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由 吐槽電影院 發表于 遊戲2021-12-18
簡介不好意思說愛,沒關係,可以像徐伊萬和媽媽一樣,在看完《囧媽》後,給父母一個擁抱

鐵鎖鑰匙丟了打不開怎麼辦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2014年,徐崢憑藉電影《無人區》中“潘肖”一角,斬獲第五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

導演甯浩如是評價他:

“在中國能完成這樣難度表演的演員,只有他一個。”

在甯浩眼裡,徐崢演戲聰明流暢,能很快抓住人物性格,並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個性。

比如《心花路放》裡,徐崢增肥20斤,出演一肚子花花腸子的大齡青年“郝義”。

片中最好笑的情節之一,來自徐崢的靈光一閃。

他把劇本里車拋錨後待在車裡打電話的設定,改成爬上樹打電話。

為啥爬樹?

沒訊號啊!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看出來沒?

演員塑造角色是否真實鮮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生活的觀察有多細膩。

這一點在《我不是藥神》中體現尤為明顯。

徐崢在開拍前做了很多功課。

燙“泡麵頭”,一個人跑到南京去逛自由市場,還設計了角色的衣著打扮、說話腔調等細節……

後來才有了我們看到的程勇:

頭髮又油又亂,睡衣袖子隨便捲起來,披一件舊夾克。整日窩在臺式機後頭玩“掃雷”或“蜘蛛紙牌”,煙不離手。

和印度人討價還價時,一邊掏錢,一邊笑容滿面地譏諷。

後頭收到病友們送來的錦旗,故作腔調大聲朗讀,戲謔的語氣後還有點“小人得志”的嘚瑟。

一個爛得討嫌、俗得可愛的小人物,毫無破綻。

難怪有人說,徐崢解鎖了一種

“讓觀眾忘記他沒有頭髮的演技”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用表演還原真實生活

,是徐崢跟觀眾溝通的方式之一。

事實上,不只做演員——做導演,他更貫徹這個原則。

即將於大年三十上映的

《囧媽》

,說是電影,不如說,是

把我和我媽的相處日常搬上了大銀幕

不,應該是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和媽媽的日常。

不信?

感受一下——

坐個火車,你媽帶了成套裝備,零食泡麵、碎花三件套、甚至有裝滿大米的電飯煲。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打個電話,你媽抓緊機會投餵,從小番茄喂到茶葉蛋,中間還不忘給你擦個嘴。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站點休息,看到景點就得拍照,自己拍不行,必須拉上你一起拍。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她還有獨特的計算火車票價效比的方式,能拿出無數“養生雞湯文章”按時按點催你進食,以及,日常“60秒語音方陣”轟炸讓你眼前一黑……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什麼?

你敢不滿,想拒絕?

她一句話就能解決——

“我是你媽。”

這從小聽到大的“四字魔咒”,就說你怕不怕!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生活中的各種小擦碰,還能隨著長大離家見面少來避免。

可一旦進入需要長期相處的封閉空間,矛盾隨時可能激化,甚至爆發。

徐崢飾演的商人徐伊萬,就遭遇了這麼個情況。

人到中年,婚姻危機,事業瓶頸,還陰差陽錯和老媽(黃梅瑩 飾)一起坐上了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綠皮火車。

六天六夜,“囧事”爆棚。

說起來都是生活中俯首皆拾的瑣碎小事,卻實打實地反應問題——

為什麼我們覺得這些小事都似曾相識?

為什麼我們在哈哈大笑時又忍不住唏噓?

為什麼我們看到徐伊萬像一根被拉扯的弦,從焦慮到暴躁直至爆發,會如此感同身受心裡一驚?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因為,一切都太

真實

了。

這就是最原汁原味的

中國式親子關係

——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似乎總建立在誤解和忍耐上。

媽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用自己的方式無孔不入地管束、控制、改造。

小到幾點關燈睡覺、三餐吃什麼,大到幾歲該結婚生子、跟另一半的感情。

什麼都是她說的對,都要按她說的算。

帶了一整盒紅燒肉,必須留最後一塊,生怕徐伊萬多吃那一塊就會得脂肪肝。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至於兒子說的話,媽媽彷彿在聆聽,但一開口,還是那套老道理。

別說長大成人,哪怕徐伊萬都是中年+中產,在她眼裡,不聽話就是“不乖”的寶寶。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兒子呢?

也沒好到哪裡去。

看似賺錢養家,卻忽視了陪伴。

有了自己的主意,就打心眼裡不認同媽媽的所有觀點。

她發微信,不聽;她不讓喝酒抽菸,嫌煩;她上網看點資訊,又擔心她受騙……

還記得之前媽媽硬塞在徐伊萬嘴裡的小番茄嗎?

他實在不想吃了,不說,而是偷偷地一顆一顆丟到窗外。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一個想控制,一個要逃離;一個試圖接近,一個越逃越遠。

這不僅僅是一段火車旅程,更是一次對中國式親情困境的全景式展現。

車窗外的壯美風景與車廂裡的雞毛蒜皮,乍看著形成鮮明對比。

但仔細一想,卻是相映成趣——

都是

“冰”

一邊是大自然的冰天雪地,一邊是骨肉血親之間的心靈堅冰。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當然,如果以為《囧媽》只是單純地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去呈現這塊“冰”,就太小看徐崢了。

前面說過,徐崢在塑造角色時善於觀察生活。

其實還有一點,

他挑選和創作劇本的眼光也十分毒辣

無論風格是嚴肅、荒誕,還是逗趣、搞怪,總會關照現實,引發觀眾的共鳴。

從“《瘋狂》系列”到《心花路放》,從《催眠大師》到《我不是藥神》,包括自導自演的《泰囧》《港囧》,都有一定的人文思考和社會價值。

《囧媽》也不例外。

在攤開常態現象、讓觀眾哈哈大笑的同時,徐崢還提出了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親子關係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為人處世,乃至影響其他親密關係?

電影裡,徐伊萬和妻子張璐(袁泉 飾)就離婚一事有分歧。

張璐無法忍受的是:

你心裡面長著一個幻想的老婆。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

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人嗎?”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當時,徐伊萬對她的意見很不屑。

而到了火車上,在經歷和媽媽的一系列拉扯之後,他終於忍不住抗議:

你心裡住了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難道你沒有發現嗎?

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幾句幾乎完全一致、只是換了稱呼的臺詞一出,電影院裡笑成一片。

我卻虎軀一震。

是什麼時候,我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嘴上說著要逃離、要共情、要立場互換,可到頭來,卻和長輩們一樣,去控制、去索取、去要求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種源於

原生家庭

的相處問題,會在無形中傳遞。

也許沒那麼凸顯,但亟需得到重視。

否則,就像那盞徐伊萬特意修好,張璐卻從來沒有喜歡過的檯燈——不僅無法照亮愛情,反而成為一種諷刺。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徐崢提出的另一個問題,也是《囧媽》最珍貴的核心:

面對親情困局,如何“破冰”?

無論是電影裡的徐伊萬母子,還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難道不知道媽媽做的一切都源於愛?難道不懂,控制會把愛的人越推越遠?

都懂,但就是把握不好那個度。

怎麼解決?

《囧媽》給出的答案是,

千萬不要粗暴地去“鑿冰”,而是,用溫度去“化冰”

電影裡有個細節很有趣:

開場沒多久,媽媽人沒出現時,一把鎖先出現了。

什麼鎖?

一把普通的老式大鐵鎖。

但不普通的是,它鎖住的那扇家門上,已經裝了便捷美觀的密碼鎖。

徐伊萬急匆匆趕去媽媽家裡拿護照,按開密碼鎖,發現門卡住了,往下一看,一把大鐵鎖把他氣到翻白眼。

明明有了方便的密碼鎖,為什麼還要硬裝老式大鐵鎖,而且還不給自己鑰匙?!

這才有了徐伊萬追上火車,進而陰差陽錯和媽媽一起去莫斯科的故事。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表面上看,開啟大鐵鎖只要鑰匙就行了。

但事實上,想要真正地解開母子心頭的“鎖”,和“化冰”一樣,需要很長的過程。

首先,要敢於

直面和正視

這樣的親子關係,而不是一門心思逃離。

其次,要學會

尊重

——這是理解的前提。

當我們年幼時,看到的都是父母閃耀厲害的一面,總希望獲得他們的肯定。

而在長大後,看到的世界大了,父母在我們心裡也變“小”了。

位置顛倒。

我們開始嫌他們跟不上時代,接受不了新知識,適應不了新的環境。

卻淡忘了,當年也是他們一點一滴耐心養育、教導,才有了後來的我們。

當我們在呼籲理解、逃離的同時,是否想過,父母在渴求些什麼?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都知道徐崢擅長塑造外表光鮮、內心焦慮的中產男形象,但其實,在他執導的作品中,

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識

也很鮮明。

《囧媽》裡,兩代女人看似截然不同。

徐媽媽是傳統母親,一顆心拴在兒子身上。

張璐是新時代職業女性,獨立自主,還沒打算生孩子。

所以,她們根本無法溝通?

錯了。

看到後頭你會發現,無論徐媽媽還是張璐,都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尤其是徐媽媽——

一開始,徐伊萬對她堅持去莫斯科唱歌的做法不屑一顧,只當作花點錢哄她開心罷了。

直到最後,媽媽呈現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我和大銀幕上的徐伊萬一起被深深震撼。

媽媽並不是只懂得犧牲奉獻、管束控制的媽媽,還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個體。

你看,我們常說父母不懂我們的職業,我們又何嘗懂得父母的夢想在何方呢。

顯然,女人往往比男人更理解女人,哪怕她們是婆媳。

電影裡張璐提醒徐伊萬抱抱媽媽,開始覺得有點莫名,越看越能體會到導演的深意。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嘗試表達

徐崢在《十三邀》裡分析過,中國式親子關係的癥結往往在於三句話——

媽媽怎麼跟孩子說:對不起、謝謝你;

孩子怎麼對媽媽說:我愛你。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加起來不過九個字,如此簡單,但話在心頭,硬是說不出口。

而羞於表達,便容易引發誤解和衝突,錯失撫慰的良機。

就像那一顆顆被丟出窗外的小番茄,那一條條沒有開啟的語音,那一把看似多餘的大鐵鎖……有形的物件造成了無形的隔閡。

當然,徐崢很明瞭,透過兩個小時的電影改變觀眾很難,但他試圖用角色去引導觀眾、治癒觀眾。

不好意思說愛,沒關係,可以像徐伊萬和媽媽一樣,在看完《囧媽》後,給父母一個

擁抱

擁抱帶來的溫度足以融化冰雪,而冰雪化了,就是春天。

徐崢總算遇到對手了

點,抱抱媽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