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由 文藏 發表于 人文2022-07-16
簡介網路配圖網路配圖北京金墓中隨葬鈞窯瓷器的現象頗為少見,目前最為明確的是海淀區西北向陽村金代早期石槨墓中出土的碗、缽、盤、膽瓶等器物

裹足支燒工藝是什麼意思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海淀區向陽村金墓出土的鈞窯盤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鈞窯

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至今無人能仿造。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無論是造型或紋理都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宮廷氣勢,一絲不苟。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北京金墓中隨葬鈞窯瓷器的現象頗為少見,目前最為明確的是海淀區西北向陽村金代早期石槨墓中出土的碗、缽、盤、膽瓶等器物。

1。碗

1件,口微斂,圓唇,曲腹,小圈足,足內斜削。褐色胎,胎質堅緻。釉色天青,施釉均勻,口沿處因施釉較薄而呈赭黃色,在足腹交接處有積釉現象。口徑8。3、足徑3。9、通高4。2釐米。

2。缽

1件,菱口,尖唇,斜曲腹,腹部有壓印的槽紋,大平底內凹。赭色胎,胎質堅細。淺天青色釉,主體略呈肉紅色,施釉較薄。裹足支燒,底部應有5枚支釘痕跡。口徑17。9、底徑10。4、通高7釐米。

3。盤

1件,平折沿,尖圓唇,淺腹,腹壁斜直,大平底,環形圈足極矮。赭褐色胎,胎質稍粗。天青色釉,施釉均勻。裹足支燒,足底留有5枚支釘痕跡,明顯地表現出了滿釉支燒的工藝。口徑18。6、足徑12。1、通高2。4釐米。

4。膽瓶

1件,敞口,細長頸,頸根部明顯內束,流肩,垂腹,直圈足。褐色胎,胎體厚實。淺天青色釉,釉層較薄,釉面佈滿淺隱的片紋。口徑5。1、腹徑13。6、通高28。9釐米。

這幾件鈞瓷與河南禹州市劉家門窯遺址中出土的早期鈞窯產品的形制和特徵基本相同,工藝與北宋晚期流行的作法相一致,因此雖然出土於金代早期墓葬之中,但器物的生產時期很可能早至北宋末年。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龍泉務窯及其他窯場

北京金墓之中,集中在一般性的平民墓葬之中,還可見龍泉務窯及其他一些尚不能確定所在地的窯場生產的瓷器,如門頭溝區龍泉務金墓、大興區北程莊金墓、密雲縣大唐莊金墓等,主要是碗、盤等器類。本文不作詳述。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鈞窯——金代墓葬中少見的陪葬品

網路配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