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由 山中之主 發表于 遊戲2021-10-19
簡介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

智叟怎樣勸告愚公

第三十一篇:程門立雪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在北宋時期,福建江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經就在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學習。程顥去世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另一個人向程頤請教一個問題,他們匆匆來到了老師家,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那位同學不要驚醒老師睡午覺在門口等著就行,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

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同學卻還立在雪中,同學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直到程頤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程頤深受感動,從此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眾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讚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第三十二篇:亡羊補牢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從前,有一個農夫家裡養了十多隻羊。白天,農夫趕著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農夫將羊兒趕回羊圈,清點對數後,他才安心去睡覺。

一天早上,下起大雨。雨水把羊圈沖壞了,羊圈上出了一個窟窿。農夫發現後沒有立即動手修補羊圈,他想等那天有空時再補吧。

第二天早上,農戶準備去放羊,剛走到羊圈,他發現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隻。他才突然意識到昨晚可能有狼進來把羊叼走了。農夫非常心痛自己丟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跡後,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

好心鄰居大伯知道後,忠告農夫應該趕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補好,否則,會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農夫接受鄰居的建議,他立即找來一些木材,將羊圈的窟窿修補好,修補後的羊圈比以前更結實更堅固了。羊圈裡的羊再也沒有丟失過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生活中出了差錯,應設法及時補救,免得再受損失。學習也是這樣的,錯了就改,那麼,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錯誤也就不會再犯了。

第三十三篇:閉門思過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曾做過東郡(今山東鄆城)的太守。他善於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採納好的主意,當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果斷迅速,使東郡成為當時全國治理得最好的一個郡縣。後來,韓延壽又當上了左馮翊(今陝西大荔)的太守。一年春天,他到手下的一個小縣城鼓勵春耕時,路過了隔壁的高陵縣,恰好遇到了兩個兄弟,因爭奪田地,吵得很厲害,爭得大家臉都通紅,就是不願意讓步。親戚們也無法解決兄弟兩人之間的糾紛,他們把官司打到了高陵縣縣衙(官府),韓延壽聽說這件事情,非常傷心,神情黯然地說:“我身為太守,沒有盡到宣傳和教育百姓的責任,以致發生了親兄弟之間為爭奪田產打官司的事件,讓縣裡面風氣變壞了,我沒有盡到責任,還是退職讓賢吧。”第二天,他就推辭稱病,閉門思過。地方官員見他這樣,也都深感自己失職。

韓延壽“善禮行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這兩兄弟,他們兩人由互爭變為互讓,不再爭訟。

第三十四篇:出人頭地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能認識很多字,讀了許多書,而且他文章也寫的很好,所以被當地的人們稱讚,這些稱呼讓蘇軾不免飄飄然,就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有一天,他給自己家門上寫了一副對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看了對聯後,拿著一份古文字帖專程來向蘇軾“請教”。蘇軾一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古文字帖一看,他一個字都不認識,只好紅著臉向老者道歉說不認識。老者看到目的已經達到了,笑著點了點頭就回去了。

蘇軾這時才覺得自己之前太驕傲了,於是到門口把對聯改了,改成了:“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之後蘇軾開始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很有學問了,他決定上京趕考,展現自己的才華。但是的批卷老師是歐陽修,當時的卷子都是密封的,一看蘇軾的文章歐陽修以為是自己徒弟曾鞏作的,為了避嫌就把蘇軾的文章評了第二名,等到成績公佈的時候才知道是蘇軾的。歐陽修感嘆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當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

後來,蘇軾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文章越來越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三十五篇:愚公移山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傳說古時候一位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山的對面。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路。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這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瞭,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挖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從此,這裡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第三十六篇:掩耳盜鈴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范家從此門庭冷落。可是門前仍掛著一隻大鐘。有一個貪財的人看見這個大鐘,就想揹回家去。可是鍾大,太笨重,他一連搬了幾下,都拿不動。於是,他找來一隻鐵錘,打算把鍾砸碎,再一塊一塊拿回家。不料那人用錘砸鐘的時候,發出了一陣陣洪亮的響聲。這下他可犯難了:“要是別人聽見響聲,都來奪鍾怎麼辦呢?”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只要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了,別人的耳朵也同樣聽不見的。他放下膽子,用力去砸鍾,巨大的響聲傳得很遠,人們聞聲趕來,把他抓獲了。

第三十七篇:班門弄斧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工匠叫做魯班,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木匠漫不經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舉起自己手裡的斧子,說:“我這把斧子,別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麼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裡,用我的斧頭這麼一弄,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旁邊的人聽了,覺得他太誇口,就指著身後的大紅門說:“小師傅,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說:“不是我吹牛,告訴你們,我曾經當過魯班的學生,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簡直是笑話。”眾人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就是魯班的家,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班門弄斧”。

第三十八篇:半途而廢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沒有遠大志向。他有一個賢慧聰明的妻子,經常勉勵他上進。

有一天,樂羊子拾到一塊黃金,他歡喜地拿給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氣地說:“這塊金子是別人掉在路上的,我們應該靠勞動掙錢啊!”樂羊子連忙拿起黃金,跑回原處,等待失主前來認領。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

樂羊子在外面讀了一年書,總是想家,於是向老師請了假回家探望。當妻子得知樂羊子並沒完成學業時,非常傷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剪成兩截。樂羊子大驚,問妻子這是為什麼?妻子說:“你求學應該是靠日積月累、刻苦鑽研才能學成,現在你中途回來,不是和這塊布一樣半途而廢了嗎?”

樂羊子聽了,深深受到感動,明白了妻子的苦心。從此,他發憤求學,整整過了七年,直到學業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第三十九篇:百發百中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據《史記》中記載,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由基。他從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100不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寬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誇讚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

百發百中意思是指做事有絕對的把握,或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展也一如所料。

第四十篇:按圖索驥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第31-第40篇)

春秋時,秦國的伯樂很善於鑑別馬匹。他把自己識馬的知識和經驗寫成一本書,叫《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馬匹。

他兒子熟讀這本書後,以為學到了父親的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到處去按圖索驥。

有次他見到一隻癩蛤蟆,前額剛好與《相馬經》上的好馬特徵相符,便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馬上跑去告訴父親。伯樂看看癩蛤蟆,開玩笑地對兒子說:“馬倒是好馬,只是它太會蹦蹦跳跳,恐怕你駕馭不住。”

按圖索驥比喻機械的照搬書本知識,不瞭解事物的本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