話,指山勢道路的險峻。或者用來比喻一個人的勇猛英武。

24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語見《國語 周語下》。

意思是,順從良善如登山一樣艱難,屈從邪惡如山崩一般迅速。

25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語見《尚書 五子之歌》。邦,國家。

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就安定了。

26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語見陶潛《移居》。

意思是,如有絕妙好文章就一起欣賞,若發現疑問難點就相互研究分析一番,描寫了友好交往、互相談論詩文的樂趣。現在這兩句詩既用來形容朋友彼此切磋琢磨的樂趣,又可用其反義,將奇談怪論式的“奇文”拿出來示眾,讓大家一起來識別、批判。

27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語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四海之內,古代稱國境以內為海內,現在也指全世界。天涯:天邊。

意思是,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雖然遠在天邊,卻像近鄰一樣並不疏遠。現在常用這兩句詩來勸慰摯友不要因離別而傷心,也用來書贈國際友人。

28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語見杜牧《清明》。杏花村:指賣酒的地方。

意思是,清明時節遊人路上遇雨,想找一間酒家休息,正向人打聽時,只見牧童伸手遙指那前邊的杏花村。兩句詩洋溢著一片鄉野情趣,給人一種親切溫馨的感受。

29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語見宋代·僧志南《絕句》。

意思是,春天杏花綻放,飄飛的雨絲輕輕地沾在衣服上,卻不會溼透衣裳;楊柳不停地擺動,涼風徐徐地吹在臉上,卻不覺得寒冷。這兩句詩描寫出春天的可愛美景,杏花小雨,楊柳微風,景緻異常柔美動人。

30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

語見羅貫中《平妖傳》。

意思是,有意栽下的花始終不開放,無心插上的柳樹卻自然地長大成陰。這兩句常用來比喻有心去做的事往往失敗了,無心去辦的事竟然成功了。也用來勸人得失心不必太重,事情成敗與否,有很多因素,並非全憑人意所能預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