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吳興:吳刀斬蛟龍

由 荔都故事 發表于 遊戲2021-12-20
簡介“吳刀斬蛟龍”,也稱“吳興鬥孽龍”“吳興殺惡蛟”,典故來自莆陽民間關於吳興斬蛟龍的悲壯史話,喻壯土為民除害,以身殉職,感人至深

吳刀什麼意思

“吳刀斬蛟龍”,也稱“吳興鬥孽龍”“吳興殺惡蛟”,典故來自莆陽民間關於吳興斬蛟龍的悲壯史話,喻壯土為民除害,以身殉職,感人至深。

吳興:吳刀斬蛟龍

據說,唐安史之亂後,黃河流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軍閥混戰,造成人口眾多南移,其中一部分來到莆仙一帶,成當地子民。被稱為“長官”的吳興就是來莆者,他先在延壽古峰設館教徒,後去仙遊山區學道,練得一身好武藝。相傳其為人勇敢厚道樂於助人為樂。善於為閭里辦實事好事。

當時木蘭溪下游兩岸還是一片海灘,蒲草叢生。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吳興根據實際,提倡興修水利,化蕩為田。他傾盡家資,先帶領百姓在木蘭溪支流延壽溪畔“塍(填)海為田”,在杜塘築堤擋潮汐,圍海墾荒,擴大農耕。接著,帶領百姓,築延壽陂。明《興化府志》稱“唐吳興築延壽陂,專為灌溉平洋”,清《福建通志》記“興捐資於城北七里杜塘壘石築陂”。於是“分水北注”,開大小溝渠60多條,“以導其流,以殺其勢”,這樣就擴大並灌溉農田萬餘頃。時稱為北洋水利工程,這是興化人民開發北洋平原的開始,也是華夏最早的海塗圍墾工程之一。大家感激吳興的功德,尊稱他為“吳公長官”,朝廷封他為屯田員外郎。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八月初,連日狂風驟雨襲擊莆陽一帶,延壽溪上游山洪暴發,延壽陂面臨沖毀危險。有的溪堤已經崩塌,屢修屢潰。吳長官沿堤查巡,溪洪波濤滾滾,其心火燒火燎。他覺得這是溪中孽龍在興妖作怪興風作浪,妄圖摧垮大陂、毀壞村莊。他想這一來鄉親們多年來築陂的血汗,將白流,下游百姓將遭殃。於是怒上心來,氣壯如牛,決心鬥敗兇蛟,為民除惡保平安。

吳興:吳刀斬蛟龍

決心一下,志在必得。吳興立即身披鎧甲,手提大刀,力排勸阻,毅然對準孽龍跳進深潭,撥開重重惡浪,與孽龍展開殊死決鬥。

一時間,人蛟相鬥,孽龍張牙舞爪,吳興刀起刀落,猛砍猛殺,兩相一前一後,一上一下,一伸一閃,一沉一浮,潭中水花飛濺,岸上殺聲四起。雙方激戰幾十個回合,難分勝負,鬥成一團,水渦旋轉,吳興已是雙眼冒星,遍體鱗傷。慶幸的是,火借風勢,人借威勢。這時正在堤上助威的吳興胞妹吳媛,眼疾手快,神速拉弓搭箭,一箭竟擊中龍的眼睛。惡龍受之重創,氣焰被殺,立即頭歪斜尾下垂。吳興見勢奮起,猛咬牙、鼓衝勁、費全力,手起刀落,終刀砍下了龍首,龍血直湧,惡龍就像一條巨大死蟒,逐漸沉下。頃刻風平浪靜,雲散霧開,岸上掌聲雷鳴,歡呼聲驚天動地。延壽陂終於保住了。

但吳興因重傷過度,流血不止,結果與蛟龍同歸於盡,沉入溪中。幾位年輕力壯的鄉親不約而同跳進激流,奮力尋救,終撈到其屍,進行厚葬。鄉親們男女老少皆為之痛哭流涕、悲痛欲絕。

吳興:吳刀斬蛟龍

為了紀念這位功高如山的斬蛟英雄,後人於吳公潭東(古峰)建了“吳公祠”,清《福建壇廟志·莆田》載:“時有蛟龍數潰堤,興持刀入水斬蛟,與蛟俱斃,鄉人立祠祀之”。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皇帝賜額為“孚應廟”,“文革”中毀,“文革”後又修建,立於吳山(溪白),也名“吳興紀念館”。殿聯為“塍海為田功垂千古,堰溪成渠德澤萬民”;柱聯為“吳公刀斬蛟龍首,興郡名揚壯士功”。可謂彪炳千秋。

當地一些地名,也皆與這悲壯傳說有關。據說,孽龍被吳興斬後,龍血染紅了下游溪水,故這一段地名稱“赤溪”;斬龍的大刀落處,稱“吳刀”(吳江);發現蛟龍頭的地方稱“流頭”(今漏頭),因方言“流頭”與“漏頭”諧音,故稱之。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民間念念不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