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由 新華網客戶端 發表于 遊戲2022-01-20
簡介兜鍪演進史:盔槍從無到有兜鍪上的盔槍:不僅僅是古代軍隊作為“儀式感”存在的裝飾品兜鍪,作為盔甲的一部分,在古代戰場上對人頭部的防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自元朝開始,至明、清時期,在兜鍪的頂端,為何硬是給安上了形如“避雷針”似的盔槍呢

古代將軍頭上戴的是什麼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編者按:

開闊新視野,分享好知識!《新知問答》是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知識類問答欄目,致力在網際網路海量資訊中發現、聚合和傳播高品質原創內容。

看多了古代戰爭片,你會發現,古代不論東西方各國,將軍士兵頭上的頭盔常常都會有個槍尖,這到底是幹嘛的?僅僅是一場儀式盛宴場上,用來做耀武揚威的裝飾品嗎?其實,古人的智慧不容得我們不佩服!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有個“槍尖”,特殊的古代兜鍪,顛覆了你我想象!

古代將士頭上所戴頭盔,古時稱為兜鍪[dōu móu],在秦漢以前又稱胄。兜鍪大致的形狀形同口袋,而且一般不是整盔鑄造,具有一定的可變性,不同部件幾乎是可以進行拆分的。

在歷史上的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朝代,儘管兜鍪在樣式上所採用元素不同,比如我國唐朝後期流行的虎頭兜鍪,遼、西夏、金時期流行的鳳翅兜鍪,元朝時期流行的重簷兜鍪,另外還有日本曾經流行的獸角兜鍪等,這些兜鍪,它們不論以何種元素展現自己的獨特性,但在作用上,它們的大多數設計,除了能夠重點保護將士的頭部外,還包括頸、喉的保護,甚至有的還兼顧了護面、護肩的功能。然而,歷史上曾有一種兜鍪,它的設計樣式,卻顛覆了大多數人的想象:在兜鍪的頂端,有一個長長的帶著纓子的槍尖!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古代軍士的兜鍪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帶盔槍設計的兜鍪

如此特意設計的帶盔尖的兜鍪,著實看著讓今天的人們不是一般的費解,古代將士兜鍪頂端要那個盔槍是幹嘛的?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清代盔槍

兜鍪“避雷針”式盔尖,自元代就已經出現!

談及兜鍪出現盔槍的歷史,在大家印象中較為深刻的,應該是在清劇中,清朝的八旗子弟頭上出現的那個長的不是一般長的盔槍造型,似乎讓人們覺得,兜鍪頂端的盔槍,應該是由滿清的祖先後金人帶入中原的。

準確來說,它並非後金的專利。研讀歷史,你會驚訝地發現,不僅清朝將士的兜鍪有盔槍,明朝將士的兜鍪頂端也有盔槍,而且再往前,元朝將士的兜鍪頂端同樣出現了盔槍的樣式。

這些,足以說明,兜鍪帶盔槍的情況,並非是清朝八旗子弟獨有的專利!在我國古代,至少,自元代開始,盔槍就已經在將士的兜鍪頂端出現!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兜鍪演進史:盔槍從無到有

兜鍪上的盔槍:不僅僅是古代軍隊作為“儀式感”存在的裝飾品

兜鍪,作為盔甲的一部分,在古代戰場上對人頭部的防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自元朝開始,至明、清時期,在兜鍪的頂端,為何硬是給安上了形如“避雷針”似的盔槍呢?難道,它的作用也是在提高將士們在戰場上護命存活的機率嗎?其實,其中的作用並不盡然。

第一、加強頭部防禦,緩解鈍器傷害

古代將士頭盔上的槍尖,它能夠起到一定緩衝和卸壓作用,它可以卸掉來自上方武器帶來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對一些如錘、棍棒、鐵蒺藜、骨朵等鈍器帶來的傷害。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古代將士兜鍪頂端的盔槍

第二、

做裝飾增加威儀,顯示級別

盔槍以及盔纓的存在,可以讓將士們個個看上去比較高大魁梧、英姿勃發,以增加軍隊威武霸氣、整齊劃一的儀式感,同時,有時候,也會對不同級別軍官的盔槍做加長版,或者以不同的盔纓顏色來標識,以顯示某人其地位的特殊性。

這種作用在閱兵的時候顯得尤為突出。比如歷史上大清帝國才氣滿滿的乾隆皇帝,他遺留下的一個兜鍪,其裝飾的華麗程度,以及盔槍的長度,一度創下歷史之最。而這個兜鍪,乾隆皇一般不用在戰場上,而是閱兵儀式或其他與軍隊有關的重要場合。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乾隆皇帝兜鍪上的盔槍最長

第三、軍中標誌,識別目標,方便指揮

盔槍上的盔纓,可以根據顏色的不同,來作為對不同部隊,或敵我雙方重要的識別標誌。而透過盔槍的長短及盔纓色彩,還可以作為將帥之間,不同級別的軍官之間劃級的標誌。或者是透過有無盔槍來識別將帥的所在,以方便戰鬥中的統一指揮與協調。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清朝軍隊的盔槍與盔纓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盔槍上不同的盔纓色彩。比如,在元朝末年,各方割據勢力不斷,他們就依著兜鍪上櫻穗的顏色來作為部隊識別的標誌。

第四、九死一生之際,當武器

古代將士兜鍪上的槍尖,猶如長在頭上的短矛,在關鍵或危急時刻,往往可以當武器使,特別是在遭遇近距離的赤膊戰,當手中沒有任何可利用的武器時,長有槍尖的兜鍪,是唯一尚存且能夠使用得上的便利武器。

在一部叫做《斯巴達三百勇士》的電影裡,就有這樣一幕鏡頭,斯巴達士兵用頭上的槍尖刺波斯弓箭手。

當然,對於兜鍪當武器的情節,在我國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裡也曾有這麼一幕描寫:

慈兜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策一槍搠去,慈閃過,挾住槍;慈也一槍搠去,策亦閃過,挾住槍。兩個用力只一拖,都滾下馬來。馬不知走的那裡去了。兩個棄了槍,揪住廝打,戰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頭上的兜鍪。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三國演義》裡的太史慈。在這裡,太史慈正是在命懸一線無器可使的當兒,急中生智,拿兜鍪來作武器續命的。

其實,在古代,有些兜鍪頂端的纓槍是被設計成可拆卸的,當將士無兵器可用的時候,它確實是可以被拿下來當作武器用的,只不過,遇到以兜鍪頂端的纓槍來作武器的情況,那一定是在將士們遇到九死一生的情景下,應該並不常用,但這個功能還是有的。

新知問答|古代將士頭盔有個“避雷針”式的槍尖,到底有什麼用?

可拆卸型盔槍

第五、可以當炊具支架,起固定作用

古代行軍打仗,如果遇到極端的情況,或者火頭軍沒有跟上來,在暫時無炊具可用的情況下,戰士們可以拿純金屬材質的兜鍪當做鍋來作飯,而盔尖則剛好可以刺入地下暫時當成支架來支撐地面。

當然,對於這一項功能,有人懷疑並不可行,因為單腳的支架顯然是不夠穩定的,做飯一不衛生,二容易傾倒。但不可否認,如果盔尖夠長,地面夠堅固,再者,實在沒有鍋做飯的情況下,在小範圍使用,應該是有此情況存在的可能性。就頭盔能不能做飯的問題,比如,在現代,實際也有士兵用鋼盔當鍋來做飯的例子。雖然,這些都不是常態。

作者:

淳幀通安,筆名宏羅(知乎使用者)

宣告:

本文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的立場及觀點。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