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由 匈奴狼山 發表于 遊戲2022-04-01
簡介不過早期由於綜合技術不過關,在戰機發射這類導彈後,還需要戰鬥機本身的機載雷達發射電磁波束,不斷地照射目標飛機,以引導本身也攜帶彈上雷達的空空導彈去攻擊中遠端的目標,這種作戰模式的空空導彈就叫半主動彈

脈衝技術是什麼意思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空空導彈仍然是當今空中最重要的武器。根據常識,一般戰鬥機上多同時加掛中距彈和格鬥導彈。所謂的中距彈,正常情況下要求全部射程最低不低於50公里,而格鬥類導彈的最大射程大多在10公里以下。這兩種導彈除了射程差異很大之外。再就是制導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中距彈大多數是雷達制導,也就是導彈本身上面的引導頭也有雷達天線和後面的發射和接受系統的,因此這樣的中距彈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戰鬥機。可以靠自身裝備的雷達去發現,鎖定到最終命中目標。不過早期由於綜合技術不過關,在戰機發射這類導彈後,還需要戰鬥機本身的機載雷達發射電磁波束,不斷地照射目標飛機,以引導本身也攜帶彈上雷達的空空導彈去攻擊中遠端的目標,這種作戰模式的空空導彈就叫半主動彈。因為引導過程中,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發射機本身不敢大幅度的機動,因此發射導彈的飛機,也容易被反鎖定和反攻擊。於是後來又進化到戰機把中遠端空空導彈發射出去以後就完全不管了。只靠慣性制導再加導彈上面的主動雷達來自主尋找目標,這就是全主動彈,也是真正的中距彈。不論是半主動彈還是全主動彈,由於從發射到命中的距離有幾十公里。導彈發射出去的初期,並不需要進行大範圍和大角度的機動動作。因此中距彈的最大過載設定一般在20到30個G;最新的頂尖型號有超過35個G的。而格鬥彈大多數在早期直接採用紅外引導頭,處於空戰中的激烈格鬥時近距離打擊對方,這就要求格鬥導彈儘量有很大的離軸發射角。比如在發射飛機機頭指向的60度甚至90度的夾角內就可以快速發射並且鎖定對方;如果有頭盔瞄準具的加成,甚至會出現90度以上的超大離軸發射角,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這樣對格鬥類空空導彈的最大機動過載要求就很高。比如在大多數遠端空空導彈最大過載還是15到20個G的時代,很多格鬥導彈的最大過載就已經超過了30個G。而在當今中距彈都有30個G的過載的時代,最先進的格鬥導彈則普遍進化到最多50個G甚至接近60個G,就是希望可以從任何角度發射,都可以命中對手。格鬥導彈在原先紅外瞄準模式外,又增加了焦平面凝視能力。甚至可以直接給敵機成像後再打擊,這樣就不會被熱焰彈等空中假目標輕易的誤導。可見當代不論中距彈還是格鬥彈,綜合作戰能力都是越來越強大了。但是研究兩者的全部效能,還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中距彈最低50公里的射程要求和格鬥彈過去只能最遠射程10來公里之間,還有一個40公里的巨大空窗期。這期間如果過多的發射中距彈則明顯浪費彈藥。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畢竟所有戰機對外掛導彈的正常數量是有上限的。而隱身機的彈艙最大容量更是有限。如果在接戰過程中,過多消耗中距彈,而對手還沒有被擊落,一旦雙方飛機對沖到距離10公里之內再發射格鬥彈,這樣雙方相互擊落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而且隱身機到了10公里之內也基本失去了對雷達隱身的能力。因此當今的格鬥彈,很多都升級了到了具備30公里射程的能力。這樣就讓中距彈和格鬥彈之間的射程空白得到了完全的彌補。不過到此為止,空空導彈的技術發展仍然不能讓各軍事大國滿意。主要還在於普通中距彈的最大有效射程,遠遠和越來越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的發展進步不匹配。比如當今先進發射單元元件在800個甚至更大的機載雷達,其在300公里之外,就可以輕鬆發現F16或者米格29之類的典型三代機目標,在120公里的距離上就可以牢牢鎖定。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而過去的典型主動中距彈,比如AIM120C系列,最大理論射程只有80公里左右,而實際有效射程只有50公里以內;真正實戰擊落敵機的最大作戰距離不超過35公里。為何出現這種連續縮水的局面?主要就在於所有過去型號的空空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實都是一次性燃燒完畢,而且燃燒助推時間相對都比較短造成。比如最大射程只有不到10公里的AIM-9系列格鬥彈,其固體火箭發動機全部燃燒時間還不到2秒鐘!燃燒過程比一個小型煙花還快。也就是在這僅僅1。5秒稍多的燃燒中,導彈發動機就把導彈助推到2。5馬赫左右的最大速度,到此時的實際飛行距離其實還不到3公里!而剩下的3到10公里,其實導彈都在靠慣性飛行,並且同步鎖定和打擊目標。中距彈的最大射程80多公里看著不短,其實這類導彈的固定發動機也是一次性燃燒完畢。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典型中距彈的固體發動機燃燒全過程也只有五六秒的樣子,燃燒完成時,導彈最多飛出30公里。剩下的30到80公里的距離,也是完全靠慣性在飛行和尋找目標。而僅僅靠慣性再加氣動舵接近目標,其命中機率會極大地下降!因此AIM120C系列真正擊落目標的最遠距離,也就是導彈發動機剛剛關機後的一兩秒之內,實際作戰距離是不超過40公里的35公里。AIM120C導彈宣傳最大射程80公里、實戰最大命中距離35公里,有人可能覺得這宣傳的射程的水分也太大了。實際上對比同代的其他國家的同類中距彈,這已經是“良心產品”了!因為有些所謂的中距彈,比如R77,宣傳的最大射程也是80公里,有些改進型號甚至吹噓到120公里,但是實戰中卻發現連25公里之外的目標都無法擊中。由此可見在現代安裝了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可以在120公里之外就牢牢鎖定對手的情況下,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普通的、一次性燃燒的中距彈,最大隻能在40公里外命中。這中間的整整80公里,居然全部是隻能看得到而完全打不到的“真空地帶”,這在實戰中完全是一大浪費。如果能夠有一種甚至命中距離也有120公里甚至更遠的空空導彈,那才是最好的。不過現有的空空導彈發動機只能燃燒數秒的問題一直無法突破。於是超級大國的導彈工程師在幾年前就突發奇想。說如果有某種新中距彈,發射後先燃燒5秒;用這頭5秒的動力先飛行到70公里之外,然後再次點火,再燃燒另外5秒,這樣的導彈豈不是可以輕易的打擊100公里之外甚至是120公里之外的空中目標?而這種2次點火,2次燃燒的方式,就叫:雙脈衝遠端空空導彈。想法是好的,但是卻完全違反基本的工程和物理規律。因為現代空空導彈基本都是固體助推器,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其燃燒模式和液體助推器完全不同。液體助推器是尾部區域性燃燒,可以中途“斷油”後熄火一段時間,導彈在空中靠慣性滑行,然後到一定距離再次點火二次燃燒。但是所有的固體發動機都是從頭部往後、從燃料中心通道往外側整體燃燒。這樣一旦點火就無法中途停止,就算是把固體燃料做成雙套筒的模式也不行,那樣既無法提供噴射通道,推力也不足。因此超級大國的工程師提出雙脈衝遠端導彈的設想後,就說要在AIM120D型導彈上實現雙脈衝加雙模製導。這一下可把另外一家嚇得不輕。因為AIM120D一旦是雙脈衝加雙模製導,那麼將讓同代所有的空空導彈都立即全部落伍。其優勢將是無與倫比的。某方的研究人員在這種戰略重壓之下,居然真的快速攻克了雙脈衝燃燒加雙模製導技術!進入實際裝備後,超級大國空軍卻宣佈:

超級大國宣稱已突破雙脈衝點火的絕密技術,實際產品卻讓人無語

AIM120D既不是雙模更沒有雙脈衝技術。這就很尷尬了。因為真正用上雙脈衝技術的某型彈,可以輕易的確保200公里內有效命中,最大擊落靶機的距離記錄是3XX公里。不過出于謙虛,只對外宣佈有效射程是145公里。特別加長射程的型號,甚至擊落過7XX公里之外的空中靶標。但是這個145公里的射程,也讓超級大國空軍上上下下面子都掛不住。於是不久前,雷聲公司也對外宣佈AIM120的最新版本AIM120D3研發成功,有效射程也達到了140公里!真是可喜可賀!結果全尺寸模型和實射試驗陸續公開以後,觀眾們發現這居然是把2枚AIM120D前後串聯!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雙脈衝導彈這個世界級難題,真是人才難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