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由 秀兒觀民生 發表于 遊戲2021-09-14
簡介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棺材抬不穩,再次出現棺材落地的狀況,從禮節上來說,人死後還要經歷三番五次的折騰,確實也有點說不過去,所以還是要一口氣抬到要下葬的地方

下葬前為什麼守墳坑

“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 《禮記·曲禮下》

葬禮出現在原始社會

,在那時人們的認知中,人是有靈魂的,因此即使人在去世以後,仍然可以對活著的人產生影響,所以會舉辦葬禮,為亡人送行。

葬禮的形式因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所以也會有很多形式

,在中國傳統葬禮中,以土葬為主,一些少數民族還有水葬、天葬、懸棺葬的習俗。而在舉行葬禮的過程中,也有相應的禮節需要去遵守,代表對亡人的尊重,這些禮儀和規矩,逐漸成為喪禮被傳承下來。

在喪禮中,有一種說法令人疑惑,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其實並非迷信,有著科學依據。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古代的喪禮傳承

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成體系的喪事禮儀,在

《周禮·春官·大宗伯》

中就有記載:

“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

,這句話中講述了在友國出現災難時,要施行兇禮,派使者去慰問,而在有死亡出現時,要有喪禮,以表示對亡人的尊敬。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那時的人們受封建思想影響,認為有陰間存在,人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生存,而後輩舉行葬禮為亡者送行,要表現出足夠的尊敬,才能受到先祖在天之靈的保佑。而古人講究入土為安,《

周禮》中也提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

。足以說明長久以來,

土葬是漢族文化中傳承的喪葬形式,

而一般墓地選擇的地方,都要選擇風水寶地,所以就需要抬棺到墓地。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棺材不能落地

從喪葬制度的出現,到今天已經有數千年。各個地方都有著極為特殊的喪葬習慣,雖然在大體流程和制式上相差不多,但在一些具體的喪葬禮節上會有一定的差距。而

在北方的很多地區都有一種說法,在出殯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事,抬棺人都不能讓棺材落地。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其實這和古代的一些喪葬禮儀傳承有關,

自古以來就有著“落地為墳”的說法。

只要棺材在出殯過程中落地,這個地方就要成為最終的墓地選址,即使提前選好了墓址,也要更改到這個地方。

因為那時的人們認為,不論是什麼意外導致棺材落地,都是棺材中去世的人用魂魄在操縱,死者認為這裡適合自己下葬

,才會讓棺材落地。但放在現在來看,這種說法的迷信意義太強。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而且,

如果把棺材強制再抬到之前選好的風水寶地,可能會讓去世的人不高興

,從而產生怨氣,死去的屍體可能會變成兇屍復活,給活著的人帶來很多無妄之災。隨著時間變遷,如今土葬也越來越少,土地資源的緊張,已經讓火葬成為主流。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背後的科學道

按照現在科學的解釋來看,棺材如果落地,最好不要再抬起來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人死後,已經沒有意識,肢體變得僵硬,相比起抬活人來說會重很多,而且

一般棺木都採用實木,木質厚實,因此重量也大,即使幾個成年人抬著棺材長時間走路也很吃力

,下葬的地方一般在山上,此時會更加消耗體力。

棺材如果落地,在經過大量體力消耗後,人們總會想休息,在抬著棺材時一直在憋著一口氣使勁,一旦中間歇了,沒了這口心氣,很可能再抬不動沉重的棺材,

此時肌肉已經從高度緊繃的狀態放鬆,很難短時間再恢復狀態。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棺材抬不穩,再次出現棺材落地的狀況,

從禮節上來說,人死後還要經歷三番五次的折騰,確實也有點說不過去,所以還是要一口氣抬到要下葬的地方。

棺材在下葬途中為何不落地?並非迷信,其實有著科學依據

除此之外,喪禮還有很多要求。比如一般家庭都會提前給老人備好棺材,放在家中。有人去世之後家中要搭棚辦事,同時請來樂隊,演奏喪曲。之後家裡的子女晚輩還要親自上門去報喪,之後各地親友前來奔喪。所有聚在靈堂前守靈,或者由晚輩輪流守護。這些過程中都要穿著孝服進行。出殯時要撒紙錢開道,一路撒到墓前,之後家中的人還要一直戴孝,以示懷念。之後還要在每逢七天進行祭拜和掃墓,這些被稱為“做七”,在完成七七四十九天的喪禮後,整個喪葬才算是正式結束。現代城市中,因為條件不允許,很多喪葬制度也開始精簡,但是喪禮還是一直存在的。

參考資料: 《禮記·曲禮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秀兒憶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