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立冬:養生、養心、養志

由 法制現場播報 發表于 遊戲2021-12-22
簡介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說:“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兔肉煲湯放什麼藥材好

立冬:養生、養心、養志

作者:洞見ciyu

一切結束裡,都醞釀著新的開始。

11月7日,立冬。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釋: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天的序幕拉開,萬物伏藏,世間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

人們順應時令,也開始藏養之道。

01

養生

立冬之後,熱氣褪去,寒氣漸生。

古人的養生方法追求天人合一,入冬之際需要進補禦寒。

民間也有諺語:“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立冬之日,飲食是一件頗有講究的事情。

有些地方,人們認為“吃前蹄補手,吃後蹄補腳”,他們會用枸杞、八角、桂皮,精心煨燉豬蹄;

有些地方,家家戶戶先用中草藥熬湯,再加入雞、鴨、兔肉、豬肚等去熬製。

另外,各地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習俗。

吉林地區會吃餃子,因為餃子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南京地區會吃蔥,因為蔥性溫味辛,可使體內陽氣執行通暢;

潮汕地區會吃甘蔗,因為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

無論何種飲食風俗,都寄寓了身體健康的樸素祈願,希望平平安安度過這寒冬。

在生活中,一方食事,也是人間頭等大事。

烹炒煎炸蒸,萬千風味最撫慰凡人心;五穀六畜八珍,滿滿的能量讓我們捱過世事刁難。

就如英國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說的:“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

人生很長,裡面有千迴百轉的歧路,有數不盡的寒冬酷暑。

沒有強健體魄,面對高強度任務時只會力不從心;沒有充沛精力,解決繁複問題時就會心力交瘁。

領略生活的艱難,方知健康的可貴。

所以,我們與其一直談財富、談夢想,不如先頤養好身體。

認真吃飯,一碗熱騰騰的飯菜,讓疲憊有了安放之處。

好好睡覺,蓄足精氣神後,才能與生活好好周旋。

人生的大廈,終究以健康作為基石。

立冬:養生、養心、養志

02

養心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個立冬之夜,詩人李白披衣下榻,打算揮墨寫詩。

醮了毛筆,發現筆墨已經凍幹,李白也不惱。

他搭起爐火,啜飲著溫熱美酒,醉眼朦朧地看著月下的石頭花紋,以為大雪落滿山村,吟詩道: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不為萬事憂,不生千絲愁。

李白的心境隱隱暗合了“水寒心簡,天寒心斂”的養心之道。

古人重養生,亦重藏情怡心,忌憂忌怒。

他們會溫一爐黃酒,三三兩兩湊在一塊閒聊,過得悠哉閒適。

會焚香煮茶,借琴棋書畫等志趣來陶冶情操,偷得浮生半日閒。

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說: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冬天滿目蕭索,氛圍淒冷,讓人容易產生鬱鬱寡歡的情緒。

心態好的人,見冬風不悲,見花落不哀,反而品出一絲冬天的詩意。

南宋詩人仇遠居住在江南,細雨中夾帶著冷冽的寒風,半青半黃的木葉瑟瑟抖落,他沒有黯然神傷,反而想到的是搖曳的梅花,因此吟唱了一首《立冬即事》:“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另外一位詩人陸游,住在狹小的房子內,炭不足溫,被不足暖,如此窘迫潦倒,也能悠然自得,安貧樂道,寫下了《立冬日作》:“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境由心轉,一念心淨,寒冬皆暖冬。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人生中無處不風雪。

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態,萬般境遇到頭來,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立冬:養生、養心、養志

03

養志

中國先民將立冬分為三個徵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凜冬將至,天地之間一片清寒,草木紛紛凋零。生命進入低潮期,動物開始冬眠。

《說文解字》也說道:“冬,四時盡也。”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冬季是四季終結,有寂滅之意;冷風乍起,有蕭瑟之意。

但如陸機所說的:“四運迴圈轉,寒暑自相承。”

春夏秋冬的更迭裡,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希望。

漫山花叢,表面上看似雪泥欺壓,但根莖仍汲取著大地的瓊漿,靜靜等待著明年的花團錦簇。

蟬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蟄伏了好幾個四季,積蓄著力量,擇時破土而出,驚鳴一個盛夏。

冬季並不是生命的休止,它是一種綻放前的收斂,是一種迸發前的沉澱。

《遵生八箋》裡有一句話:“冬之三月,乾坤氣閉,萬物伏藏,君子謹戒。”

自然的執行規律,暗含處世之道。

人生浮浮沉沉,生活起起落落。

我們的生活,會有烈火烹油之時,也會有無人問津之日。

像伊尹深諳治國之道,默默無聞地做廚子多年,直到商湯王聘請輔佐,他才大放光彩。

姜太公70多歲還閒居在家,潛心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直到渭水垂釣之後,人生才開始大有作為。

《易經》裡說:“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所謂進退有據,高低有時也。”

曇花驚豔一現,等待一整個白晝;俊鳥一飛沖天,忍耐三年駐足不飛。

君子講究待時而動,即使身處低谷,也不失銳意,默默蓄積力量。

東漢的《四民月令》記載,當時的人們每逢冬至,會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重要的節日。

清代時,也產生了“拜冬”的習俗,“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

這是古人為今年的豐收歡愉,也期待著明年的興旺如意。

隆冬來臨,我們不必感傷。

一切結束裡醞釀著新的開始,一片冷寂過後終將春回大地。

點個

贊吧

,願你在立冬溫暖和煦,仍覺人間值得。

舉報/反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