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人生感悟:仁者樂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由 真好商貿 發表于 遊戲2021-10-19
簡介尤其是最後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敢於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這是其詩句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

眾山小是什麼意思

人世間只有正直無私、具備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登山則情溢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達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人生境界。古代的許多著名詩人清心寡慾,鍾情于山水,因此古詩中不乏有關崇山峻嶺的詩句,也出現了許多頗能激發人們豪壯之情的名言佳句。

開啟一本古詩集,信手就能翻到許多與山有關的詩句。《詩經》中有“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的描述;詩仙李白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名言;詩聖杜甫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佳句;詩佛王維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的名吟;山水詩人陶淵明也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絕唱。此外還有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那樣氣勢磅礴的優美詩句以及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那樣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等。高山巍峨壯觀,是取之不盡、用之不褐的詩歌素材,也是文人墨客陶冶情操的最佳之地。

人生感悟:仁者樂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儒家始祖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用現代的白話解釋就是:“有智慧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有智慧的人活潑好動,有仁德的人穩重好靜;有智慧的人快樂,有仁德的人長壽。”仁者就是指仁厚的人,他們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高山一樣巋然不動。

喜歡山的人必然勤於登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居高始得遠眺,臨峰方可眼闊。當一個人每天忙於生計之時,他的視野就受到了侷限。如果他能登上絕頂,憑高遠眺,就一定會有與平時在山下生活時不同的感受,就能親身體驗到宇宙的博大和大自然的造化。

人生感悟:仁者樂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從小就喜歡杜甫的這兩句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因為這兩句詩包含了一種堅強不屈、奮發向上的精神和一種壯志凌雲的高尚氣魄!這兩句名言源自杜甫的〈望嶽〉,原作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如果把這首詩用現代白話解釋出來,其意思就是:“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切鍾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盪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這首詩寫於杜甫的年輕之時,當時的杜甫正過著一種“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尤其是最後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敢於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這是其詩句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

人生感悟:仁者樂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每次登山就會聯想起古人。當歷經艱辛到達頂峰之時,極目四望,群峰疊嶂,盡收眼底,心底無限開闊,很有一種成就感。然而登山是無止境的:當到達一座山的頂峰時,往往會發現還有更高、更遠的山在等待著我們去攀登,新的目標又會成為新的追求。不斷挑戰自己,不斷攀登,不斷刷洗新的記錄,在高山峻嶺中去思索人生的真諦,就能頓悟出與眾不同的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仁者樂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童年時代的夢想就是雲遊四方,名山大川更是心中嚮往之處。經常觀賞大自然的風光,可以感受宇宙的博大渾茫,也能給人以平靜祥和的印象,那是一種妙不可言的享受。因此青年時代時常留連忘返于山海之間,一個人躺在曠野、高山或海邊,觀看藍天白雲,聆聽耳邊徐徐的清風或波濤聲,那是一種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極其優美的感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