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由 旅途琪遇記 發表于 遊戲2022-04-09
簡介城池險要,與鎮北臺構成了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築體系

馬匹交易市場怎麼樣

秦皇豈無德,蒙氏非不武。豈將版築功,萬里遮胡虜。

在華夏大地,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知道萬里長城,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曾加固長城,可見長城的重要性,以及長城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綿延萬里的長城也有多處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遊客們習慣去名聲大噪的東西兩頭,而忽略掉萬里長城居中的鎮北臺。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臺的鎮北臺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值不值得我們去遊覽呢?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我們追溯黃河源頭的旅程來到陝北榆林,自然不能錯過鎮北臺。說到鎮北臺就不得不提榆林,榆林古稱上郡,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建城的記錄,是歷朝歷代重要的北部邊疆。看榆林的地理位置不難發現,就像是一隻嵌入北部的釘子,西側是水草豐美的河套平原,東側是俯瞰京師的三晉大地,南側是歷史悠久的關中平原。對於中原來說榆林就是一道屏障。鎮北臺這裡就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衝突交融的地帶。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有人問榆林這裡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有什麼價值,其實毛烏素是一個年輕的沙漠,在漢代之前這裡水草豐美,是一片大草原,由於戰爭加之人為的駐防,過度的放牧讓這裡的環境迅速惡化,導致了沙漠的形成。然而即使是大漠腹地依舊是地理位置險要,毛烏素不比塔克拉瑪干,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度過毛烏素沙漠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在榆林北部幾乎每一個縣區都有長城遺址的存在,秦始皇修築長城為了抵禦匈奴,到了明朝時期,元朝政權雖然土崩瓦解逃回草原,可實力尚存,瓦剌等部落時刻威脅大明的邊境安全,所以到了明朝,又一次大規模修築長城,明長城有其顯著的建築特色,修築長城的位置大體是沿著秦長城的走向,但比秦長城就要講究的多,多種建築形式相互配合,內長城,外長城相互配合,規模宏大,氣勢非凡。如今保留下來的大多都是明長城遺址,這座萬里長城第一臺也不例外。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鎮北臺位於榆林市城區北邊幾公里的位置,交通十分方便,只是最近景區在升級改造,門口許多地方都在修建,不過不影響我們來此欣賞萬里長城第一臺。在停車場就能看到一條條明長城的城牆遺蹟,厚實的黃土讓人眼前一亮,像是到了狼煙四起的邊塞。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30元的門票不能說貴,遊客稀少,正是這樣才能看到昔日的蒼涼。順著土城牆一路向上爬,最先看到的就是款貢城,款貢城顧名思義就是蒙古來此贈送禮品、洽談貿易的城池。城池險要,與鎮北臺構成了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築體系。款貢城城牆儲存完好,裡面則是一片片的野花,殘破中能感受到曾經的繁華。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在鎮北臺上能清晰的看到款貢城的風吹草動,這座鎮北臺可以說無事時監管蒙漢交易,有事時就是重要的防禦堡壘。修建的恰到好處,用心十足。在這裡不僅有款貢城,還有易馬城,一東一西,相得益彰。易馬城同樣是蒙漢交易的重要場所,顧名思義在這裡就是馬匹的交易市場,同樣的是在鎮北臺上也能清楚的看見易馬城內的所有情況。這兩座貿易城池都在鎮北臺的管控之下,既反映了民族的融合,又能看出古人在建築上的智慧。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再往裡走建議先去文化長廊再登臺,在文化長廊裡講述了陝西段長城的分佈,以及康熙36年以來設立的火盤地的簡介。火盤就是夥聚盤踞,以長城為界,制定了遊牧和農耕的方略,也反映出了蒙漢間的交融和兄弟情義。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在這一區域還有一座紅山墩,算是這裡最古老的遺蹟,這是正兒八經的秦長城遺留,底長21。3米,寬18。4米,即使儲存不算完整,依舊高達12。88米。這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扶蘇和大將蒙恬修築的長城,而紅山墩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可以說這就是鎮北臺的前身,到了明萬曆年間,紅山墩的作用才被鎮北臺取代。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俯瞰整個鎮北臺,呈現出一個正方形,分三層組成,每一面的城牆都易守難攻,看上去十分威武霸氣,城牆上有明顯的修補痕跡,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固,能明顯看得出分界線,我想這也是體現了現代人對歷史遺蹟的重視,對歷史文化的認可。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古蹟能夠及早發現,及早重視起來,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轉回東側,一個不起眼的小門就是進入鎮北臺的唯一入口,殘破的城門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走在甬道里十分的涼爽。抬頭一看碩大的兩個大字“榆塞”交代了它的作用,這裡就是榆林的北大門,也正是鎮北臺以及長城的存在,保衛了榆林乃至中原成百上千年。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榆林在明代屬於著名的九邊重鎮之一“延綏鎮”,然而榆林這個稱呼卻早就存在,相傳古代榆溪河兩岸榆樹成林,始得榆林之稱,在榆林這裡古時候長滿了榆樹,榆樹結出的果像銅錢一樣,長滿枝頭,又名搖錢樹,有非常好的寓意。可後來生態環境的破壞,沙漠取代了樹林,榆樹就非常少見,鎮北臺保留的兩顆古樹彌足珍貴,意義非凡。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鎮北臺上四面都是高大的城牆,不僅人能上去行走,就連馬也可以,修建了專門的馬道,馬道寬闊,同時行走四匹馬毫不擁擠,可見當時的規模宏大,駐守將士之多。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與城牆截然不同的就是鎮北臺這座真正的臺,登臺的道路狹窄,很多地方都只能透過一個人,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盡顯無餘。每一塊都留有瞭望口,方便觀察敵情。走上一層,到處都是寫滿“明”字的旌旗,算是一個古場景的還原,也能讓遊客感受到這種氣氛。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往臺頂攀爬道路更加狹窄,如果你細心,一定能發現磚包的牆壁裡裸露的黃土,就像周邊的長城一樣,這種技藝被廣泛運用在明長城的修建上,在此再一次感嘆古代能工巧匠的技藝精湛。頂樓的哨樓早已在清代時倒塌,只留下一個基座,像是對它的紀念,在此登高望遠,一下子塞外風情就出來了。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往北看,一望無際,像是茫茫的草原戈壁,往下看,一邊是款貢城、一邊是易馬城。真的是能看清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連綿不絕的長城可以稱得上是一道奇觀,往南看,榆林城的全貌盡收眼底,塞上明珠果然名不虛傳。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轉到這其實還沒有結束,東北側有一座敵臺千萬不要錯過,沿著長城的邊緣往東走,會發現長城真的很高大,與想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樣。每一座烽火臺都意義非凡,也是古時候長城上唯一的通訊工具,晝則舉烽,夜則舉燧。白天與晚上釋放的訊號各不相同,白天的煙叫烽,晚上的火叫燧。這座敵臺就是烽火臺之一,在敵臺上還保留著安放弓箭和火炮的臺子,歷史還原感極強。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戌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憑高極目狼煙靖,恍是逍遙莨苑偎。這首描寫鎮北臺的詩詞除了形容出地勢的險峻,描寫了塞上的風光,其實還有一種邊塞的豪情,因為一條長城,也的確造就了無數個英武的將軍和豪氣的詩人,都為中華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包括我,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長城是中國的專利嗎?外國沒有嗎?其實外國也有,在鎮北臺就為我們科普了一下外國的長城,像德國、英國、阿拉伯、印度都曾修築過長城,有的幾公里,有的十幾公里,跟我們的萬里長城相比,算得上是滄海一粟,跟我們悠久的長城文化更是沒有任何可比性。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鎮北臺整體不大,有人覺得這麼點的地方,票價30元有點貴了。其實我覺得在萬里長城第一臺領略到的是一種長城文化,一種對長城特有的情懷在此得到滿足,更是能感受到那種茫茫塞上的邊塞風情。所以從這個角度講,30元的門票算是很合適的。

看長城怎能錯過鎮北臺,在蒙漢文化的交匯處,一覽廣袤的塞上風光

這座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萬里長城第一臺,你覺得怎麼樣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