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網紅江湖,再無“郭老師”

由 貓哥新傳考研 發表于 遊戲2021-10-21
簡介總之,從郭老師被封殺,我們可以從創作者、使用者、內容角度理解,以郭老師為代表的土味短影片之流,是如何興盛,如何取悅一部分人

如何看待郭語

或許你不認識郭老師,但你一定聽過這些:“集美”“迷hotel”“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象憑空捏。”

她是誰?她是網紅。也是直播時代催生出的“笑話”。

最近,這個笑話戛然而止,始於鬧劇,止於封殺。

網紅很多,但是這位網紅特別的地方在於。

她長相顯老、怪腔怪調、行為出格。

94年生人,卻有一張70年代的臉。

她摳腳放屁、打嗝尖叫、罵人噴髒。

網紅江湖,再無“郭老師”

但是,在很早之前,一款郭老師的同款表情手機殼賣了超過1000件。

還有許多買家評價“買到了女明星周邊”“郭門永存!郭子yyds!”。

這樣的人,為什麼能走紅?又為什麼被封殺?

今天,我們用傳播學理論解讀,是什麼“當鄉村女成為郭老師”,又是什麼讓她躍遷資本寵兒。

1

當鄉村女成為“郭老師”

小鎮青年的土味聲量

郭老師,成名於快手,走紅在B站,活躍於抖音,還時不時能在微博熱搜刷屏。

從創作者角度看,她,從奇葩網紅,到被封殺前的“內娛頂流”,郭老師此前甚至擁有不少為她“應援”的粉絲。

就在不久前,郭老師在去南京遊玩時引來大量圍觀,造成夫子廟交通擁堵,#郭老師 南京,閱讀量超過1。3億。

而看郭老師的短影片,舉止大膽、動作出格。

而我們從傳播學角度思考,不難理解,這背後是網際網路媒介的連線性、扁平性縮影。

長期以來精雕細琢的精英文化佔據了社會主流,生長在城鎮、鄉村的邊緣群體普遍缺乏展現自我和發聲的機會。

短影片把“話筒”交給文化素養不足,缺乏文字敘事功底的鄉村群體。

低門檻、表達方式簡單,也大量吸引了大批鄉村創作者加入。

他們自創的各種語言符號是對長期壓抑的一種宣洩。

但是,同樣是土味短影片,我們從“快手老鐵”中看到的是感動和堅韌,從郭老師身上,只能看到低俗和做作。

2

“郭言郭語”、 “一給我裡 giaogiao”

感染性的話語符號體系

當然,仔細看郭老師走紅,她說的話,並無特別。

從內容角度上看,和大多數土味短影片一樣,她也是以方言和自創語言表達為主。

例如,快手紅人“小阿 giao”在每個影片最後都會以一句自創語“一給我裡giaogiao”結束,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含義,但因其發音古怪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模仿和二次傳播。

“迷人的郭老師”,也精通土味自創語。

她自創的語調奇特且沒有規律、令人捉摸不定的“郭語”,卻能迅速掀起“郭語”浪潮。

類似這樣的土味話語表達還有很多,短小押韻、流利上口,也就讓他們說的話,天生就擁有在傳播速度的優勢。

3

圈層認同

邊緣群體的自我代入

再從使用者層看,郭老師的走紅,是一特定圈層的認同。

郭老師,這類土味短影片的受眾通常和他們關注的創作者一樣定居於三四線城市或農村。

郭老師的粉絲,看到相比起以往“高高在上”的明星偶像,這些與自己身份地位相似的“草根”,也能掀起“土味浪潮”,在主流文化中呈現自我,擺脫以往的失語狀態,擁有話語權。

這就使同為邊緣群體的受眾產生某種自我代入,他們不再是某個角落裡“沉默的螺旋”,不再因為覺得不夠高大上而不敢展現自己。

創作者的關注度越高,話語權越大,他們的垂直粉絲自我認同感就越強。

一些受眾可能不會直接加入這類影片創作者的行列,但是他們會透過點贊、轉發和評論等方式來維護甚至強化創作者正在構建的話語權。

此外,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新的圈子中收穫了歸屬感與認同感。

那麼,郭老師為什麼被封呢?

4

流量裹挾,資本無孔不入

當丑角賺得比誰都多

巨大的流量和熱度裹挾之下,郭老師的收入卻沒有人注意到。

2019年末,郭老師說,自己月收入7-8萬元。

如今,被封殺前,有人預測他的年收入可能達到1000萬以上。

抖音資料平臺新抖監測,郭老師近30天的直播收入為21。41萬元,簡單地按照這個水平來算,光是抖音直播的收入一年就可達到近260萬元。

4月末,她曾在微博問安慕希或者蒙牛是否會找自己代言,沒想到安慕希官微還真的回覆了她,說是可以“考慮一下”,要加個微訊號聊聊。

網紅江湖,再無“郭老師”

郭老師還揚言,如果有旅遊景點想要找自己去“炸場子”,至少需要30萬元,而且稱別說是30萬,300萬自己也敢要,還能保證整個景點人滿為患。

網紅江湖,再無“郭老師”

當資本嗅到流量後,一切低俗、惡俗的內容突然找到了合理性。

只要有人看,那麼再低俗不堪,都能透過流量、點選率、曝光度變現為,資本的蛋糕。

所以,這次平臺封殺,是對這類“唯流量至上”的警醒,更是一次導向糾正,當有人輕易靠著低俗做作,贏得關注?那誰會更加追求真善美呢?

5

監管靈敏、力度更甚

重錘無底線審醜

9月2號,廣電總局首次明確指出,違背公序良俗言行失德失範人員不用,明星(成年)子女不得參與綜藝節目及真人秀。

並要求堅決杜絕“娘pao”等畸形審美,堅決抵制炒作炫富享樂,緋聞隱私,負面熱點,低俗“網紅”,無底線審醜等泛娛樂傾向。

今年以來,被封殺的丑角,實在太多。從馬保國,到“人類高質量男性”,再到如今的郭老師。

可以說,這是平臺監管逐漸靈敏、力度逐漸加大的體現。

擱在早年,“鳳姐”之流,還能耀武揚威,接廣告做代言。而如今,怕是早就胎死腹中。

從這一系列舉措來看,相關監管方加大了封殺力度,從娛樂圈蔓延到全平臺,包括媒體、網紅等。

尼采就曾在《查拉圖特斯拉如是說》中表示,人類有時會追求醜陋,因為醜陋的事情可以刺激我們被道德千百年來壓抑的感官。

審醜,是在追求感官刺激,反抗主流審美。

但是,無底線審醜,只能演變為一場眾人迷醉的鬧劇。

總之,從郭老師被封殺,我們可以從創作者、使用者、內容角度理解,以郭老師為代表的土味短影片之流,是如何興盛,如何取悅一部分人。

而同時,也藉此看到了監管對這類無底線行為的把控,管窺背後的監管動態。

參考文獻:

1、新榜《“女明星”郭老師是怎麼成為“網紅頂流”的?》

https://mp。weixin。qq。com/s/6OjGJZp_dCvOH8j6DfgSoA

2、張倩《短影片時代“土味文化”傳播現象探析——基於“使用與滿足”理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