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遊戲2021-10-22
簡介一雙手工鞋大約需要這樣的麻繩兒三根

破布可以做什麼手工

童年時的手工鞋

童年,是抽象的詞。我常用這樣一幅畫面來代替童年印象:冬日的暖陽透過木窗欞灑在用油沙打磨過的黑得發亮的熱炕頭,幾位面色紅潤的少婦端然而坐,中間放幾個針線笸籮,便開始了手工做鞋……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也不知道你見過沒有。

從前,手工做鞋的過程極其煩瑣。首先要預備“軟體”條件,例如麻繩兒、錐子、頂針兒……說到搓麻繩兒也算得上是個技術活兒。要用頭年的麻稈折出麻團,整理成一縷一縷的,藉助細小的棍兒用右手大拇指夾著來回拉,這樣麻就會變得又精又軟易於搓繩,縫鞋時也不易打結,這就是麻菍子。麻菍子準備停當後,大人們會挽起棉褲腿兒露出小腿在上面開始搓麻繩兒,兩菍子辮成一股,右手心唾上點兒唾沫向下在腿上一搓,左手扯著麻菍子向後一拉,麻繩兒就有了初形。中間續幾節麻菍子,一根一米多長的麻繩兒就搓成了。麻繩兒的直徑在0。3mm為佳,過於細不經拉扯,過於粗縫鞋時又不易拉動。一雙手工鞋大約需要這樣的麻繩兒三根。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其次就是“硬體”條件也就是第二道工序。用破布舊衣服剪成片糊成鋪襯做鞋幫子。當然鋪襯會優先選用勞動布和的確良布,因為這樣的布糊成的鋪襯做出來的鞋結實耐穿又不磨腳。記得母親會先用紙剪出鞋幫的模型,有鬆緊口兒鞋、捆帶帶鞋、牛鼻鼻鞋……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然後把紙模型縫在鋪襯上剪出鞋幫子。用黑布裹底邊,用白布圓鞋口子。圓鞋口子是考驗誰家媳婦兒手巧不巧的一個標準,巧媳婦兒圓出的鞋口子不緊不松剛好,針腳不大不小一順兒,左右腳不偏不倚對稱,否則就算不上巧媳婦兒。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鞋口子圓好了就該選輪帶底再上鞋幫子縫鞋了。如果是給家裡成年人做鞋就用舊鞋底印著用粉筆畫出輪廓,用刀沿著輪廓削出新鞋底,這樣的鞋不大不小剛合腳。如果是給小孩做鞋,長短上則需多一指甲蓋,生怕腳長大鞋小而浪費。所以導致我小時候穿的鞋多數都略大不跟腳。

最後,母親把鞋幫和鞋底拼在一起,穿上麻繩兒針開始縫鞋。遇到緊密度大針不易扎處就用錐子先錐個小眼兒,還時不時地用針尖在頭皮上抹一抹,現在才知道那應該是起到潤滑的作用。大約兩天時間一雙手工鞋就做好了。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倍受我青睞的就是母親做的鬆緊口兒鞋。鬆緊口兒,顧名思義就是鬆緊隨腳。穿上這樣的鞋可以和小夥伴玩“跨大步”、“跳格子”、“滾鐵環”等,就算是百米衝刺一點兒也不受影響。

婦女們圍坐在炕頭,東家長西家短聊著,手頭的針線活兒在清閒的冬日裡不緊不慢地做著,現在回想起來有種說不出的安逸感。那是清甜的年輕的味道,它屬於手工鞋。它經得起體察,經得起品味。

手工鞋那種古樸雅潔的韻致也漸漸被人們沉澱在心底很少再被提起,但它是我童年永遠的記憶。(本文圖片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

【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王小葉,1984年出生,愛好讀書,自由職業者。

原標題:《【回憶】童年時的手工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