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由 府州紅文苑 發表于 遊戲2022-01-14
簡介重陽節傳說幾千年以來,國人一直保持著慶祝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吃花糕的習俗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農曆九月,正是秋冬交接的涼爽季節,此時禾上場,梨棗成熟,北方大地到處是一派喜獲豐收的熱鬧景象。俗語說,九月九,家家有。著名的陝北民歌《秋收》裡唱道:“九月裡九重陽,秋呀秋收忙,糜子呀穀子呀堆上場,你看那穀穗穗,多呀多麼長,比起那個往年來,實呀實在強。”這首歌表達了人們在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

重陽節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成風俗,在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日、月並陽,二九相逢,故稱重陽也稱重九。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為九九重陽和久久同音,九在單數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我國從很早的時候起,就興過此節。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特別是古時候,人們十分重視金秋之際感恩天地的祭祀活動,所以對重九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尤其是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中有不少絕句、佳作給古老的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和鮮明的色彩。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重陽的名稱,始見記載是在三國時代,它出至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言道歲往月來,忍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從此文可見,當時的節俗已經定型。而重陽節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中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王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心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由此說明當時九月的慶豐年活動亦十分隆重。《荊楚歲時記》中雲:“九月四民並籍野飲宴。”這些古老的活動,構成了重陽的基礎。

重陽節起源的另一種因素是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大火”是一種季節性的星宿,它在九月九左右隱退。古人對“大火”視若神明,“大火星”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在“大火星”隱退之時,人們要舉行送別儀式。另外,古人常將三月三和九月九,作對應的春秋互慶日。漢《西京雜記》中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拔楔登高。清明,寒食與重陽的對應祭祀是以“大火”的出沒為依據的。三月三“大火”出現,人們要舉行踏青春遊,九月九“大火”隱退,人們亦進行登高秋遊,其形式和內容具有相同之處。

府谷地方歷來有過九月九的習俗,雖然受重視程度不及其它民間節日,但是人們在節日裡互道吉祥,用節日餐的習俗一直相傳至今,有的地方重九之時是女兒外甥回孃家休閒度假的日子。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重陽節傳說

幾千年以來,國人一直保持著慶祝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吃花糕的習俗。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面有很多傳說,其中最為廣泛的說法是:恆景除魔。據說很早以前,汝南縣有一個人叫恆景,父母、妻兒一家六口以農耕為生,日子過得和睦平順。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年九月初,恆景的家鄉流行瘟疫,村裡家家都有染病之人,輕的臥床不起,重的丟了性命,恆景的父母就是在疫病中喪生。恆景悲痛欲絕,決心弄清疫病的原因。

經訪查,得知在汝河岸的山溝裡有個力大無窮的瘟魔,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恆景決定告別妻子兒女訪師學武藝,從而剪除瘟魔,為民除害。後來他打聽到終南山有個武功蓋世的大師叫費長房有除魔之術。於是恆景就向終南山走去。他經過了九曲十八彎,翻過千山萬巒,終於找到了大師所居住的寺廟。當他上前敲門時,裡面無人迴應。於是恆景就誠誠懇懇地跪在山門之外,一直跪了兩天兩夜,費長房被恆景的毅力所感動,於第三天開了山門,並舉行了拜師儀式。這樣恆景就成了那裡年齡最長的徒弟。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恆景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起早摸黑,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苦練武藝,三年以後,他終於成了一名功夫出眾的武士。一天恆景拜別了師傅,準備下山回鄉。因為,按規律,那瘟魔每三年就要到汝南來搔擾。師傅送給他一把寶劍、一包茱萸、一瓶菊花酒,言道,這些東西能除魔消災。恆景回鄉後,組織村民日夜監視瘟魔的動靜。九月九這天,只聽一聲呼嘯,瘟魔出現了。恆景立即率眾鄉親奔向山頭,並給每人一片茱萸葉,喝一口菊花酒。瘟魔竄到山前,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異香碎腑,欲返身逃走。這時恆景手執寶劍刺向瘟魔,瘟魔終於被恆景消滅了。從此以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沒受瘟魔的侵害,為了感戴恆景除魔的功勞,鄉里人在每年九月九都要登高山、插芙萸、喝菊花酒以示紀念。久而久之,該風俗傳遍各地,成為舉國共慶的傳統節日。其實,汝河岸邊的瘟魔,就是自身帶著傳染病的野獸,茱萸和菊花酒正是能防治這種疫病的特效藥。

後來,透過時間的演變,給這個傳說注入了神話色彩。使得重陽節成為神秘的節日。各朝代的詩詞名家,都以九月九為題,寫下了不少名言絕句,特別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流傳甚廣。即: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

其一,登高望遠。當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之際,重陽節就接踵而至,因為它是全國性的傳統節日,各地的慶祝活動也不盡相同。在古代,民間有登高遠望的習俗,故重陽又稱登高節。如今,一些社會團體和學校在節日期間舉辦登山,秋遊和野炊活動,傳承了重陽文化,又為重陽的慶祝活動賦予了凝聚眾意,鍛鍊身體的新意。

其二,賞菊品酒。重陽節時,正是菊花盛開之際,而菊花酒又有消毒免疫的功能,人們在重陽節觀賞菊花,品昔年重九釀的菊花酒,已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此風俗由來已久,尤其是在宋代,賞菊之風盛行。到了九月九,京師開封各種菊花迎霜怒放,真是千姿百態,讓人觀之,心曠神怡。花市上到處各色各樣的菊花,由此,賞菊、買菊、借菊花盛會大興商貿交易之風延續至今。開封的九月九菊花節和洛陽四月半的牡丹節,形式、內容相互對應,每逢節期,全國各地以至國外友人前來觀賞,從而雙節成為當地的旅遊旺季,使原本的節日慶祝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有益活動。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其三,插芙萸、簪菊花。自古以來人們認為重陽節插芙萸可以消災免難,所以茱萸成了重陽節期間緊銷品。在節日裡,大人小孩將茱萸葉戴在身上,把菊簪在頭上,男青年給心儀的女孩子送菊花飾成為時興事情。有的人家將茱萸插在門環上、院子裡或附近的山上,因為一些地方不生長茱萸,人們就用彩紙和綢緞製成茱萸,來裝點門戶,此風從唐至宋盛行不衰,相承至今。

其四,吃重陽糕。重陽糕在有些地方叫花糕、菊糕。有的地方將糕捏成九層寶塔,塔裡空心,中間放上蠟燭,到了晚上,點燃燈芯,喻意燈亮塔高萬事皆好。江南等地花糕以糯米為主,糕中放上青紅絲、玫瑰、菊花瓣、紅糖,色香味俱全,此糕也稱五色糕。

我們府谷地方,九月九正是新谷入倉之時,人們在這天要品嚐新軟米,有的地方吃不過油的羊肉醮糕,有的地方吃油糕粉湯或新蕎麵餄烙。儘管我們本地方在慶祝重陽的形式上,不盡同於別處,但是紀念節日、吃新米糕的風俗卻別具一格。

秦曄:說說中國的重陽節

如今,重陽節活動在全國各地盛行,並且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將重陽節正式定為老人節。每到節期,各地都不同程度的開展敬老活動。如組織探望高壽老人,看望功臣,這時的敬老院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如府谷縣城中,在重陽節時,老年秧歌隊神采奕奕地走上街頭,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如此,一方面可以展示當今老年人的風采,另一方面宣傳尊敬老人的意義。給重陽節的活動增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