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疑點重重的"沙丘之變",探析-胡亥、趙高、李斯-驚天陰謀的基礎

由 太府少卿 發表于 遊戲2021-12-20
簡介而此時,近處陪同的人只有丞相李斯、世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以及秦始皇寵愛的宦官五六人

車府令是什麼官銜

《史記》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回來途中病重,臨死前,秦始皇寫了一封詔書,下令公子扶蘇回到咸陽參與喪葬;詔書封好後,放在中書府令趙高那裡,沒給使者。

七月,秦始皇就在沙丘去世。左丞相李斯第一反應是秘不發喪,以免引起國內動亂。繼續往回趕路,每日給秦始皇帳內的進餐等照舊。而此時,近處陪同的人只有丞相李斯、世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以及秦始皇寵愛的宦官五六人。

然後,中車府令趙高出頭,會同丞相李斯、胡亥,發起驚天密謀。對外詐稱丞相李斯接受秦始皇遺照,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詔書,列舉公子扶蘇、蒙恬罪名、賜死。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謀"。但是這裡面仍然疑點重重,秦始皇英明雄武之人,為何遲遲不立太子?如果真有意扶蘇繼位,為何臨死的詔書上只說回咸陽參加喪葬?趙高只是個宦官如何能參與到如此大事?為什麼丞相李斯會冒滅門之禍與他們謀和?

要解釋這一系列問題,還得從秦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疑點重重的

1、秦國太子制度如何?是否秦國自古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根據《史記》記載,從殷商時,就有太子制度,即老國君死去,太子繼位。

《史記·殷本紀》記載:“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

從“太甲,成湯適長孫”可見,“嫡庶在”殷商開始就是有很大區別了。周王朝分封天下後,各國儲君由各封國自立。秦國多被認為野蠻之國、缺乏宗法制,因此,是否秦已經確定“立嫡長子”的太子制度歷史學者也爭論不休,而且主要圍繞“立長”和“立勇”觀點。根據學者研究,秦自襄公建國到子嬰亡國,一共有35位君王,非正常繼位(篡位、王死無子爭位等)共11例,其他親子相傳皇位中,對於繼位者身份是嫡長子還是庶出(文獻中明確是“長子”身份的只有秦莊公、秦憲公兩人),大部分都沒有明確記載。因此,秦始皇時,無法確認是否形成完整的嫡長子繼位制度。

到了漢代,劉邦就多次想改立太子,也說明嫡長子繼位的觀念還沒有根深蒂固。後來群臣以秦二世的例子力諫,劉邦最終才取消了換太子的打算。

疑點重重的

焚書坑儒

2、為什麼秦始皇不早立太子?

史書記載,秦朝大臣建議過早立太子,但是秦始皇一聽立太子(意味著離死不遠)就極為憤怒,於是再無大臣敢諫言。眾所周知,秦始皇非常沉迷“長生不老”的美夢。

秦始皇掃六合,一生極度輝煌,成就至高。他統治天下,所有財富盡在掌中,可謂應有盡有。因此可推斷,他統一天下後,所產生的強烈責任感和佔有慾,使得他極不甘心將權力和疆土交付他人。所以,長生不老成為他後半生的最大追求。

顯然他已然被方士哄騙衝昏頭腦,也或許他過於自信或始終認為能找到長生不老之法,因此對於繼承人問題遲遲不決。還有,秦始皇13歲時就開始見陵寢,死時,陵墓都沒做好,說明他沒有去趕工、還不斷擴大規模,他也認為自己也沒那麼快早死。

秦始皇最後一次出行回來,終於意識到自己快不行了。但從史記分析,即使是召回公子扶蘇的詔書中,也沒有明確太子人選。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

所以,

關於秦始皇臨死不立太子,筆者推測是:臨死前,秦始皇還是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撐得住",召回扶蘇,然後打算在咸陽當眾與眾人(兒子們與重要大臣)交代繼承人後世。所以給公子扶蘇的遺照中,只提到回來參與喪葬,絲毫沒提到"太子位"之事。

疑點重重的

影視劇中的趙高

3、趙高是什麼身份?因何能進入機密最高層?

趙高原是趙國王室遠親成員,母親被殺後,被選入宮中任職,他頗有才華,寫過書,還是胡亥的老師。

《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彊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

《漢書·藝文志》記載:“《爰歷》六章,車府令趙高作。”

秦漢只有"車府令"的官職,職責就是給皇帝駕車的。趙高前面加一個"中",這在《史記》和《漢書》中只此一例,可能趙高是宦官兼車府令。趙高從進皇宮時,就任了"車府令",跟隨秦始皇出行的時候,已經加了一個頭銜"行符璽令事",即掌管玉璽蓋章,這是個非常關鍵的職位了。

宦官的參政,源於皇權與相權的博弈,皇帝為了制約丞相為首的滿朝文武,天天伴隨皇帝的後宮宦官逐漸進入了權力鬥爭的最高層(詳見本人前文論述的漢武帝“中朝”設定)。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然不乏宦官參政的例子。

從趙高的“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看,他具備參與最高決策的條件。

疑點重重的

3、李斯已然74的高齡,為何要捲入滅門旋渦?

秦朝已經是三公九卿制,三公中丞相最大。丞相還分左右丞相,其中右丞相為尊,李斯官職為左丞相。當時秦始皇出行,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坐鎮咸陽。也就是說,李斯只是百官中的第二號人物,而且在公元前210年時,已經是74歲高齡。

按上文繼續分析,

秦始皇死前仍沒有明確的太子位詔書,死後,必然天下震動。所以李斯秘不發喪是極為正確的選擇,但是回到咸陽後,也必須面對儲君選擇問題,他作為丞相避無可避。如果順利回到咸陽後,也由此可知必然是一場血腥的爭權鬥爭。

從秦國以前的異常傳位看,未來儲君爭奪方式大致有:1、篡位;2、兄弟相傳;3、嫡子相傳(包含:嫡子死、傳給嫡孫);4、其他兒子相傳。

此時,右丞相馮去疾毫不知情,作為左丞相的李斯,必然憂心忡忡,如何在未來的儲君之位爭鬥中獲勝。李斯是個極為心狠毒辣之人,為了自己的前途,他曾不惜害死同窗韓非子。因此他是個敢於無所不用其極的人。

4、有人認為胡亥的太子位遺照是真的

《漢書·陳涉世家》記載:“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不得立,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陳涉(陳勝)造反時,也只聽說公子扶蘇是長子,結果立了少子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但並沒有認為胡亥非法獲得繼承權。那為何後世都傳秦始皇本意要傳位給公子扶蘇?

推測為司馬遷寫史記時,獨尊儒術風行,長幼倫常觀念深入人心。所以部分疑古派認為,胡亥的太子位詔書有可能就是真的,因為趙高為非作歹、胡亥葬送了秦王朝,後世將其全面否定,包括他的繼承合法性。

關於這個觀點筆者不敢認同,司馬遷作為史官,無中生有、有中生無之事不敢亂寫;不然後世也不可能極力推崇《史記》。

疑點重重的

陳勝吳廣起義

結論—推斷當時的歷史因果

根據秦朝的宗法制度,胡亥、趙高、李斯的地位出發,筆者做個個人推測,還原當時的可能真實情況:

秦始皇出行回途中,病重,此時他終於看透了求仙不得;這才意識到要儘快確認太子人選。但是他還認為自己能撐到回咸陽,於是給公子扶蘇詔書回咸陽,在所有重要兒子、大臣前確定繼承人。

不幸的是,途中他就死了。李斯為國考慮,秘不發喪。而先王沒有遺囑及太子位,按秦國曆史傳承情況看,一般有三種方案:1、長子繼位;2、秦始皇兄弟繼位;3、兒子中成就高的繼位。無論是哪個方案,作為丞相的李斯必然捲入各種勢力的博弈。李斯在途中也必然考慮的是如何在博弈中勝出,為家族牟利。

胡亥和趙高意識到危機,如果真的回到咸陽按上述方案共議儲君,胡亥作為第十八子、沒什麼成就,肯定輪不到他。此時,兩人密謀偽造遺詔取勝(符璽都在趙高身上),但是為了確保遺照的真實性,還必須要丞相李斯參與。

李斯思慮再三避免更大、更殘酷的博弈,選擇了妥協,與胡亥、趙高等人合作。合作後,確實取得了效果,殺了扶蘇與蒙氏。

不過,沒想到的是,這樣一處陰謀、以及天下人在暴秦統治下的不安,一場席捲天下的起義瞬間將秦朝推翻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