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由 黃欣偉 發表于 遊戲2023-01-07
簡介當然,城市友好還有另一個角度的劃分法,即按照不同人群的友好法則來因人(群)而異:包括各地已經紛紛出臺各自的老人友好、兒童友好、婦女友好、弱勢群體友好、外來人群友好、遊客友好等標籤,也可能在共同湧入&各自探索的大潮中,未來會形成縱向的

安徽大市場會拆嗎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現在回顧半年前的2022年5月,在上海“當時的心思還在別處”的時候,共青團中央聯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其中提到了:青年發展型城市應對青年發展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在10月份的上海城市更新大會上,也有專家提出“上海(發展)要從城市美好向城市友好轉化”的觀點。

友好這個詞可能在未來越來越多地被提及,

雖然一時找不到其首發何處,也找不到其官方的標準定義,但不妨礙城市以“先實踐再總結”的方式進行探索。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一、友好型城市是城市更新的高階階段

即使以一個市民的視角和感覺,碎片化地回顧過去十年的上海發展,倒是也認同上海的下一輪城市更新,的確需要從城市美好轉化為城市友好。

將城市的進化比喻成一個人的成長——

過去十年,上海完成了從形象上的整潔和妝容;

未來十年,上海或許要從內涵上提升氣質修為。

看起來一兩句對仗可以涵蓋,但在城市發展從整體戰略到微觀作業,其中的各種艱難、曲折和應對想必是一言難盡或者說一言根本無法蔽之。

先看過去十年的上海形象整潔。

市民肉眼可見的關注點可能有兩層:

一是宏觀層面會關注那些看得到的地標,歷經城市更新之後的模樣;二是微觀層面身邊那些“每天走過路過”的場景,經過街區或社群的微更新之後,形象變了之後的功能有無拓展,環境有無更好!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作為從業者或者至少是行業的觀察者而言,還會關注上海城市更新的第三個緯度,即過去這些年的更新專案,他們今時今日的生存狀態如何?這是肉眼可見新舊之外的另一個角度,即預判本輪城市更新的生命週期。

畢竟,不同人的不同立場有不同的觀看角度,但就算不關心城市更新的昨天,那麼也會本能關注其今天(和昨天)的變化以及明天(是否可持續)的問題。

2022年的上海和2012年,當然變化翻天覆地。

從一個城市的外在相貌轉型升級到內涵修養,

城市友好的確是城市更新的高階階段了:且不說一個沒有靈魂和思想的皮囊經不起“回合”,如果這種以友好為紐帶的城市泛關係網(包括城市對外的相鄰城市,對內的區域、業態、社群和居民)都不可持續。

沒有情誼也就沒有生意。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二、一千個城市有一千種友好

但就像城市更新(在不同城市甚至街區之間)沒有標準答案可完全複製一樣,城市友好或者說友好型城市也需要“三因”,即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從一個城市的宏觀友好戰略,在實施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表現上也應該有不同的展現首發和效果。

所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城市更新的初級即扮美階段已經開始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之前房地產業的“豪宅抄星河灣、小鎮駁樣歐洲”的拿來主義,在城市更新的低頻階段雖然也有體現,但覆蓋範疇已經有所降維,也可以說城市更新已經是房地產的高階進化階段了。

所以,上海的城市友好“和杭州不同和南京不同”才是正解,即使有“長三角發展一體化”的高高在上,各個城市基於自身的歷史、現狀和方向,在城市友好的表現方面,不說截然不同至少也應該各有側重吧!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當然,城市友好還有另一個角度的劃分法,即按照不同人群的友好法則來因人(群)而異:包括各地已經紛紛出臺各自的老人友好、兒童友好、婦女友好、弱勢群體友好、外來人群友好、遊客友好等標籤,也可能在共同湧入&各自探索的大潮中,未來會形成縱向的專屬人群友好標準,只是“在細分之下的標準化”,是否會更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呢?

當然,就像城市更新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和受益,城市友好也不可能對所有人施恩並感受到“給的就是我想要的”這般精準友好,標準化再細分也是標準化,所以城市友好需要在操作者的儘可能細分研究和受眾的適可而止之間找到平衡點。

不論是以城市或地區範疇的友好疆域劃分,還是以專項人群為標籤的特殊群體劃分,兩種城市友好的劃分方法並不矛盾:

一定程度上說縱深劃分更有利於形成各種專項人群的友好標準,透過“硬”的城市設計和建設,給到“軟”的各種人群以受惠。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三、既是針對也要相容

進入城市友好的微觀領域,目前正呈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學術浪潮。

把城市友好這個泛領域化整為零,轉化為上述對於專項人群的針對性友好標準,可以想象的是,以“友好”為字尾的各種提法,會在不久的將來,在耳目可及的範疇裡不斷被聽到、被談及、被看見、被呈現,做好視覺被轟炸的準備吧!

坊間也不斷開始聽到了各自在探索過程中出臺的專項人群友好標準,包括泛泛而談也包括專項深入的研究。

僅以最受到關注的兒童友好為例:

目前“一米高度看世界”被廣泛認同和傳播,在硬體作業中體現為:

有的社群引進適合少兒使用的平衡木、攀巖牆,讓孩子更好參與戶外健身;有的城市將學校周邊道路改為單行線,保障孩子步行安全。大到學校、公園、醫院,小到一桌、一椅、一床,兒童成長的細節需要被關照。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當然,也體現在軟體配置:

從發展環境看,兒童用品是否環保可靠,網路安全防線能否築牢;從公共服務看,嬰幼兒照護是否到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量是否足夠;從社會政策上看,“雙減”怎樣落地見效,“三孩”配套支援措施如何完善等等

有針對性固然可喜,但因為社會是由不同人群相間而成,所以在強化“友好”的針對性同時也要適當關注其相容性,若對一方友好的代價是對另一方的不友好甚至犧牲,勢必會重複過往那麼多政策善意在執行中被走偏走歪的哭笑不得。

相容性不是不細分,而恰恰是建立在充分細分和針對基礎上的跨人群友好緩衝帶,

比如在強化兒童友好之上的老人兼顧,比如在強化弱勢群體友好之上的普通人可接受可讓渡,說到底這部分兩種甚至多種人群相交的陰影面積,需要提供一個各方可以接納和相處的“低保”空間和設計帶。

城市更新N部曲之65:接下去,上海開始談友好

如何提升一個城市的氣質和內涵?

不同眼光和立場有不同的答案,不同手法和方案有不同的應答。

說到底,

這些看法和答案最終的取樣:來自客觀現象、資料涵蓋充盈、解決方案討巧,最終能夠實現少數服從多數(多數接納少數)的良性閉環

就上上大吉。

只是,在不同城市更新的階梯上,對於城市友好要有分步走的耐心和正確路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