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由 舒心醬 發表于 遊戲2021-10-16
簡介所以《蠻戰》在講述這個“日耳曼部落聯合起來反抗羅馬”帝國的故事時,前半部分幾乎主要站在日耳曼視角,用嚴苛賦稅、欺凌少女、毒打兒童等內容,來區分善惡雙方、建立觀眾情緒的附著點

野蠻人是什麼意思

網飛德語史詩鉅作《蠻戰》(又譯《野蠻人》),聚焦史上著名的條頓堡森林戰役:日耳曼僱傭軍反目,倒戈一擊,伏擊羅馬軍團,一場讓史學家一寫再寫的故事。

如此著名的大事件,劇作選擇的是比較微觀的切入視角。

縱使不熟悉這一段歷史背景的梗概,大概依舊會覺得劇作故事基本在意料之中,角色陣營劃分、人物關係變化都相當常規,難掩套路痕跡。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一,陌生化的距離感和熟悉的套路感。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兩男一女的“狗血三角戀”模式。

一個小小的蠻族村落裡,三位自幼相識的年輕人。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一個後來成了女先知。

一個是鐵血戰士。

一個被羅馬人帶走養大,成為了羅馬的優秀軍官阿米尼烏斯,在身份認同的焦慮裡反覆遊走、終於回到自己的日耳曼母族。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彼時日耳曼也僅僅是一個空泛的概念,

不同的部族村落之間混戰不斷,為了一點利益就可以互相傾軋。

劇作開頭,是隔壁村子裡的酋長上門來娶媳婦。

與其說是挑選媳婦,不如說更像是“交易牲口”,滿滿的功利之心和蔑視之情。

壓根不是看人的姿態,而是看胯部臀部是否好生養,看肌肉是否有力量。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至於婚姻聘禮,則是“五匹馬換一個新娘子”的交易。

非常古老又粗暴的風俗。

這對如今的觀眾來說,很陌生、有距離,讓人產生新奇感的同時也難免有距離感。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所以《蠻戰》在講述這個“日耳曼部落聯合起來反抗羅馬”帝國的故事時,前半部分幾乎主要站在日耳曼視角,用

嚴苛賦稅、欺凌少女、毒打兒童等內容,來區分善惡雙方、建立觀眾情緒的附著點。

對於非德語世界的觀眾來說,每個角色的名字都很長一串、根本記不住,每個部落的名字更是和亂碼一樣難有印象,天然缺乏認同感。

這是無可避免的文化差異,但也有些內容是共通的人之常情。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第一集裡羅馬軍團上線,一言不合就要加收賦稅,否則就要奪走村子裡的牲畜,或者將人帶去當奴隸。

女主憤怒上前,被馬上的羅馬士兵兇悍拽著頭髮拖行。

她幼小的弟弟撲上前,咬住行兇之人,卻被對方悽慘打倒在地,鮮血橫流。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欺辱吃不飽飯的窮人,橫刀躍馬全副武裝卻虐待手無寸鐵的少女和幼童;能瞬間激起觀眾的同情心,不會讓觀眾因為“那小孩說的單詞和我們不一樣”就無動於衷。

問題或許不在於語言文化隔閡,而在於流於套路。

劇作雖然品相紮實,但內容似乎又很套路

,沒有太多意料之外的靈光乍現之處。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部落夜會、商量對策,點點燈光如同繁星;遠山霧嵐的美麗、古老森林的神秘,風景如畫、但又都中規中矩。

此外,故事裡女主角後期的身份是女先知,擁有看見未來預言片段的能力。

在當時的語境下,透過這樣的能力、聚攏信奉眾神的吃瓜群眾們,邏輯上沒有問題;但對於現代觀眾來說,很容易齣戲。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諸多影視劇作品裡都有怪力亂神因素,前提是要讓觀眾認同“在某個設定的前提下”,但《蠻戰》裡大部分內容太像實打實的歷史劇,冷不丁來這麼一出“從眾神處求來看見未來的能力”、容易讓人犯嘀咕。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二,雙重身份的認同焦慮。

這部劇最著力的雕琢,是男主角阿米尼烏斯(勞倫斯·魯波飾)的

身份認同

一邊是他的切盧斯克生父,一邊是他的羅馬養父瓦盧斯。

前者為保部落和平,在他年幼之時將他和弟弟作為質子,交給羅馬人。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幼童不能理解父親為大局而拋棄自己的不得已,多年裡怨恨心結難解。

後者將他視若己出,悉心栽培他長大,帶他看羅馬帝國的煊赫與燦爛。

但當他在日耳曼和羅馬之間步步為難、請命調去其他行省或者返回羅馬時,這位養父卻又殘酷冷血告訴他:你要留在這裡管理蠻族,我培養你不過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一方面,

他對自己幼年時期的村莊部落,有天然的血統上的依賴、樸素的眷念

另一方面,

他又對養育他長大的羅馬,有自然的崇敬和喜愛,有對煊赫文明的嚮往

劇作沒有從部落視角出發,將男主角塑造成一個單純的叛徒、“日耳曼”奸細角色,而是很注重呈現他的

搖擺和痛苦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被父親和故鄉犧牲的孩子,在敵方陣營里長大,他的認同感天然是扭曲而複雜的。

與其說這是對羅馬帝國風流雲盛外表的眷戀,不如說這是對更高階的文明形態的傾心,是從被拋棄的創傷心態中滋生的對養父極其所述體系的眷戀。

但劇作對這個角色的塑造,在悲憫和野心之間的遊離又顯得有些割裂。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黑白難辨的質感、通常情況下對角色是加分項,但前提是好的壞的功利的悲憫的種種特質有機出現在同一個人的個性,這版裡的男主表現則有些跳脫、功利。

阿米尼烏斯為了救年幼好友,一言不合就殺了自己的所有隨行手下,偽造假現場。

轉變之快,讓人一頭霧水。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劇作似乎不願意塑造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正面男主,但每次給他加完暗面、似乎又想馬不停蹄跑回那張苦大仇深的悲憫面龐裡。

整個故事裡,最重要的情感落點,是這對最後刀兵相向的養父子阿米尼烏斯和瓦盧斯。

這位羅馬養父,在自己的職業身份上,對蠻族極其嚴苛殘暴,幾乎是個標準的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角色。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讓士兵吊死反叛者一家老小、懸掛示眾、不準埋葬,禍及家人、株連多方且侮辱屍體。

但在私人的父子關係裡,他又似乎是一個非常慈愛的父親。

對養子傾注心血、傾囊相授。

雖然囿於種族身份、對養子有利用色彩,但始終毫無保留信任養子。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最後的大戰,劇作並置了打鬥場面和男主的獨白,養子對著養父被砍下的頭顱覆盤這場伏擊計劃:而你最大的弱點,就是信任我。

有意思的是,最終養子對養父的稱謂,變成了自己母語的父親vater,而並非對方語言中的padre

親手謀劃好殺伐之策,於部落集體而言是並肩作戰,但對養父子家庭而言、無異於弒父。

家國父子、世仇對立,瓢潑大雨中白髮蒼髯的年邁養父萬念俱灰,演員此處的表現很有代入感,叫人唏噓。

差一口氣的網飛德語劇:歷史題材大戲,為何無法成為史詩?

但這個角色卻也有幾分像工具人,善惡好惡的決定都不是從角色出發的、而更像“劇情哪裡需要點哪裡”。

劇中女主角爸爸是一個嘴臉醜惡的功利小人,角色呈現非常扁平;女主母親的畫風,更是有幾分詭異。

這大概就是,改編自歷史題材的劇作,和“史詩劇作”之間的差異吧。

有零星片段的英雄故事,沒有蕩氣迴腸的群像哀歌;有打動人的情緒瞬間,沒有讓人能沉浸其中的真正的“史詩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