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遊戲2022-04-29
簡介春意萌發,白日漸長近日,記者來到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安化鎮、角弓鎮等地採訪一幅忙碌緊張但有序的春耕圖已經在隴南大地徐徐展開“強強聯手” 實現了產業賦能行業、行業振興產業,助力武都區馬街鎮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原產地直供餐桌 ”早春時節,

重巒疊嶂是數字幾

春意萌發,白日漸長

近日,記者來到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

安化鎮、角弓鎮等地採訪

一幅忙碌緊張但有序的春耕圖

已經在隴南大地徐徐展開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強強聯手” 實現了產業賦能行業、行業振興產業,助力武都區馬街鎮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原產地直供餐桌 ”

早春時節,站在馬街鎮下南山片萬畝花椒基地觀景臺上,重巒疊嶂間的萬畝花椒樹盡收眼底,從山腳延伸到山頂,甚為壯觀。

1月17日,“國際火鍋產業聯盟武都花椒認購基地”在馬街鎮下南山片區萬畝花椒基地正式落地揭牌,劉一手、大龍燚、小郡肝等多家火鍋企業與1000餘戶村民簽訂認購協議。

產業賦能行業、行業振興產業,花椒與火鍋之間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新局面由此開啟。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馬街鎮姜家山萬畝花椒基地。

建鏈條 從原產地直供餐桌

武都區具備發展花椒等特色產業的獨特氣候資源優勢,所產“大紅袍”花椒以厚醇味麻、色紅油重而享譽中外。

為推動武都花椒與川渝火鍋產業深度合作發展,企業採用掛牌認購的方式在武都區建立各自品牌的“大紅袍”花椒種植基地,打造武都花椒訂單式農業,並建立完整的食品溯源體系,形成花椒從原產地到終端的供應鏈。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馬街大紅袍花椒種植基地。

“在這次花椒認購基地揭牌儀式上,共有13家火鍋企業參與了認購,並與村民簽訂認購協議,等今年的花椒採摘結束後,他們會按照略高於市場的價格統一收購,這算下來也增加了不少的收入。”馬街鎮姜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楊志強介紹說。

“企業+基地”的模式,讓花椒產業打通了銷售終端市場,深化了產業鏈供應鏈合,保障了優質特色農產品從原產地到餐桌的直接供應,真正把隴南獨一份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為品牌優勢和競爭優勢。

/

強管護 精心培育“致富樹”

今年52歲的姜家山村村民楊參軍和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被村裡人稱為花椒地裡的“土專家”。

一有時間他就去花椒地裡施肥、除草、修剪……去年他家的花椒又收穫了1500餘斤,純收入達60000多元。

“今年和火鍋店簽訂完認購協議後,我的花椒更不愁賣了。現在銷路是打開了,花椒品質就更不容忽視。”談起自己的花椒,楊參軍的幹勁兒更足了。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武都花椒認購基地。

近年來,馬街鎮為加強對花椒產業的管護,按照“合作社+電商+農戶”的模式,在下南山片區扶持發展帶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根據花椒在不同季節的管護方法,指導農戶開展低產園改造、技能培訓、更新復壯等措施。

現在,下南山片萬畝花椒示範基地的產業路也修到了田間地頭,解決了運輸的難題,打通了花椒產業致富增收的“最後一公里”。

“我們還為農戶發放花椒苗、複合肥、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補植、復壯37。5萬株椒苗,透過綜合管護,花椒產量提升15%。”馬街鎮副鎮長李瑞介紹說。

/

謀長遠 助推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馬街鎮種植花椒歷史悠久,花椒種植村就有36個,基本達到宜椒區全覆蓋,花椒產業成為了群眾的“鐵桿莊稼”,也依靠花椒產業迸發出生機和活力。

當前,正值產業發展的機遇期,補短板、強弱項成為推動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

直面問題,然後尋不足:數字農業的體系不完善,部分地區依然按照傳統的栽種模式,現代化農業的標準不高。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馬街鎮姜家山萬畝花椒基地。

著眼未來,方能促發展:重視病蟲草害管護,加強基礎設施和數字農業體系建設,以示範基地建設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是提高花椒產量和品質的基礎,更是壯大特色產業的關鍵。

今年,馬街鎮還將再打造2個萬畝武都花椒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繼續推動花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加強以花椒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廣綠色種養迴圈模式,推進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著力做好花椒產業的提質增效工作。”李瑞說。

(文/記者 王康 圖/記者 李俊興)

/

武都區安化鎮透過實施“糞肥還田”,為綠色種養迴圈農業出“良方”——

糞汙變糞肥,耕地變良田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2月28日,在武都區安化鎮青崖村的車釐子試種示範園裡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一堆堆糞肥在地裡間隔整齊堆放,村幹部田三牛正用微耕機將糞肥均勻地播撒在田地裡。

“這是有機糞肥,是土地最好的肥料,對車釐子種植生長作用極佳。”田三牛說。糞肥還田後,他還在車釐子種植的間隙地塊種上薺菜,鋪上地膜。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安化鎮青崖村糞肥還田現場。 靳淑敏 攝

農牧迴圈、綠色發展,是現代畜牧業堅持的基本理念,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

田三牛當了一輩子農民,在他記憶裡,田裡一般用的都是化肥,幾十年過去了,土壤似乎一年比一年缺少肥力,板結情況有點嚴重,用他的話說,“地都沒‘力’了”。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安化鎮石大坪村實施糞肥還田。

“相較於化肥,健康的糞肥更加天然營養無汙染。”安化杜楞片長王金龍告訴記者,這種肥料的原料主要包含天然發酵的牛羊糞,目前安化鎮已同鎮內和周邊鄉鎮各大、小養殖場、養殖個體戶簽訂了糞汙收購協議,透過將收購的糞汙集中到指定地方進行堆漚腐熟,腐熟好以後再把糞肥運送還田。

“透過實施糞肥還田,加快推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王金龍說,安化鎮去年在談坪、馱子灣、谷家坡等20多個村進行了5000畝的糞肥還田。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安化鎮談坪村實施糞肥還田。

他介紹,車釐子是安化鎮引進試種成功的新型特色產業,去年該鎮又新增了青崖村、曾街村車釐子產業示範園200餘畝,預計盛果期每畝產值達4—6萬元,而糞肥還田在示範園的實施推廣,真正延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綠色種養迴圈。

(文/記者 楊麗君 圖片來源於武都區安化鎮)

角弓鎮:不負農時春耕忙

春意萌發,白日漸長,一幅忙碌緊張但有序的春耕圖徐徐展開。

初春的隴南,白龍江畔的油菜地裡一派春耕人忙的景象。近日,在武都區角弓鎮的油菜地裡,除草施肥、灌溉保墒、精心管護……農戶們忙碌的身影播撒著豐收的希望,與綠意盎然的油菜勾勒出屬於春天的美麗畫卷。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角弓鎮村民正在施肥。 李俊興 攝

走進角弓壩,放眼望去,排列整齊的油菜伴隨春日裡的陽光正奮力向上生長,喜人的長勢溫暖人心,更帶給這片土地春的生機。

“油菜預計二十天後就要開了,眼下正是加強管護的關鍵時機,今年肯定又是一個好收成。”看著自家地裡的油菜,村民杜黑黑笑著說。

角弓鎮水資源豐富,白龍江貫穿全境。全鎮水澆地3800餘畝,主要生產油菜籽、清水大米等,每畝地年產油菜籽250公斤,畝產2100多元。

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角弓鎮修繕後的灌溉水渠。 王康 攝

“我們及時做好今年春播種子、化肥、農膜等農資的儲備調運工作,並對小河道、灌溉溝渠等開展修繕及清淤工作,保障了春澆工作的進度。”角弓鎮黨委書記張文傑說。

目前,農戶已對種植的油菜施肥、鋤草、澆水完畢,為五月中旬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文/記者 王康)

原標題:《不負農時!這是春日裡的武都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