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遊戲2022-04-08
簡介鍾尚樺:其實未來的書店可能會很雷同,一個主事業來養一個書店,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在轉型,像是說你對餐飲有興趣,你希望在餐飲空間裡能有個地方陳列書籍,並不是說餐飲佔比特別大,書就只有幾小櫃,而是存在一個讓人覺得舒服的微妙比例

冶金出版社附近有書店嗎

原創 值班編輯妍叔 Local本地 來自專輯小書店好在哪兒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小書店好在哪兒

Local本地書店採訪系列

小時候窩在書櫃角落看一天連環畫的書店都不大,沒有奢華且巨大的書牆,卻裝滿快樂。大與小,本來是相對的概念,加上資訊量和入眼的選項之後,可能,後者更容易“對付”。更少的選項,並不意味著沒有合適的答案,而是更容易做出一個選擇。沒有一本書籍可以提出人生疑難解決方案,那只是一個個店主人做出的選擇結果,陳列在小隔間裡,期待著與自由者相遇。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鍾尚樺

三餘書店 店長

Local本地:談談你所理解的“獨立書店”吧。

鍾尚樺:它如果是小眾經營,或者針對個人理念,不會因為市場主流去影響開店的策略或選書的方式,能夠引導大家去對閱讀產生興趣或是對求知慾產生動力的,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都能稱之為獨立書店。因為目前主流的商業操作讓人忽略了“為什麼要賣書”背後的本質,那個本質對我來講就是推動求知慾,鼓勵大家對知識的渴望。

開一家書店,開一家獨立書店,其實比較希望大家對求知是有慾望的,店內提供的書籍是比較有批判性、討論性的,或者是在知識層面上更上一層的。我覺得只要一家書店在做這件事的,都能符合獨立書店的概念。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你覺得“獨立書店”和“大型連鎖書店”的區別是什麼?

鍾尚樺:基本上不管是連鎖還是網路還是大批發,都屬於量販店時代。它如果沒有做到像我剛才講的,不是為了去鼓勵求知慾,那它嚴格來講都比較接近物流業的概念。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並沒有附加,沒有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把這部分的服務性質加進去,所做的只是單純的販售和打折,為了賣而賣,為了賣而去做一些企劃,那其實這些行為就跟送貨的人沒有兩樣,就是貨運公司跟物流業:把書送到讀者手上,只是右手拿書、左手交書,過程中人與人沒有交集。

可是你來到獨立書店,不是你來決定要買什麼,某種程度上是雙方——店主和讀者——之間的默契互動。讀者來到書店,他不一定能在書店裡找到他想要找的書,而有些書是書店想推薦給他,但他搞不好並不知道的。我覺得雙方要有一個默契,讀者來書店選書變得有一點尋寶的感覺,而店主人則多了一點交朋友的概念。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臺灣是否有形成一種“臺灣獨立書店文化”?

鍾尚樺:我們要明白一個現實狀況:在臺灣開書店,基本上是一個虧本的生意,利潤非常低。每個加入這個行業的人,不管他是以前就知道書店行業的利潤非常低,還是加入一段時間之後,肯定也會知道這是個幾乎不賺錢的行業。可是想想看,“為什麼這些人還是加入了”?而且願意賠掉一棟房子,把自己的儲蓄花光,花幾百萬來開一間書店,做這個賠本生意,拿錢來繼續維持這個事業,他必定有他的道理。

每一位書店老闆都在背後做了別的事情,這些別的事,是進來書店的你所不會知道的,如果你不跟老闆聊天,你不問老闆,他不會把他的心路歷程講給你聽的。這個心路歷程既是獨立書店的核心,也是這個共通的氛圍,也就是說,獨立書店看似好像每一個都會哀怨,總會在臉書上訴苦,可訴苦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毅力和決心。他就是覺得有些錢該花就是要花,那這個就是好的故事,每個人為什麼要花這筆錢?我覺得獨立書店的共通氛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個。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功過不是眼前能決定的,需要把時間軸拉得長一點,要私下去探訪。如果你真的要去了解一個書店的成立,你真的要去了解它很多的背景和成員,像溪州農用書店,你去那家書店,店裡面搞不好兩百本書都不到,你要是說它是書店,我會說你在打著幌子騙我,可是你走進去,她就是穿雨鞋耕作,從農田插秧,照顧好稻子之後走回來,然後進來把鞋子換掉,然後再賣書給你,這個過程當中你不就學到其他東西了嗎。

我希望臺灣的書店能做到讓來臺灣的觀光客,感受到臺灣書店所散發的氣息。觀光客每踏入一家書店就會感受到那個氣息越來越濃厚,所以到後來不得不對臺灣的書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個印象就是文化。就是,我不要你只是來打卡,我故意讓你對我的文化有一個觸動,有一個刺激,有一個摩擦,不管你覺得我們的文化好還是不好,但最起碼你知道了原來“來臺灣就是要看這個”,這樣他回去之後才會對別人說“我去過臺灣,我對臺灣的書店留下了印象”。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你覺得誠品書店算是臺灣的“文化地標”嗎?

鍾尚樺:我先來解釋一下誠品的狀況,誠品它代表臺灣的一個品牌,誠品的形象和銷售方式的確有別於更早之前的書店,它的確讓臺灣人在書店經營上跨越了一個臺階,甚至可以說它創立了另外一種模式,但它更象是一個精品書店,針對都市人對一個品牌的渴望。

我覺得誠品很了不起的地方是,因為我前面有說過,開書店一定是賠錢的,那你願意花那麼多錢砸這件事,不管它未來用什麼方式賺回這些錢,或者是它有沒有繼續維持當初開書店的初衷,至少從初期到近期,誠品讓臺灣人在某種程度上更靠近閱讀了,因為大家以這個品牌自豪。至於後期閱讀往下降,這不只是誠品轉變跑道的原因,還有大環境包含經濟等很多原因,所以大家的閱讀率才會下降。但不可諱言的是,誠品的確貢獻了臺灣前十年到前十五年這段時間,很大的閱讀人口需求,那時候出版社的很多生意都是靠誠品做成的。

可是如果回到現在,以高雄的誠品來講,高雄的誠品沒有辦法比三餘有名,究其原因是因為誠品只是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就只有一個城市能夠擁有,那座城市就是臺北,所以它離開臺北,它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東西可能沒有人發現,例如今天我是一個外國觀光客,你可能去逛過臺北101,再去看一下信義誠品,然後再去看一下敦南誠品(注:現已閉店),你就覺得“誠品我大概都看過了”,因為最出名的兩間都看完了。那之後當你到了臺灣其他城市,你還會有心情逛那裡的誠品嗎?我相信是不會的,畢竟那個滿足已經被滿足到了,而且最大、最全的就是臺北的那兩間,你還有必要去看小間的嗎,就沒有必要了。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那當你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時候,你就只能選在地書店了。我們當初是發現全臺其他各市有些書店撐著開了很久,像有河book(現已關店,但近期已另尋新址,會重新開幕)和小小書房,這些書店的開店時間都拉得很長,維持得夠久。那這些書店的存在會讓一些想要開書店的人有了一劑強心針:“對,書店原來也是可以開十來二十年的。”那我們現在切入書店市場,就不會這麼擔心,因為有很多前輩在。我們想要做一家承前啟後的書店,這勢必就要有很多的資源和力量,資源這方面,或許也跟三餘的成員組成有關,我們有五個老闆,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多年的經營經驗,掌握了很多人脈和資源,當這些資源全都匯聚在一間書店上時,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開店後能舉辦很多很多元的活動,或者是可以跟很多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在地社團進行交流,都是因為有了這些人際關係,它才會結出蜘蛛網,而且網會慢慢擴大,有時候我會覺得這間書店其實是自己在成長。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如何看待店主人在書店經營中扮演的角色?

鍾尚樺:像我們這種獨立書店,可能老闆本身就在店裡面,最差也會常常來店內看看,或者他會主導這個書店的很多方向,從陳列到選書,大多由他一手掌握。所以每一間獨立書店的個性很明確,它就是老闆的樣子,但像那種大型書店,它的層層疊疊導致它沒有辦法展現出個性,它只是漂亮,可是“個性”還需要等待。

我覺得一個獨立書店要做的還是“個性”,這個個性來自於店主的一些東西,所以不能只是單純的進書店看看就行了,還要去思考人家為什麼這麼做。不能書店開著開著,開到後來給人的感覺就只剩下那個框架,而書店老闆的個性卻完全消失不見了。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如何看待複合式書店?

鍾尚樺:其實未來的書店可能會很雷同,一個主事業來養一個書店,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在轉型,像是說你對餐飲有興趣,你希望在餐飲空間裡能有個地方陳列書籍,並不是說餐飲佔比特別大,書就只有幾小櫃,而是存在一個讓人覺得舒服的微妙比例。我覺得未來的書店會漸漸地是這種A+B型態的書店,不會是獨立開一間書店,因為難度比較高,消耗也很大,所以純書店會越來越少,越來越難能可貴。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如何看待觀光客打卡式逛書店?

鍾尚樺:我們可以接受觀光客進到書店裡面,來認識我們的書店文化,至少臺灣的獨立書店很臺灣味,因為開書店的人大多數還是有抱負的,要麼是想反映他所在的那個土地上的事,要麼是他身處的這個城市的樣貌,要麼是過去他曾經在臺灣歷史上學到的東西,所以至少臺灣味是有的。這並不是什麼留洋、留日、留美回來臺灣開的書店,那是外國人味道。

之前也有人問過我“你覺得觀光客好不好?” 我跟他講說要看你怎麼利用觀光客,而不是觀光客來利用你。因為如果觀光客今天只是來拍照,代表“他來過”,那我們被他利用了。可是如果他的行程就是為了能多去幾家書店,那有沒有可能在每一間書店都看到相同的號召或者相同談論的議題,那當他在每一間書店都發現相同題材的時候,會不會對這些題材產生好奇,我覺得這才是重點。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我覺得如果只很短視,只看來打卡的那些人,那我覺得就不用開書店了,因為開書店本來就是要試著跟別人溝通。我不是開一個廟在這邊讓人家拜一拜,我是要走出去跟人家講話,所以我寧可大家來,我能夠聊到幾個就聊到幾個,能影響到幾個就影響到幾個。我覺得這東西其實是要去反向思考,如果你連觀光客都可以影響,那我相信你對在地社群的影響力一定會更大,因為你連這件事都做好了,那你就不用擔心臺灣在地人支不支援這家書店了。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Local本地:推薦一本想要推薦給大家的書?

鍾尚樺:東海書苑出版發行的《沒有獨立書店意識的年代》。書中的側寫讓我覺得這個才是對於書店業最真實的描寫,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內容我都很認同,我覺得是可以給目前開書店的人拿來當作圭臬的一本書。如果是在日本,就會提到蔦屋書店,店長把這間書店打造的這麼美好,後來去別的地方又開了很多書店。業內的很多人很推崇那間書店,那就是一個開書店的想法,一個經營概念。可是我反而會比較喜歡東海老闆的這一本書,我覺得這才是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開書店,或者做任何行業,不要說賣書,賣任何東西,其實都是在看你懂不懂得做人,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實踐你的態度和別人對你的看法,不是真的只是錢與錢的交易。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以前那些比較主流的關於如何開書店的書都在談怎麼擺書,教你怎麼陳列書籍,怎麼寫計劃案,怎麼寫宣傳,怎麼讓你在結帳過程中吸引大家買更多的書…這一類的書其實在被大量出版,它就是一個成功式,好像你只要往裡面丟了錢,點個開始鍵,照著流程跑,你的書店就能跑出來,你的生意就成交了,你的書店就絕對只會賺不會賠,類似這樣的概念。

可是這裡面完全沒有“人”了啊!人不見了!這種店真的會讓人支援一輩子嗎?甚至在裡面工作的人,那麼多人都向往在書店裡工作,投了簡歷,可是大家都在做機器人的工作——不是不允許,但是沒有機會讓你與人交流。他只會寫他推薦什麼書,這本書有什麼好處,可是你真的要問他,“你覺得你的鄰居,你附近的社群,你那邊的小孩子怎麼樣…?” 他只能跟你談這邊的媽媽都來買什麼書,這邊的小孩都看什麼書或者這邊的小孩上什麼學校,住多大的房子,這邊的消費水平有多高,他只能跟你談這個。

他沒有辦法跟你談他覺得這個社會缺的是什麼,沒辦法跟你談書店能為這邊的教育提供什麼幫助,因為那不是他的層級,他被附加的命令就只是“觀察這個市場,做出最好的文案,讓你的書能被賣掉。”

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本文圖片來自受訪者

版權歸提供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本號

原標題:《純書店會越來越少》

推薦文章

  • 《夢華錄》陳曉評劉亦菲,隻字不提演技,卻句句說到了觀眾心坎裡

    陳曉評劉亦菲,隻字不提演技,卻句句說到了觀眾的心坎裡《夢華錄》雖然是劉亦菲成年之後的第一部作品,但劉亦菲的演技不僅再次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也獲得了搭檔陳曉的大力讚賞,陳曉在採訪中表示,“劉亦菲進組第一天就是趙盼兒,第一天搭戲就感覺她是趙盼兒本...

  • 圓滿收官!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深受好評

    圓滿收官!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深受好評“2022年關愛退役軍人成果展地鐵專列”於2022年12月31日正式發車,執行時長一個月,透過地鐵2號線專列六節車廂,詳細展示了2022年對退役軍人群體開展的黨建引領、宣傳引導、關愛幫扶等主要成果,車廂內透過車窗貼、座椅貼、電子櫃、看板結合...

  • 口碑神作《惡龍:從吻醒公主開始》,曲折離奇的章節,連刷N遍都讚不絕口!

    系統報錯、任務報錯,任務已釋出:任務:吻醒公主任務內容:阿爾吉亞王國公主在前往蘭蒂學院的路上,遭遇到敵國強者的暗算,身中輝月級魔法冰晶之棺,身為公主與惡龍故事中的主角,惡龍應當擔負起拯救公主的任務任務獎勵:霜星果一枚’三無系統與伊凡融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