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都說楊鎬在薩爾滸戰搞的合擊戰術很白痴,如果是您,您有何高招?

由 妙禎美麗新娛樂 發表于 遊戲2021-06-01
簡介他將三百名平民押到撫順關,斬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下一個人,割了他的雙耳,讓他給楊鎬帶話:挑起戰爭的責任全在明政府,如果不服氣,可以約定日期決戰

楊鎬的鎬怎麼讀

楊鎬到了遼東,申明紀律,徵四方兵,圖大舉。

楊鎬雖是書生出身,可通曉軍事,深諳兵兇戰危,並未草率採取行動,而是聚積糧草,集結軍隊,收集難民,振作士氣。

都說楊鎬在薩爾滸戰搞的合擊戰術很白痴,如果是您,您有何高招?

為了打好這一仗,他還派人到建州找努爾哈赤和談,迷惑對手。

他要努爾哈赤交還所擄走的遼東人口,主動向朝廷認錯,稱若如此或許朝廷可既往不咎。

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努爾哈赤既已氣勢洶洶地宣佈了“七大恨”,撕破臉皮和明朝廷對著幹,認錯肯定是不可能了,但你要說他是要入關滅了明自己做皇帝,那又未免太抬舉他了。他的兵力不過六七萬人,所據不過一隅之地,要滅了大明,連夢都沒做過。那麼,他要的是什麼呢?

為了顯示自己的強硬態度,同時也是為了贏取更多討價還價的籌碼,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二十二日,率軍由鴉鶻關進兵,攻陷由明軍鎮守的清河堡(今遼寧本溪清河城鄉),將清河萬餘軍民屠了個精光。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九月初四,又派兵將撫順東北的會安堡屠戮洗劫得雞犬不留。

他將三百名平民押到撫順關,斬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下一個人,割了他的雙耳,讓他給楊鎬帶話:挑起戰爭的責任全在明政府,如果不服氣,可以約定日期決戰;如果想息事寧人,就必須封我為王,將原來我的撫順敕書五百道,開原敕書一千道,全部分給我的兵將。還有,給我綢緞三千匹,白銀三千兩,黃金三百兩。(若以我為非理,可約定戰期出邊,或十日,或半月,攻戰決戰;若以我為合理,可納金帛,以圖息事!)

看,這才是努爾哈赤真正想要的。

看來,不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酋長是不行的了。

萬曆詔賜楊鎬尚方寶劍,責令他抓緊時間和努爾哈赤對練,犁庭掃穴,讓努爾哈赤從這個地球上徹底消失。

這年冬天,四方援兵已經完成了集結。

其中,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發精騎一萬,共約三萬人;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則各發兵精騎六千,共約兩萬五千人;而川廣、山陝、兩直,各發步騎兵五七千不等,共約兩萬人;浙江發善戰步兵四千;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全部明軍共計八萬八千人左右。

此外,加上同盟軍海西女真葉赫部兵一萬人,朝鮮兵一萬三千人,總計十一萬多人,包括後勤、運輸等等,號稱四十七萬。

由於四方調兵,遼東軍餉隨即驟增三百萬兩,於是循當年援朝御倭舊例,天下除貴州外每畝加派三釐五毫,共增賦銀二百多萬兩。

這對當時財政狀況不佳的明而言,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

基於這個原因,大學士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等廷臣唯恐師老餉匱,不斷髮出兵部紅色令旗,催促楊鎬抓緊行動。

楊鎬透過與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玉庭等人商議,定於二月十一日誓師,二十一日出塞。

楊鎬大會諸將,制定了作戰方案:兵分四路,分進合擊。

楊鎬這個做法,也許會有人存在疑問,覺得,將明軍的十萬人分成四路,那麼平均每路只有2。5萬人,而努爾哈赤有6萬左右的兵力,一旦努爾哈赤集中全部兵力只對付其中任何一路,都會在軍力上大佔優勢,怎麼這麼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算,還指揮官呢,狗屁!

事實上,從當時的形勢出發,明軍調自四面八方,除了九邊重鎮(指的是明朝在北方邊境設立的九個軍鎮,包括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薊州、山西、固原)中的遼東、延綏、寧夏等鎮以及四川和浙江外,其他各地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強,而且他們來自不同軍區,互不隸屬,無法將他們在短時間內磨合在一起,權衡之下,分頭並進當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分進”並不等於分散兵力,而是一個兵力集結的過程,“合擊”才是關鍵,各路明軍分頭前進,努爾哈赤無法判斷哪支部隊是主力,就不敢輕舉妄動,如若其貿然出擊,就會置後方於不顧,隨時有被端掉的危險,可謂防不勝防。這樣,“分進”的風險就相對降低,而各“分進”的部隊一旦指定到達地點,仍然在“合擊”敵人時持有兵力上的優勢。

相對而言,集中兵力以一路人馬開進。則努爾哈赤可以放棄後方,傾巢而出,對明軍進行伏擊和騷擾,本來,明軍在林海雪原中與佔據地利的敵人展開野戰就沒有取勝的把握,而明軍從遼瀋發兵攻擊後金都城赫圖阿拉,需要縱深兩百多里進入後金腹地作戰,沿路又多是山川峽谷,河流林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合兵後的軍需輜重過於龐大不說,地形又不熟悉,一旦陷於險地,缺少了前後左右的呼應,搞不好會全軍覆沒。

所以,明軍的口號是:“數路齊搗,旬日畢事耳”( 《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7 冊)。

這四路軍分別是:

左翼北路軍由開原總兵官馬林率領,共一萬五千人,會同葉赫部的一萬三千人出三岔口入渾河上游,從北面進攻赫圖阿拉。

左翼中路軍三萬人,由山海關總兵杜松率領,從瀋陽渡渾河出撫順關,從西面進擊赫圖阿拉。

右翼中路軍由遼東總兵李如柏率領,二萬五千人,從清河城出鴉鶘關,從南面襲擊赫圖阿拉。

右翼南路軍由遼陽總兵劉綎率領,會合朝鮮兵,共二萬三千人,出寬甸,從東南攻向赫圖阿拉。

另外,楊鎬還派出總兵李光榮率軍駐廣寧,副總兵竇承武駐前屯,監視與阻擊和努爾哈赤關係密切的蒙古軍隊。又派總兵官秉忠、遼東部司張承基率兵駐遼陽,為機動兵力;管屯都司王紹勳總管運輸糧草輜重。自己坐鎮瀋陽,直接指揮四路大軍。

二月二十一日天降大雪,行軍困難。

楊鎬不得不將出發時間改為二十五日。

二十五日,雪沒有停,反而越下越大。

要不要再等等呢?

山海關總兵杜松就提出,現在大雪迷路,不如延期發兵。

遼陽總兵劉綎也表示,我軍對地形還不熟悉,還是緩一緩再發兵為好。

可是,不能再等了。

大軍已齊集於遼東,且不說朝內一催再催,而一旦延期,軍餉糧食接濟不上,就會影響士氣,對戰事不利。

而且,現在是三月初春,經過漫長冬季的空耗,物資向來匱乏的東北女真部落也承受著巨大的後勤壓力。

再者,因為下雪,出兵的日子已經推了又推,現在還在下雪,是敵人疏於防守,突然發兵,正好攻其不備,一舉破城。

兵者,詭道也。

用兵之術,在於虛實變幻,神鬼莫測。

更何況,為了麻痺對方,楊鎬原先還遣後金逃卒齎書努爾哈赤,佯稱:“明國的四十七萬大兵要打來了,領兵的將帥和監軍的文臣都到齊了。三月十五日乘月明之際,分路前進。”(見《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3)

四十七萬大軍,當是泰山壓頂之勢,先從心理上給努爾哈赤以強大震懾力,讓其心生畏懼,不敢出擊,一味堅守赫圖阿拉。這樣就更利於分進合擊的戰略部署,形成合圍赫圖阿拉的局面。 故意將發兵日期說成十幾日之後,是為了迷惑對方,讓其在信與不信之間猶豫,摸不著頭腦。而現在,如果把出兵的日期再往後推,真成了三月十五日出兵,到時不免弄巧成拙,反被敵軍所制。

於是,楊鎬宣佈:“國家養士,正為今日,若復臨機推阻,有軍法從事耳!”把皇上欽賜的尚方劍掛于軍門,以警告還想勸阻延期出兵者。

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出兵。

楊鎬再請尚方劍,宣讀十四款“罰約”,將撫順臨陣逃將白雲龍當場梟首示眾。

附十四條“罰約”:

一各路信地,距奴賊(指努爾哈赤)城寨計道途遠近,定出兵日期。如違日期者,明系逗留,主將以下領兵官皆斬。

一本路雖殺賊收兵,見別路為賊所乘,不即救援者,明系觀望,主將以下領兵官皆斬。

一主將與將領、千把總及軍士,或有私仇於陣中,乘機陷害者,審實處斬。

一官軍臨陣退縮不前者,登時立斬。

一馬步兵前隊以衝鋒陷陣破敵為功,不許割級,俟賊敗走之後,方許後隊割級,驗功之時,前後三七分賞。如賊未敗,而爭先割級、來搶級者皆斬。

一臨陣私逃及詐稱病規免者斬。

一營中蓄藏婦女者斬。

一營中不加緊嚴防,致失火延燒火藥糧草者斬。

一殺中國(指明朝)被擄人民報功者斬。

一濫殺投降夷人及老幼婦女充功者斬。

一爭奪高麗(指朝鮮)及北關(葉赫)所獲首級者斬。

一攻克賊寨爭搶財物致有失機者斬,仍罪及本路將領。

一俘獲賊屬子女及被擄漢人婦女隱匿不報者斬。

一督運及護糧草官違誤軍興者斬(原文見《明神宗實錄》,卷579)。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