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綠動在山河之間 西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由 西安釋出 發表于 遊戲2023-01-18
簡介十年來,西安市持續推進河湖治理,特別是2019年出臺西安市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後,透過“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讓渭河、灞河、滻河等得到重塑,主要河流基本消除了劣Ⅴ類,良好水環境再次回到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

如何畫水渠

時至金秋,在西安,漫步秦嶺北麓,舉頭巍巍秦嶺、藍天白雲;行走公園、綠道水邊,環顧水清岸綠,波光粼粼,隨手一拍,便是“大片”……近年來,西安市民經常會被朋友圈裡分享的“藍朋友”“漫畫雲”驚豔。這一幅幅生態美景的背後,是西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山水之間建設生態之城的決心和勇於探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生動實踐。

綠動在山河之間 西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無人機視角下的灞河沿線,濱水美景盡收眼底。(資料圖片)

“氣質”:

藍天白雲常相伴 市民幸福感滿滿

空氣質量與廣大市民群眾的幸福感息息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走過了治汙減霾史上極不平凡的十年。這十年的生態變化,離不開默默付出的“生態鐵軍”、響應號召的“綠色企業”,以及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每一位市民。

回顧十年前,很多城市一到冬季,天空就會被一層灰色籠罩。2013年12月18日至12月25日,一場持續8天的霧霾,給很多西安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一年,PM2。5真正走進西安人的生活,伴隨霧霾這個“不速之客”的不時造訪,有人甚至編出“大雁塔被髮射”的段子,“霧霾”一度成為2013年的熱詞……

心肺之患,病在天上,根在地面。西安市位於陝西關中盆地中部,在不利氣象、地形條件和區域人為排放量大的背景下,空氣汙染嚴重。為切實改善空氣質量,西安市積極實施治汙減霾工作,並將其列為頭號民生工程,採取了一系列務實舉措,不斷深化、完善大氣汙染治理措施。透過開展“藍天、碧水、淨土、青山”四大保衛戰,圍繞“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燒、增綠”,不斷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科學治霾。

隨著“藍天保衛戰”立體作戰圖日益清晰,從汙染減排、機動車尾氣排放到建築工地“六個百分百”(施工工地周邊100%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拆遷工地100%溼法作業;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從大唐陝西6座火電廠邁向“超低排放”,到重點行業企業紛紛減排改造;從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的“天眼”上線將汙染源盡收眼底,到計程車走航監測道路汙染,一個個“神器”讓汙染物無處可逃。透過持續開展工地揚塵整治、工業汙染防治及“零點行動”(夜間巡查執法)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執法行動,西安“生態鐵軍”奮進的腳步從未停歇。

“西安治汙減霾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13年-2017年是治汙減霾階段,2018年-2020年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2021年以來是減汙降碳、協同管控階段。”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西安市“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專家張寧寧說,2021年西安市優良天數首次突破265天,優良率高達72。6%,超過七成,順利完成省考目標;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8天,同比減少6天。西安市的優良天數、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三項指標均圓滿完成,其中增加優良天數、PM2。5改善幅度均列關中五市第一名。

回顧西安市的空氣汙染治理歷程,張寧寧說:“經過近十年的持續推進,西安市治理霧霾成效顯著。2021年西安市不僅完成省考指標,而且取得了多項突破,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藍天保衛戰”接力攻堅,讓空氣質量得到了切實改善。”

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市民的滿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大家紛紛加入到保護生態的行列。綠色出行、低碳環保,植樹增綠、扮靚家園……綠色低碳生活正日益成為西安人的習慣,“全民參與”行走在千年古都“綠色發展”的道路上。

如今,市民們經常可以看到藍天白雲、巍巍秦嶺,漫步在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聽鳥語花香,看與之緊鄰的護城河碧波盪漾。從秦嶺北麓到渭河兩岸,青山綠水間,“西安藍”與“生態綠”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昔日“藍天白雲常相伴,綠水青山入畫來”的美好願景如今已經變為現實。

治水:

水清岸綠 迴歸“最初的美好”

“八水繞長安”描述的是漢唐時期長安城的良好水環境。但隨著城市發展,一個個排汙口的無序排放,讓清澈的河水“蒙灰”,人們發現“八水”不再清澈……

如何讓“負重前行”的河水重現“水清岸綠”?十年來,西安市持續推進河湖治理,特別是2019年出臺西安市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後,透過“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讓渭河、灞河、滻河等得到重塑,主要河流基本消除了劣Ⅴ類,良好水環境再次回到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

初秋的長安中央公園,隨處可見嬉戲玩耍的孩童和漫步的市民,清澈的氵皂河水穿城而過,為城市平添幾分優雅與活力。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臭水渠”?針對氵皂河汙染一度影響百姓生活、制約區域發展的突出問題,西安市按照“四庫聯調、清水進城、河園同建、以河代庫”的思路,實施氵皂河綜合治理工程,實現了秦嶺北峪清水歷史性進入氵皂河,潤澤一方。

隨著昔日“臭水渠”蝶變為“生態河”,如今人們關於氵皂河的美好記憶將從這條生態河重新開始,巨型玻璃魚池、大型音樂噴泉、水清岸綠、親子樂園……超高人氣,讓這裡成了市民心中必打卡公園勝地。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是李白詩句中的送別場景,但灞河也一度被汙染。隨著灞河溼地公園落成,初秋的涼風吹過灞河河畔,波光粼粼讓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兩岸綠意盎然的景觀帶,灞河口地表水Ⅱ類水質,讓灞河一步步回到“最初的美好”。

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興。氵皂河、灞河的變身只是西安市治水的一個縮影。依託全域治水、碧水興城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西安透過岸上、岸下一起抓,大河、小河一起治,將渭河提升為“千里最美家鄉河、一方水域生態區”,併成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生態公園之一。

2021年,為實現治水成果全民共享,一條以滻河、灞河、渭河、灃河已建成的堤頂路和S107環山旅遊路為基礎,集騎行、步行、觀光、休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慢行系統——“三河一山”綠道亮相在市民身邊,山水環繞、滿目皆綠、“道”處是景,市民騎行、漫步、露營,徜徉在山水之間,無比愜意。

隨著水環境不斷改善,昆明池、渼陂湖等水生態修復已形成水面5000餘畝。渭河城市段、灞河左岸、灃河金灣、潏河樊川湖等一批全域治水重點專案建成開放,一幅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畫卷正在市民眼前徐徐鋪開。

秦嶺:

智慧大腦 助力“淺綠”變為“深綠”

今年40歲的惠小春是西安長安區秦嶺保護局的一名專職網格員。她在秦嶺山腳下長大,對秦嶺山有著深厚感情。“這些年秦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很多野生動物也頻繁現身,跟遊客偶遇,這才是我們的秦嶺山啊!”惠小春說。

惠小春管轄的區域涵蓋灤鎮鴨池口村和橋樑寨村19個小組。平日裡,她帶好巡查工具、背上裝有記事本、筆、宣傳資料、水和乾糧的雙肩包,騎電動車檢查亂搭亂建、亂採亂挖等“五亂”現象,發現違規情況立刻上報。

“到鴨峪巡查得步行爬山,來回一個多小時,有的小路不好走,不小心摔倒,胳膊、腿就會被樹枝幹草劃傷。”惠小春告訴記者,冬天下雪時,為確保安全,通常他們三人一組上山巡查。除了日常巡查外,網格員們還要對遊客開展秦嶺保護宣傳和引導。

為守好這青山綠水,西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透過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及環境問題整治工作。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西安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四級網格管理體系,組建有1112名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出臺網格化管理實施辦法,啟動實施“數字秦嶺”建設,初步實現秦嶺區域“空天地人”全方位管控,營造出“人人知秦嶺、人人愛秦嶺、人人護秦嶺”的濃厚氛圍。

隨著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秦嶺山中,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持續改善,羚牛、林麝、金絲猴、斑羚、黑熊等國家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西安市氣象局日前釋出的研究報告,秦嶺區域西安段植被指數明顯增長,其中2020年達到近21年來的最高值,秦嶺生態環境已由“淺綠”變為“深綠”。

青山碧水春常在,白雲生處有人家。優美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堅定了西安人建設美好家園、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的決心和信心,秦嶺保護深入人心。

記者從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瞭解到,為守好秦嶺好生態,西安市在秦嶺沿線縣區設立保護站,透過智慧管控系統24小時管護,並結合地面調查、熱感應、遙感監測、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形成一體化的動態監測網路。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建成12個智慧化保護站,打造了子午峪、小峪、湯峪等一批治理樣板。按照“人防、技防、物防、聯防”要求,目前已基本完成“1+7+N”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秦嶺保護正逐步實現全區域可視、全過程可查、全方位可控的智慧管控模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有了“智慧大腦”,秦嶺生態保護的預測、預警、預防、指揮,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市民遊客行走在秦嶺峪口,看著青山綠水相互交映,聽著溪水潺潺歡快流淌,頭頂藍天白雲,感覺特別愜意……這是西安守護綠水青山的縮影,也是西安生動的生態美麗畫卷。

增綠:

開窗見景 讓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在藍天白雲青山映襯下,一個個“綠肺”正在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近年來,以打造優美、生態、特色的城市綠地為目標,西安透過規劃建綠、改造添綠、點上插綠等方式,不斷完善提升城市綠化品質。

天氣晴朗時,在杜陵遺址綠地公園,搭起一頂頂五顏六色的帳篷,市民們三五成群在摺疊椅上聊天,享受水果、點心,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親近自然,浪漫、舒心又愜意。

“藍天白雲青草地,家門口就有這麼讚的綠地,讓我幸福感油然而生。”家住曲江的劉女士來西安生活已有十多年。閒暇,她經常會帶孩子到附近的公園玩耍,既讓在城市忙碌的自己有短暫的返璞歸真,也讓孩子置身於大片綠地、親近大自然,“有一種詩與遠方就在身邊的感覺”。

2021年,幸福林帶地上景觀綠化和地下商業首開段建成開放後,這條綠色林帶既很好地裝點了市民生活,又讓大家有了休閒新去處。“吹著晚風,穿行在西安幸福林帶的密林裡,這就是‘幸福’的模樣。”家住東方社群的市民胡怡說,下班後和家人走在幸福林帶裡,滿眼都是綠色,感覺非常舒服。現在只要有外地朋友來西安,除了大雁塔、回民街等,她也會帶朋友打卡幸福林帶、曲江池……“吸引朋友們的除了景點,還有更加精緻的西安生活。”胡怡說。

一座城市的“顏值”,不僅體現在高大上的規劃建設中,也體現在細枝末節的設計上。景觀綠化的配套就是城市“顏值”和氣質最細緻的體現。西安市大力實施綠道建設和公園建設,透過綠道將點、線、環、面等城市生態板塊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景觀體系。

長安公園、樊川公園、灞橋生態運動公園、秦漢新城渭河溼地公園、曲江大華社群公園等相繼建成開放,截至2021年4月,西安的公園總數已達到132座,綠道總長度已超過1100公里。花園之城、多彩西安已初步顯現。對於市民來說,出了家門就是公園,城在園中、開窗有景的美好期盼已悄然變為現實。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高樂 圖:首席記者 王健 責編 楊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