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反塔利班武裝“抱團取暖”退守最後堡壘,潘傑希爾:講述阿富汗“戰爭與和平”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遊戲2021-11-09
簡介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1975年以反對阿富汗第一任共和國總統達烏德起家,歷經反抗蘇聯入侵、軍閥混戰、對抗塔利班等漫長烽火歲月,強時問鼎喀布林,弱時退守潘傑希爾,直到2001年9月9日被效忠塔利班的自殺式襲擊者炸死,餘部擁立年僅13歲的艾哈邁德

希爾安寧的效果怎麼樣

當國際社會開始面對阿富汗塔利班控制全國這一事實之際,距首都喀布林不遠的潘傑希爾山谷卻響起代表“不”的槍聲。塔利班拿下喀布林、總統加尼出走後,副總統阿姆魯拉·薩利赫表示,自己留在潘傑希爾,與當地武裝領袖艾哈邁德·馬蘇德攜手抵抗塔利班。

潘傑希爾是阿富汗最早燃起戰火的地方,卻要最後熄滅戰火,這究竟是一種宿命,還是一種無奈?

反塔聯軍堅持抵抗 雙方展開持續激戰

早在8月初,眼見塔利班攻勢席捲全國各地,一些政府軍和地方武裝便有組織地向潘傑希爾谷地集中,薩利赫手裡約四個營的特種部隊退入潘傑希爾省的古爾巴哈鎮,他們武器精良,受到過美軍“手把手”的訓練,曾在戰場上打敗過塔利班,自然不會輕易放下武器。而艾哈邁德一派對副總統持“謹慎歡迎”,安排“武裝流亡者”在控制區邊緣留駐,但不允許他們進入山谷的戰略高地奧納巴,雙方形成“抱團取暖”的局面。

反塔利班武裝“抱團取暖”退守最後堡壘,潘傑希爾:講述阿富汗“戰爭與和平”

圖說:反塔利班武裝在山谷集結。圖源:GJ(下同)

艾哈邁德是前塔吉克族將領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的小兒子。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1975年以反對阿富汗第一任共和國總統達烏德起家,歷經反抗蘇聯入侵、軍閥混戰、對抗塔利班等漫長烽火歲月,強時問鼎喀布林,弱時退守潘傑希爾,直到2001年9月9日被效忠塔利班的自殺式襲擊者炸死,餘部擁立年僅13歲的艾哈邁德為領袖,加入美國主導的阿富汗戰爭,將塔利班趕進南部的深山裡。如今“城頭變幻大王旗”,艾哈邁德及麾下武裝再度面臨艱難時刻,保住潘傑希爾老家成為生存底線。

從目前態勢看,薩利赫-艾哈邁德聯軍約有2。6萬人,8月17日突襲奪回帕爾萬省會恰裡卡爾,旋即遭到塔利班反擊,雙方圍繞連線喀布林與北部最大城市馬紮裡沙里夫的戰略公路展開持續激戰。

不過,由於塔利班具備明顯優勢,當前殘餘政府軍能指望的並非西方軍援,而是儘早到來的大雪。阿富汗北部多山,海拔較高,地理和氣候都決定了秋冬季不適宜作戰。

目前,薩利赫的特種部隊主要在帕爾萬省首府恰裡卡爾以及喀布林以北約73公里的戰略重鎮傑貝勒希臘季活動,希望保住自己的“容身之處”古爾巴哈鎮,而艾哈邁德的塔吉克武裝攻佔塔哈爾省首府塔盧坎以西的班吉,保持從潘傑希爾通往鄰國塔吉克的補給線。塔利班目前從喀布林和昆都士兩個方向壓向潘傑希爾,尤其是重新佔領塔哈爾省,實現對潘傑希爾的合圍。

“五獅之谷”兵家必爭 “傳奇將領”被炸身亡

在普什圖語裡,“潘傑希爾”意為“五頭獅子”。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之一興都庫什山由東北向西南橫貫阿富汗,而位於山南的潘傑希爾是風景如畫的谷地,它從帕爾萬省北部沿著興都庫什山脈向西南伸展,長約100公里,寬在5至10公里,由15個小山谷組成,人口約10萬,多為塔吉克族和烏茲別克族。相傳潘傑希爾河的源頭有五座山峰,像五隻雄踞的獅子,又說河的上游有五條支流,水勢洶湧猶如五獅出山,“五獅之谷”因此得名。

潘傑希爾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整整十年的侵阿戰爭中,蘇聯共損失600架飛機和20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死傷5萬餘人。其中近五分之一是消耗在潘傑希爾山谷,終究還是奈何不了人稱“潘傑希爾之獅”的馬蘇德。

反塔利班武裝“抱團取暖”退守最後堡壘,潘傑希爾:講述阿富汗“戰爭與和平”

圖說:潘傑希爾山谷中的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畫像。

蘇軍1989年2月撤走後,馬蘇德又把潘傑希爾變成逐鹿中原的“近水樓臺”。1992年初,眼見舊政權搖搖欲墜,政府軍內部三心二意,其中尤以掌握2萬烏茲別克族官兵的杜斯塔姆將軍最為關鍵,馬蘇德獲得後者的保證,放自己的隊伍進入喀布林,把政治盟友拉巴尼推上總統寶座,而馬蘇德出任國防部長。後來,阿富汗各派發生內訌,杜斯塔姆也與馬蘇德作對,1993年春,馬蘇德部隊攻下杜斯塔姆的老巢——喀布林達魯拉曼王宮。

然而,塔利班趁著軍閥混戰異軍突起,1996年9月,馬蘇德被迫保護拉巴尼離開喀布林,回到潘傑希爾。之後幾年,塔利班與馬蘇德武裝激戰。塔利班只要進入谷地,就會毫不留情地執行“焦土政策”,作為報復,馬蘇德則多次命令駐喀布林以北30公里的前線部隊向首都發射火箭彈,讓塔利班沒有一刻安寧。2000年7月,塔利班動員10萬兵馬,向僅有3萬人的馬蘇德部隊發起總攻。經驗豐富的馬蘇德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在有限抵抗後把主力撤入山谷腹地,塔利班害怕大雪封山影響後勤,不計後果地往山谷裡猛衝,馬蘇德等他們鑽進“口袋”,然後命人推下巨石,把塔利班大批人員連同坦克都消滅了。

這次較量後,塔利班及盟友對馬蘇德敬畏三分,不得不尋找別的策略。2001年9月9日,兩名電視臺記者來到馬蘇德營地要求採訪,馬蘇德的戰友達什蒂回憶:“馬蘇德對他們表示歡迎,隨後一人開始提問,另一個尋找拍攝角度。問到最後一個問題時,突然一聲巨響,整個房間火光四起,我也失去了知覺。”

警衛阿利姆說:“我衝進屋裡,發現那個所謂記者的軀體只剩下兩條腿,這才意識到是自殺性爆炸事件。”馬蘇德躺在房間一角,周圍都是被炸飛的肢體。兩天後,塔利班發動了對馬蘇德武裝的“最後攻勢”。

一個月後,由於美國參戰,馬蘇德武裝反敗為勝打到喀布林。馬蘇德之子艾哈邁德曾迷茫地問身邊這些扛槍的叔叔大爺們:“我還能去上學嗎?我喜歡讀書。”20年過去了,曾想當一名律師或外交官的艾哈邁德和父親一樣,帶著突擊步槍登上潘傑希爾谷地的制高點,眺望雲霧繚繞的遠方。

戰火不燒活命之水 中國援助造福民眾

經久不息的阿富汗戰火,讓潘傑希爾聲名大噪,但它不僅是戰爭的象徵,同樣也蘊含著和平的渴望,最典型的莫過於山谷附近的帕爾萬水利灌溉工程。

潘傑希爾河發端於興都庫什山雪峰,在喀布林城東與喀布林河匯合,最後注入滔滔印度河。潘傑希爾河水清澈而甘甜,當地人自豪地說,潘傑希爾河是阿富汗最好的水源。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在河流上游的帕爾萬盆地援建水利工程,巨壩拔地而起,橫臥在潘傑希爾山谷出口,在古老的荒漠中生成人工湖泊,灌溉約2。5萬公頃土地,其中近萬公頃原本是隻長駱駝刺的荒地,先後有上千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這裡度過14個春秋。

工程完工時,阿富汗內戰已起,最後一批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懷著忐忑的心情離開。歷史證明,這項工程是成功的,幾十萬阿富汗百姓都把水渠看作命根子,把那流淌的滾滾清水看作活命之水。戰爭一開始,當地人就推舉長老同衝突各方達成協議:不管是哪派武裝,都不得破壞灌溉設施。

反塔利班武裝“抱團取暖”退守最後堡壘,潘傑希爾:講述阿富汗“戰爭與和平”

圖說:艾哈邁德·馬蘇德(右二)與當地武裝。

千萬株葡萄把帕爾萬盆地染得碧綠,這裡是阿富汗主要農業區。首都喀布林在連年戰爭後仍能保證有一定數量水果和蔬菜,也是這個灌溉工程之功。正因為如此,歷次阿富汗戰爭,帕爾萬省總是率先實現停火的地方。

水利設施需要維修保養,渠道需要清淤,有些零部件也需要更換。1991年,聯合國把該工程列入援助計劃,有的國家想要承包這個專案,但帕爾萬人只認中國。阿富汗政府和中國使館聯絡,懇切地說:“這是人民的願望,請中國朋友看在阿富汗人民的面上,派專家來。”1991年7月,中國駐阿大使館商務處官員乘坐裝甲車來到帕爾萬,省長親自接待,當地長老說:“終於把你們盼來了。中國人儘管大膽來,我保證讓各派簽訂書面協議,決不許傷害中國人。”2001年12月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後,中國允諾提供資金援助,其中一部分就用於修繕帕爾萬水渠。

2012年,中國駐阿富汗大使徐飛洪赴帕爾萬省出席中方援建水利增項工程移交剪彩儀式。當地民眾拉著他的手說:“在帕爾萬省,有人不知道阿富汗總統是誰,但絕對沒人不知道中國。中國援建工程造福一方百姓,值得世代銘記。”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特約撰稿人 張韶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