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由 動心娛目 發表于 遊戲2021-05-12
簡介”這些孩子往往被貼上笨小孩、智力有問題、學習不用功等標籤,家長苦惱,老師失望,同學嘲笑

伊桑是什麼意思

“沒有接觸到學習時,他完全正常;上學一考試,人家全是雙百雙百,他65!”

“孩子學習痛苦,我們教他也很痛苦,最痛苦的是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

“我問老師,她是不是笨啊?學習很費勁,真的是沒有辦法……”

這是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裡幾位家長的苦惱。該片記錄了三個患有閱讀障礙症孩子的成長故事,豆瓣評分高達9。2,引無數家長反思和共鳴。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如果說,熱播劇《小捨得》聚焦的是教育熱點“小升初”,“教育內卷”下快樂童年和尖子教育的矛盾,再次被升級放大。

那麼,《我不是笨小孩》聚焦的則是更為小眾的群體和議題——閱讀障礙症,同時圍繞家庭、學校和社會構建了不同的人物關係,探討了對“特殊群體”的成長困境和教育問題。

在這種困境中,愛和接納無疑是緩解焦慮最好的解藥。

可以說,相比於刻意製造焦慮的《小捨得》,或許《我不是笨小孩》才是更真實且充滿能量的成長啟示錄。

01

成績不好就是笨?

提到閱讀障礙,可能很多人還比較陌生。

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孩子“笨”“不認真”嗎?

其實不然,閱讀障礙是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資訊不能協調,從而引起的一種閱讀和拼寫障礙症。

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課文讀得慢、讀不懂;反覆練習仍記不住;寫篇幾百字的作文怎麼也寫不出來……

或許也可以更簡單去理解閱讀障礙,在某種層面上,讀寫能力差跟和數學思維差,音準差,語感差的性質是相似的。

總之,伴隨著閱讀障礙,學習問題也隨之而來,就像《我不是笨小孩》裡說的:

“他們的問題最初出現在識字上……因為識字困難,語文成績很差;因為讀不懂題,數學成績不好,因為記不住字母的順序,英語成績也上不來……”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這些孩子往往被貼上笨小孩、智力有問題、學習不用功等標籤,家長苦惱,老師失望,同學嘲笑……

就像紀錄片裡的群曉,“我的同學我考試成績在那時很差,就一直嘲笑我,我都不想回憶那段往事……”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群曉是自尊心很強也很敏感的男孩,因為在讀寫能力方面的缺陷,讓他在承受同學嘲笑,也讓他在學習中過度焦慮,你甚至擔心有天他會因此崩潰。

好在他有一個接納他的媽媽,為兒子的心理健康而換個地方上學,陪讀、幫他融入同伴等,讓別人認識到他身上除了學習之外的閃光點。

然而,不可能誰都像群曉這樣幸運。

很多閱讀障礙的孩子,一直被忽視、被誤解,從而造成自卑自閉等心靈創傷,往往讓他們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和勇氣。

0

2

中國家長怎麼這麼累?

《小捨得》裡最慘的恐怕是顏子悠,他那句“媽媽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刺痛了多少人?

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分數已然成了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首要標準,“唯分數論”的教育模式也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有分數就有對比,有對比就有傷害。成績好的孩子,會成為老師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績不好的孩子,則常常會被周圍人叫做“笨小孩”。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小捨得》裡的歡歡因為數學成績差而鬱鬱寡歡,被拿來與顏子悠各種對比,而“沒有天花板”的顏子悠則只能被逼著不停學習。

劇中,田雨嵐不顧兒子的心理陰影和厭學情緒,堅持把子悠送進金牌班。

子悠的壓力和焦慮一天天加大,手指被自己摳傷,甚至還出現了類似人格分裂的幻覺……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我不是笨小孩》裡的校校,剛開始跟歡歡的處境相似。校校活潑開朗聰明伶俐,只是有多動症和閱讀障礙,讓他很反感上學上課。

但校校是幸運的,家庭物質條件優越,長輩們也很寵愛他。他的媽媽就像《小捨得》裡的南儷,“我不擔心他的未來,我過不去的是現在。”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因此她對校校異常嚴苛,給他佈置了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表。她知道校校未來能夠憑藉自己的本事生存下去,她過不去的是現在——大環境如此。

校校考不好,作業輔導難以進行,校校媽媽也陷入深深的焦慮。

究其原因,這也是“教育內卷”引發的集體焦慮,以至於家長不停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從而產生落差感和緊迫感。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教育內卷”在《小捨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別人做三張卷子,子悠就得做四張卷子;子悠要上金牌班,歡歡也急了,也想上金牌班……

然而,一個孩子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每個人的學習和接受能力也不同,無限的攀比和超負荷的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

這種負荷一旦超過孩子的抗壓能力,甚至會出現更負面的情況,比如厭學、抑鬱甚至自殺。

《我不是笨小孩》就作了一個良好的示範,若汐的媽媽把女兒送到了一所不以成績論成敗的學校,然後給予充分的理解與愛。

愛、理解和陪伴才能讓人緩解焦慮,重拾自信。

03

成長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不是笨小孩》的故事,很容易讓人想到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片中,伊桑原本是一個非常活潑聰明的孩子,但他成績倒數,課堂搗蛋,腦子裡還充滿奇思怪想,是老師和同學眼裡又笨又不聽話的問題學生。

這樣的情況下,伊桑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習都充滿了排斥。直到遇見了阿米爾·汗扮演的尼克老師。

只有尼克發現,伊桑患有閱讀障礙,這讓他難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去學習功課,而他的淘氣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慌亂。

後來,在尼克老師的引導下,伊桑充分展現了他的繪畫天賦;而母親的善良、父親的悔悟也治癒了伊桑,讓他有了面對這個世界的底氣。

“上帝給你的腦子裡關了一扇門,肯定會開一扇窗。我相信我肯定長大以後有一項特長,只不過我現在不知道而已”。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別人眼裡的“笨小孩”伊桑,其實是一顆閃亮的星星。

豆瓣9.2,它是《小捨得》拍不出的現實和感動

伊桑的故事很像《我不是笨小孩》裡的若汐。

若汐也是幸運的,她的閱讀障礙被媽媽理解和接納,家庭氛圍很好,讀寫障礙在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下得以逐漸好轉。

讓我很感動的一點是,若汐的媽媽還自制獎狀獎勵女兒,同時給她報了興趣班,學畫畫、學芭蕾,讓孩子尋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圖片13]

愛和接納太重要了,校校的媽媽主動為孩子創造更友善的成長環境,群曉的媽媽不惜“孟母三遷”,若汐的媽媽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

三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中,雖有缺陷,但好在有父母作為他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的守護者。

成長的路上,需要田雨嵐那樣精心的教育規劃,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像南儷那樣更多的理解、接納和關愛。

[圖片14]

04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有人說,《小捨得》雖然有販賣焦慮的嫌疑,但至少它把問題拋給了觀眾,讓我們去反思自我,並從中窺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

而《我不是笨小孩》在聚焦閱讀障礙症這一群體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丟擲了一個嚴肅的社會性議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完美?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紀錄片中,三位孩子的父母面對唯分數論的社會環境,仍然不以統一的社會標準做標尺,而是以開放寬容的心態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去引導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價值體系。

也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三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圖片15]

放眼當下的教育環境,幾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所有人都教他們如何走向成功,卻沒有人教他們如何接受普通的自己。

家長的出發點固然沒有錯,社會環境使然。如今的整個教育系統內,不採取極端的應試教育模式,很難在競爭中立足。

這也迫使家長和學生爭先恐後投入到學歷軍備競賽中,孩子們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教育成本越來越高。

勞財費力不說,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才是教育內卷的可怕之處。

《我不是笨小孩》最難得的是引起我們的反思,這都什麼年代了,我們難道還要以唯一的視角和標準去衡量對孩子的教育嗎?

當社會開始意識到教育的路不止一條,每個人的能力和意願也都不同時,我們的焦慮才會有可能得到緩解。

私以為,教育的真諦是包容和尊重,是理解和接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沒有人就該是“笨小孩”,我們應該對每個個體充滿敬意。

[圖片17]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試題或許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就如若汐說的,“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人也可能會不完美。”

接納不完美,才能更完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