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由 好運說歷史 發表于 遊戲2022-06-13
簡介只是後來敗在了李世民的手裡,李世民放了王世充卻殺了竇建德,如果他不死的話李淵也就沒資格稱帝,其原因就是竇建德在民間口碑太好,水能載舟這個道理李世民簡直不要太懂

竇建德的夏國在哪裡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時刻,先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唐朝盛極時疆域空前遼闊,大有萬國來賀之勢,並且還出現了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而讓世人銘記於心。可以說唐朝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成為了高光時刻,在世界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證明。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唐朝的建立讓很多人都記住了李世民的功勞,先是李世民隨著父親李淵征戰天下,成為戰神一般的存在,後來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在唐朝初期佔盡了風采,而他的父親李淵則顯得非常沒有存在感。事實上也是如此,若他不死的話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他就是竇建德。

隋末起義,勢力紛爭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暴政虐民,一系列的騷操作惹得民怨沸騰,最後官逼民反,隨著農民義軍的興起,各地的軍閥勢力也紛紛起來想討一杯羹,只是這杯羹並不是尋常人能吃得下的,像宇文化及、李密、劉武周等政權先後被吞併,剩下能成氣候的並不多,最後值得一提的除了李唐之外就是王世充和竇建德。

王世充是隋朝的將領,並且還是一個能言善辯之人,據說他“巧言詭辯文過飾非,言辭激烈”,最主要沒人能說得過他,就這樣一個人才有本事聚攏人才,慢慢強大了手中的兵權,之後反隋,與李密一戰把李密部下的名稱秦寶叔、程咬金等人收到麾下,成為了一支強大的勢力,在他的手裡建立了鄭國政權。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竇建德建立的是夏國政權,強盛時擁兵十餘萬,殲滅隋將薛世雄部三萬餘人而聲威大振,由於他治軍嚴明,自己又體恤百姓,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深受百姓的尊重。只是後來敗在了李世民的手裡,李世民放了王世充卻殺了竇建德,如果他不死的話李淵也就沒資格稱帝,其原因就是竇建德在民間口碑太好,水能載舟這個道理李世民簡直不要太懂。

出身寒門,重情重義

竇建德出身寒門,家中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都說人窮志短,但竇建德卻並非常人。村裡有個大事小情他都會熱心地幫忙,不計任何的回報。史料記載:“嘗有鄉人喪親,家貧無以葬,時建德耕於田中,聞而嘆息,遽輟耕牛,往給喪事,由是大為鄉黨所稱。”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別人家喪事的時候,他放下手中的活去義務幫忙,而且還贊助對方喪葬費,在村裡得到一致的好評。試想一下,這樣熱心的人到哪裡都會受人待見,當他自己家中有喪事時,來送葬的人達到一千人之多,可想而知他當時的人脈有多高,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一般人在有了名聲之後多少都會有些小驕傲,而竇建德卻心中十分明朗,面對上千人送給他的喪葬費,他一概婉拒、分文不收,這樣重情重義的俠義之人屬實難得,這也為他後來能夠揭竿而起創造了先天的條件。可以說,竇建德能夠成事,完全是用情義堆積起來的人脈,在時局動盪時期,他就已經在當地建立起了一股小勢力。

建國稱王,自奉甚儉

有了深厚感情基礎建立起的政權是非常牢靠的,比如當初的劉備、後來的朱元璋。竇建德扯起反隋大旗之後,很多小股勢力都投奔他而來,上千人的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了一萬多人,而他從沒有擁兵自重,與其他士兵一樣同甘共苦,拿出自己身上的錢財去接濟別人,和士兵吃一樣的飯菜,有了這樣身先士卒的帶頭大哥,誰不願意拼死效力呢。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竇建德就是靠著自己的仁義之心建立起了政權,公元618年竇建德建立夏國,自稱夏王。別人稱王之後都是開始享受榮華富貴,而竇建德自奉甚儉,仍然吃糠咽菜,攻下城池所得的財富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文不取。同時還不允許妻子穿絲質的衣物,別人送上的佳麗都被他遣散出宮。

對待手下竇建德盡顯仁義之舉,對待百姓他更顯示出了愛民之心。竇建德當時盤踞在河北一帶,在管轄區內他勸課農桑,讓老百姓安心生產,從來不加什麼苛捐雜稅。他自己本身就是寒門出身,當然知道老百姓的不易之處,他的一系列仁政之舉深得民心,無論是百姓還是將士都投奔他而來,像他這樣的實力想不強大都難。

角逐兵敗,百姓修廟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當時竇建德佔據了河北,而王世充則以河南為大本營,李淵父子則掌握了大半個中原,並且野心勃勃,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別說李淵勢力強大,只怪人家出身太好,八柱國後代,關隴集團門閥中心人物,有著強大的家族勢力靠山,並且還是太守出身,竇建德和人家比不了,如果竇建德沒有一系列的仁義、愛民之舉,他早就在起義浪潮中被吞併了。

而王世充也是隋朝的官員,在朝中有一定的根基,竇建德與他相比,顯然一個是正規軍,一個是游擊隊,在軍事實力上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以竇建德這樣的草根出身能夠和王世充抗衡就是憑藉著自己的人氣與人脈,仗著自己是仁義之師。

竇建德完全有實力與王世充比肩,所以他完全可以在中原分一杯羹。只是他過於正義的脾氣秉性沒有把巧言令色的王世充看在眼裡,當王世充求援時,他選擇了與李世民硬碰硬地對抗。只是竇建德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李世民的能力,在最後的角逐中他兵敗李世民,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竇建德被李世民押到長安斬首,他死了之後,河北一帶的百姓為他修建了夏王廟,每年都去拜祭,足見他民心之盛。如果竇建德不死的話,李淵就沒資格稱帝,論人心這一塊,李淵遠不如竇建德,只是李淵攤上了一個能文能武的好兒子,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李唐江山了。

小結

由於李世民鋒芒太盛,所以竇建德在隋末農民起義中只能發展到與其抗衡的程度,想要吞併是不可能的,因為實力相差過於懸殊。李世民同時抓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卻放了王世充、殺了竇建德,足見李世民非常忌憚竇建德在民間的聲望,竇建德不死仍會東山再起。

若此人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百姓給他修廟紀念,名字人人皆知

李世民後來篡位,上位之後勤政愛民,就是從竇建德那裡體會到了其中的好處,一個寒門出身的子弟竟然能夠發展到與關隴集團門閥勢力抗衡的地步,就是民心所向。所以李世民對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深有體會的,為了堵住名不正、言不順的上位輿論,他必須要贏在民心之上。

參考資料:《舊唐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