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由 書生季賽爭 發表于 遊戲2022-02-09
簡介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清末新政是一場社稷面極為廣泛的改革運動其不僅涉及到了經濟、軍事、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更涉及到了對中國傳統政治體制的改革,設立議會、制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政治是改良派一貫的主張,而這些在新政的各項措施中都

七諭令有什麼用處

1901年1月29日,清廷在西安釋出變法上諭,決定實行新政,要求督撫以上大臣就朝章國故、吏治民生、軍制財政等提出改革建議,大張旗鼓地進行新政。此次清政府決心實行新政,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及原因。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一方面,八國聯軍侵華和麼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廷遭到了空前沉重的打擊,其封建統治搖搖欲墜,在空前嚴重的統治危機下,無論是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還是普通官僚都較為清醒的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而隨著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改革圖強更是社會各個階層的普遍心聲。為討外國殖民者之歡心,籠絡百姓之民心,一場自上而下的新政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虎視眈眈的帝國主義列強暫時停止了對華的武力侵略,採取了所謂的保全主義政策,使清政府繼續存在。這就給清政府實行改革提供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國內國際環境,而且西方列強基於自身利益,也給予清政府一定的改革支援。

光緒二十七年三月三日(1901年4月21日)清政府成立督辦政務處作為統籌和推行新政的專門機構,派奕劻、李鴻章(李死後,有袁世凱補任)、榮祿、王文韶等人為督辦政務大臣,後劉坤一、張之洞聯名上奏《江楚會奏變法三折》系統地提出了興學校、練新軍、獎勵工商業、裁減冗員等內容。新政治實施之日起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1階段是1901~1905年,為常規性改革,第二階段是1906~1911年以預備立項為核心的政體改革。其內容大致如下:

首先政治機構改革,主要是增設新機構,裁撤冗官冗衙。1901年7月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6部之前,1903年9月設商部,12月設學部,先後裁撤河道總督、湖北、雲南、廣東三省巡撫等。對外整頓吏治,停止捐納等陋規。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其次,編練新軍,督辦警政。編練新軍是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1901年8月,清廷下令全國停止武舉考試,9月通令各省設武備學堂,裁汰舊軍,編練新軍。在原有各營中精選若干營,身為常備、續備、巡警等軍,一律操習新式槍炮,1903年在京師設立練兵處 作為練兵重會之所 以奕劻為總理,袁世凱為會辦,各地設立練兵督練公所,主管練兵事務,由各省督撫、將軍、都統任督辦。開辦警政,也是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且取得了較好成效。中國本無警察,1902年8月袁世凱仿照西法創設保定警務局,招募巡警3000名,由趙秉均訓練,並設警務學堂培養巡警骨幹以推行警政。後袁世凱又創立天津四鄉巡警,為中國警政的正式開端。

再次,廢科舉,實行新學制和設新式學堂。廢科舉和興學育才是新政的另一重要內容。張之洞、袁世凱是洋務運動後期的首領人物,逸事熱衷於興辦新式教育的地方實權人物,併成為廢除科舉、興辦學堂的倡導者和決策人物。在他們的左右下,清廷於1901~1905年頒佈了一系列改革科舉和興辦學堂的諭令和章程。1902年1月10日,詔命張百熙為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1902年8月15日頒佈由張百熙擬定的《欽定學堂章程》,因學制尚未完善,故未實行。1904年1月13日清廷正式頒佈了張百熙在《欽定學堂章程》基礎上改訂而成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該學制共分三段七級,教育年限約為29~30年。癸卯學制的頒佈標誌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與宗旨的確立。1905年9月袁世凱、張之洞又奏情廢除科舉制,從此綿延千餘年的科舉制度,徹底廢除。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在新政的教育改革中,實業教育成就頗為顯著,並掀起了新一輪留學日、美的浪潮,培養了一大批科技、法政教育、軍事人才。最後,振興商務,獎勵實業是新政的又一重要內容。1902年2月23日,清廷釋出上諭,宣告工商業為富強之根本,責成各省督撫按照各地情形,洋籌辦理。1903年9月,清政府設立商部,負責商務、工礦、鐵路、貨幣、銀行等各項事業,力行保商之政。1905年清政府設立商標局,頒佈《獎勵公司章程》《商標註冊章程》《開礦暫行章程》等各項法規,力圖做到振興農工商務,有法可持,有法可依。

隨著清末新政的進行,日益活躍的民族資產階級已不能滿足與清政府循序漸進的經濟、文化改革。1903年資產階級上層代表人物之一的張謇,東遊日本十分羨慕其立憲政體。他歸國後勸說張之洞奏請立憲。後張之洞、袁世凱聯名上奏催請清廷實行立憲,與此同時革命派的革命活動日益頻繁,迫於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內外壓力,清政府決定實行立憲。期間著重進行政府機構的調整與增設、官制改革、制定憲法、組建內閣和編練新軍。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調整和增設中央與地方機構,釐訂官制。1911年5月8日,頒佈新訂內閣官制,撤軍機處,設立責任內閣,任命慶親王為內閣總理大臣,下設外務部、民政部、學部、農工商部、陸軍部和海軍部等。內閣成員共13人,其中滿族佔9人,而有7人是皇族成員,故稱皇族內閣。還設立了軍諮處,後改為軍諮府,相當於各國參謀部。

地方官制改革主要是學政、以及司法行政方面和各省諮議局1906年改各省學政為提學司使,按察使為司法使司,增設各級審判廳,專司審判,後又設巡警、勸業兩道,分管警政以及農工商業事務。1909年10月,各省相繼成立諮議局,一元多為中資產階級上層的政治代表,立憲派佔據多數,許多立憲派的頭面人物被選為議長。這一機構的設立為立憲派活動提供了合法陣地,在決議國家預算、決算、法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立法權和監督權,對君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法制改革。1902年清政府設立修訂法律館,派沈家本、伍廷芳為修訂法律大臣,主持修訂法律。相繼公佈了《公司律》《破產律》《欽定憲法大綱》《大清現行刑律》《大清新刑律》這些法律形式上採用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法律,內容卻帶有濃厚的封建性,但仍具一定的進步意義。

地方自治是時事政體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和預備立憲的重要組成部分。1908年清廷頒佈《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國推行地方自治,其廣泛開展主要依靠向資產階級轉化的地方士紳和商人,他們透過參與地方自治活動,促進了工商業、新式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增強了自身的近代化意識,最終成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重要成員。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清末新政是一場社稷面極為廣泛的改革運動其不僅涉及到了經濟、軍事、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更涉及到了對中國傳統政治體制的改革,設立議會、制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政治是改良派一貫的主張,而這些在新政的各項措施中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雖然各項改革措施在實際執行中大打折扣,但其對中國近代化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政治上,它打破了中國千年以來傳統的六部分工制,是中國政治體制的一大變遷和重大進步,尤其是新政後期的預備立憲至少是中國的政治體制開始向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模式靠攏。

清末新政:一場失控的改革運動,究竟是在自救,還是自取滅亡?

在經濟上,新政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由上述可知,清政府在新政期間頒佈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扶持工商實業的發展,並透過各式各樣的事業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有志於發展中國資本主義的新型人才。新政同時還促進了中國軍事、司法、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新政教育改革中廢除科舉制的舉措,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近代社會分層,瓦解了傳統的四民體制,這對近現代中國的社會結構乃至價值觀念的影響都是巨大而深遠的。

最後,清末新政加速了加速的崩潰和革命的到來。毋庸置疑,清政府實行新政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為了緩解其封建統治的危機,維護封建統治。但實際上,新政的實行卻加深了其統治危機。一方面,清政府在實行新政的過程中努力加強封建統治,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與地方實力派、資產階級立憲派的矛盾,另一方面,各項改革中清政府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觀念的知識分子、官吏和士兵,特別是清政府編練的新軍,成為了摧毀清王朝封建統治的中堅力量,這是其始料不及的。

推薦文章

  • 農夫山泉,真能“甜”得過茅臺和可口可樂?

    李政雲也向虎嗅分析認為,其最終選擇上市的原因之一還是為了拓展海外市場:“目前農夫山泉在國內飲用水市場已經連續多年全國第一,行業內競爭也比較白熱化,各大巨頭間的競爭激烈,它在國內開拓空間是比較有限的...

  • 微信圈觸動人心的精闢哲理短句,看了很受益

    十三、有一種人, 他穿時尚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 開的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家的裝修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從事的工作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孩子唸名校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展現給別人看, 讓別人看自己的品味或格調或成績, 所思所想...

  • 病嬌文:他雙目猩紅緊盯著她“不是可憐我嗎,怎麼留下我一人?”

    病嬌文:他雙目猩紅緊盯著她“不是可憐我嗎,怎麼留下我一人?”(點選下方免費閱讀)快穿:病嬌boss他瘋批又粘人冒學家現代言情免費閱讀第三本《病嬌孽徒他總想欺師犯上》作者:檸檬心簡介:【讀心術、白切黑、救贖】謝渺渺穿書到男頻修仙文中,成為小可憐男主送經驗的炮灰惡毒師傅,用心良苦走劇情蹂躪他,成為他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