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由 陌夜文史 發表于 遊戲2021-10-17
簡介03最親的人楊絳與錢鍾書的婚姻持續了65年,直到1998年錢鍾書因病離世

殘楓是什麼意思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總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不過婚姻就是這樣,婚前有多浪漫,婚後就有多無趣。

錢鍾書在《圍城》中引用了一段西方描寫婚姻的諺語,

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

形象地說明了這種矛盾的關係。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按理來說,既然能夠對婚姻的“本質”理解得如此透徹,想必作者本人一定飽受婚姻帶來的痛苦,不過事實恰恰相反,

錢鍾書一生最得意的不是等身的著作,而是他和楊絳相濡以沫65年的甜蜜愛情。

可就是這麼一段令人羨慕的婚姻,在楊絳看來,卻是另一番風景。

01

最愛的人

1932年楊絳進入了清華大學,在那個春天,她和錢鍾書相遇了,這一切彷彿都是命運的安排。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楊絳本是東吳大學的學生,在大四時學校卻因為學生運動宣佈停課,

即將畢業的楊絳不想耽誤學業,便動身北上,希望去清華大學作為旁聽生完成學業。

此時出生名門的錢鍾書已經是校內的風雲人物,

不過他靠的可不是海龍王錢繆的萌蔭,而是一段近乎傳奇的經歷。

當時校內紛紛謠傳錢鍾書入學考試數學只考了0分。但實際上錢鍾書考了15分,雖然不如人意,但是他的英語成績滿分,語文成績也是第一。當試卷傳到時任校長羅家倫手中時,他決定破格錄取錢鍾書。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楊絳和錢鍾書在古月堂門前不期而遇,兩人都注意到了對方,在相互介紹中錢鍾書先開起了關於自己的玩笑。

楊絳本就開朗,也順著錢鍾書的笑話接下了話茬,短短几分鐘的攀談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陽光明媚,一個風趣幽默,從此以後,清華大學又多了一對神仙眷侶。

楊絳與錢鍾書的相遇充滿了偶然,如果東吳大學沒有停課,如果錢鍾書沒有被破格錄取,也許兩人一輩子也不會相遇。

冥冥之中的緣分讓兩人走到了一起,成就了一段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02

最幸福的人

兩人相識後不久就墜入了愛河,才子佳人也成為了清華校園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因為楊絳和錢鍾書都是文學大家,雖然當時還籍籍無名,不過文學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兩人情感的助燃劑。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有時兩人分隔兩地,便以書信往來,錢鍾書常常妙語連珠,引得楊絳垂青,終於在信中袒露了心聲。

好巧不巧,這封信落入了錢鍾書父親的手中

,鬼使神差之下,他竟然破天荒地拆開了這份字跡娟秀的信件。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信中楊絳直言

,兩人的快樂,不是兩家的幸福,不如將這份快樂分享給雙方的家庭。

僅僅只讀過這封信後,錢鍾書的父親就認定了楊絳這個兒媳,並大加誇讚,連忙派人通知錢鍾書,早早準備婚事。

1933年,兩家便在蘇州舉行了訂婚,1935年,兩人正式完婚。

婚後,兩人共赴牛津留學,四年遊學他們的足跡遍佈整個歐洲。

也正是在此時,錢鍾書聽到了那句他寫在《圍城》中的名言,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也讓他萌生了寫一本諷刺小說的念頭。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甜蜜的婚姻成就了兩人,

在愛情的滋潤下,他們在大家雲集的民國也取得了一席之地

,愛情事業雙豐收,他們就是是最幸福的人。

相思不似相逢好,有情人終成眷屬。

之所以一封書信就可以訂下一段良緣,是因為楊絳同錢鍾書二人都深愛著彼此,一份往來信件,即使外人看了也能感受到期間濃濃的愛意,又有什麼能拆散兩人呢?

也許這段愛情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劇情,但是平凡之中製造的一點點浪漫,卻也足夠讓兩人細細回味。

03

最親的人

楊絳與錢鍾書的婚姻持續了65年,直到1998年錢鍾書因病離世。在丈夫離開後的那些年,楊絳也曾一度陷入過回憶中不能自拔。

相處了半個世紀,哪怕只是簡單的陪伴都難能可貴,更何況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錢鍾書去世五年後,楊絳的散文集《我們仨》出版,字裡行間流出的是普通而不平凡的家庭冷暖,有快樂也有傷痛,一切彷彿都是一場夢。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丈夫離去,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但是獨居的楊絳並沒有因為巨大的落差陷入黑暗當中。

她在晚年接受採訪時常常提到一個概念,我們最親的人就是自己,一個人活著,就是一個人。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這聽上去是楊絳對現實的豁達,又像是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哲理。

2016年,楊絳因病離世,享年105歲。

在她漫長的人生裡,有朋友、有愛人、有子女,但能夠陪她走完這一生的只有自己。

近二十年的獨居生活對楊絳來說曾經也是一種折磨,畢竟朋友愛人一個個都離她而去。

她在世上熟悉的人,愛著的人也越來越少,但是人活著,就是一個人。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我們的快樂、悲傷都源於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學會和自己親近,我們就不會感到孤單。

三千繁華與己無關,學會享受孤獨才能真正的擁抱世界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學會和自己相處,只有在一個人時,我們才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從而看清這個世界。

從生到死漫長而短暫,與人相處快樂也好,難受也罷,都只是人生中的插曲,生命的主旋律永遠是自己的腳步。

04

結語

獨處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自由,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很難脫離群體,這是物質上的需要,也是精神上的需求。

人們在尋找認同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我,

把家人、朋友當做了全部,沒有給自己留下一丁點的空間,最後只能活在他人的評價之中。

活了105歲的楊絳: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兒和兒女,而是自己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人生百年,有人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有人卻能著書立說,後者的人生一定要比前者精彩嗎?

也許在旁人的眼中事實就是如此,但對於他們來說,

自己的人生同樣精彩

。不去攀比財富、地位,

做好自己,用心去過好自己的一生,就無愧於自己,又何須在意他人的看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