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遊戲2023-01-03
簡介伊斯特伍德 著,袁銘鈺 譯譯林出版社,2022-2正在上班的你,盯著電腦螢幕,游標在閃,你頭腦一片空白,你看了看時間,下午3點半,離下班還有一會兒,工作還沒有完成,你轉頭,盯著灰色的資料夾發呆,整個人似乎被吸入了資料夾深不見底的灰色裡

金枝玉葉的記錄卡怎麼寫

“開學綜合徵”上了熱搜,小朋友們突然發燒、失去食慾、失眠,以此逃避開學,每週末過後要上班的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的格子間裡,或是不停地奔波在出差的路上,日復一日地做著同樣的事情、看著同一塊螢幕,就算摸魚也是開啟短影片軟體,機械地重複著滑動點選。

看書並不比刷短影片更高階,但是不失為一種生活節奏的調劑。這份摸魚書單中的文體眾多,有傳記、短篇小說、隨筆、遊記、藝術評論。它們都遠離現實,即讀即停,讀來沒有任何負擔。這份摸魚書單將會從研究無聊開始,交叉介紹生長於現實或想象中的小書。不追求有用,希望這些作品可以帶給你輕盈的愉悅。

《我們為何無聊》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加] 詹姆斯·丹克,約翰·D。伊斯特伍德 著,袁銘鈺 譯譯林出版社,2022-2

正在上班的你,盯著電腦螢幕,游標在閃,你頭腦一片空白,你看了看時間,下午3點半,離下班還有一會兒,工作還沒有完成,你轉頭,盯著灰色的資料夾發呆,整個人似乎被吸入了資料夾深不見底的灰色裡……

正在看電視的你,從某一秒開始,突然無法集中注意力,你看見螢幕上的人物和景色在變化,身邊的伴侶似乎也看得入迷,這些拼湊起來的影像你說不上是喜歡還是厭惡,或許你僅僅是“沒感覺”,你想看看進度條,它還有多久結束。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時刻,你被一種叫“無聊”的情緒擊中,它無所不在,甚至黏稠得難以擺脫。你是否仔細地想過,你為何會感到“無聊”?

這本《我們為何無聊》是一本研究“無聊”的專著,讀它的時刻,你一定不會感到無聊,甚至時常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這本書其實在為“無聊”正名。最重要的觀點之一是,當我們感到無聊時,其實我們在尋找意義與慾望。當一切都是週而復始,如同日夜交替和四季更迭,生活並不痛苦,但是卻令人空虛——或許,你會想起梭羅那句“大多數人生活在平靜的絕望裡”。

換個角度,無聊是對人生的意義的召喚。當我們理解這一點,或許就能找到應對無聊與空虛的方法。當我們擁有足夠的好奇心,有了足夠的勇氣審視內心,在必要的時刻學會控制與深呼吸……無聊的世界或許會展現出另外的模樣。

《夢的宇宙誌》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日] 澀澤龍彥 著,蕾克 譯新民說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11

關於玩具、關於天使、關於世界末日,這位影響了一代日本文壇名家的文化學者澀澤龍彥有一肚子話要說。《夢的宇宙誌》是一本奇特、豐富、滿足最純粹的好奇心的隨筆集。目錄的排版和設計就把讀者拉進一個詭譎的夢境中,混亂,黑暗,但是如此迷人。

澀澤龍彥的知識範疇跨度之大令人震撼。歷史和幻想、藝術和古籍、傳說與心理學在他的筆中都信手拈來。這種令人慾罷不能的閱讀感受,正如一位豆瓣網友的描述,同《奧秘》和《飛碟探索》帶給孩童的感受相似。《夢的宇宙誌》的質感,在我看來很像一次令人眼花繚亂的博物館展覽。帶著一種逛展覽的心態隨著澀澤龍彥的娓娓道來,他腦海中令人眼花繚亂的展品一件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離幻想越近,離現實越遠。讀罷最後一章,合上書,像是從漫長的午睡中醒來,久違地感受到了現實引力帶來的眩暈。

《敬啟,料理之神:到海邊,進山裡,去森林,在小鎮》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日] 小川糸 著,呂靈芝 譯中信出版集團,2022-8

帶著美好的期待翻開這本書,果然不失所望。如書名所說,這是一本講料理的書,不單是講料理的樣貌和味道,更講料理的製作者的心境。

《山茶文具店》的作者小川糸走訪了世界各地具有特色的餐廳和人家。有特色的餐廳少不了特立獨行的廚師,親自趕海捕捉食材、將餐廳開在海島上的廚師,在製作蛋糕時一直盯著烤箱的麵包師。小川糸在每一篇文章裡有意去挖掘這些美食創作者在製作料理過程中的內心活動。在她的筆下,一顆對食物虔誠且充滿溫暖的心也是料理中非常重要的原料。

除此之外,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作者著力描繪的圖景。在《地球味的刨冰》一章中,小川糸將天然冰塊從場地準備到運輸儲存的全部製作過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其中還特意寫到了由個人記錄的氣候變遷,提醒著我們歷史正在發生。

其中也不乏收集食材的場景,比如捕捉到廚師只見過一次的華麗蛸,這樣的小小奇蹟,也帶來了一絲慰藉。充滿畫面感的文字與實地拍攝的圖片,讓人得以暫時拋開那些沉重的現實,徹底放空,遊歷在一個個自得其樂的小世界,畢竟吃這件事,永遠是最重要的。

《我成長的音樂時代》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日] 大友良英 著,尹寧 譯明室Lucida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5

本書是日本音樂家大友良英的自傳性音樂隨筆集。大友良英是日本新即興音樂和地下音樂的代表人物。這麼說你也許會感到陌生,實際上你可能早就熟悉了他的作品,比如電影《花束般的戀愛》、電影《女人,四十》的配樂。

不是所有的音樂家都像天才莫扎特一樣自幼便能完美地彈奏作曲。大友良英小時候是音痴,不識譜也不會樂器,在音樂課上縮成一團。不過,他仍喜愛音樂,是“聽到音樂就會隨之起舞的孩子”。音樂之於大友良英,已不只是喜歡與否,而是“與個人記憶糾纏不清的東西”。這樣也不難解釋為什麼一本以介紹聽過的音樂為初衷的書最終變成了一本自傳。

一個音樂家的背後是一群音樂家。阿部薰、巴里·蓋伊、池部良、暴龍樂隊、山下毅雄……書中提到了將近500位音樂人,每一位都參與塑造了大友良英。這本關於音樂和人生的書,既有描寫孩童心理的內容,也有對於音樂的反思,比如藝術世界評判音樂家的法則、音樂教育是否該規訓小朋友用統一的方法和情感歌唱等。

在沉悶的辦公室裡讀此書,就像坐上時光機,你會看到大友良英的青春歲月,也將透過他的眼睛認識60—70年代的日本大眾文化,比如那時候在孩童間流行的“掀裙子運動”、為人津津樂道的世博會、傳入日本的搖滾和爵士樂等。上班無聊了,就讀一兩篇大友良英的故事,聽其中“左右了人生”的音樂,絕對不愁歌荒了。

《烏有貓》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餘幼幼 著樂府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11

《烏有貓》的書名總會讓我聯想到“子虛烏有”這個詞。整本小書的想象力過於豐富,以至於我讀完分辨不清作者在書裡提到自己撿到的那隻貓究竟是真是假。在這本書裡,貓這種現實中就已經令人捉摸不透的生物變得更加奇幻:把貓種子撒在土裡,春天的時候就會收穫無數只貓——試問,哪個打工人能拒絕這樣的誘惑呢?

養貓人士看到這本書裡描述的內容會覺得非常親切:追自己尾巴的貓像是一個永動機、揉貓肚子的時候貓就燒起了開水、貓是流體而非固體……這些帶有奇幻色彩的描述讓我從嚴肅的文字工作中脫離出來,躲在這個由神奇貓物語組成的奇妙世界裡稍微喘一下氣。

這些天馬行空的文字同時也是溫暖的。形容流浪貓的時候,作者說:“從土裡長出來的另一些貓,喜歡上了人,卻不想離開土地。”“會有一些愛貓的人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給它們帶來吃的和喝的。既不餓肚子又能到處行走,那些貓便永遠留在土地上,時刻與泥土保持著緊密的聯絡,就像很多人眷顧自己的家鄉。”我看了一眼坐在辦公室書櫃上的姜哥,感嘆自由又不餓肚子的日子無論對貓還是對人來說,都是幸福的。

《時間雜談》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 著,王燕平 張超 譯譯林出版社,2022-5

人們對時間總是擁有很多想象,大到時間究竟是否有盡頭,它又是否可逆的,小到微生物如何感知時間,打卡上班最早能追溯到什麼時候。這些問題在《時間雜談》裡均有得到解答。

這本書裡沒有解答太過高深的問題,更多的是以“冷知識”的形式向讀者科普關於看不到、摸不著的時間有關的各類雜談。《時間雜談》這本小書沒有長篇的章節,全書由各種短小的片段組成,內容有趣又不至於讓人沉迷,是上班摸魚的最佳讀物。

在摸魚時看這本書,你會了解到成年人每次眨眼平均用時四分之一秒,所以在清醒的時候,我們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閉著眼的;你會發現當我們用望遠鏡觀察天上的星星時,實際上是在回望過去的星星;你會訝異於在金星上,一天比一年還要長。總之,你大概會了解很多看似無用但能為生活增加一些趣味的知識。

妄圖一次性瞭解有關時間的一切無疑是奢望,而透過碎片的時間不斷拾起有關時間的散落的知識,不失為是一種好的選擇。

《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以色列] 埃特加·凱雷特 著,樓武挺 譯浦睿文化 | 湖南文藝出版社,2020-7

有沒有可能,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你開門一看,原來是老闆,他大喊:“給老子交工!”然後,你發現老闆的胖手是個滑鼠,於是你好奇地按了按滑鼠右鍵,發現老闆的臉竟然變成了選單欄。在你剛要點選刪除選項時,你突然想:不對,也許揍他一頓再刪除更解氣,還是說我可以更改老闆的屬性讓他給我漲薪?

好吧,以上在書裡都沒有。只是看完這本書,的確會讓人很想學著作者編一些白日夢般的故事。

有多久沒有大開腦洞了呢?現實像沼澤一樣拽著我們。在忙碌的日子裡,許多人似乎早就習慣了守規矩。規矩可以省事,好讓大家在省下的時間裡可以像灘塗上的魚一樣懶惰地搖動身體。而這本短篇小說集搞怪有趣的設定像活潑的海浪,試圖把你捲回想象力的海洋。

你會來到謊言之境——一個彙集了謊言中虛構人物的世界。你會認識一條能夠幫人實現3個願望的金魚。如果有歹徒把槍抵在你的腦袋上,讓你講故事,你會講什麼故事呢?人可以被拉開拉鍊變成另一個人嗎?書裡的一些情節可能讓你感到莫名其妙,但也許正因如此,平淡生活才變得奇妙吧。

《藝術的金枝玉葉:西方繪畫》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李樹波 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6

若想了解繪畫的發展歷史,《藝術的金枝玉葉:西方繪畫》是極佳的入門讀物。作者李樹波結合當下的眼光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曉暢的語言,勾勒出自史前時代到超現實主義的“金枝玉葉”。

我們常說藝術史是被建構的。若一味構建話語而脫離藝術本身,史敘藝術難免落於窠臼。對此,李樹波認為,理想的藝術史應當像一座植物園,“讓藝術的樣本回到它的風土中,讓其枝葉和社會環境之間的互文變得清晰”。從繁重的工作中偶然抽身,翻開這本書,就像在逛一座關於藝術的植物園,令人神清氣爽。

本書將繪畫的發展濃縮為數個關鍵的時刻,巧妙地將“歷史”轉化為“故事”。在影象與文字的交織敘述中,文藝復興的世俗景觀、威尼斯的光影變幻得以展現,巴洛克的動態運動、印象派的狂歡筆觸也真實可感。我們進而得以體會:藝術並非不可觸及之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另一面,蘊含在我們的情感、思索與潛能之中。

《浪遊記》

拆書幫|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王愷 韓松落 尼佬 著培文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5

在所有人都執迷“遠方”的年代,還需要“遊記”嗎?

我們的“遠方”會被瞬間轉譯成“目的地”,於是我們一頭扎進社交網路裡:人們嚴絲合縫地計劃和分享各自的遠方,圖片和影片會告訴你哪裡有美麗的風景,文字會告訴你哪些地方“必去”,拍照的角度在哪裡最合適,什麼時候的落日最美,什麼時候的雲海最磅礴,什麼樣的季節最適合出行,哪家店鋪的食物最棒,哪裡的民宿最有趣……

停下來的某一秒,你是否思考過,事實上旅行從來不是做題,它沒有標準答案。

急匆匆往前走的時代,《浪遊記》出現得恰到好處。王愷、韓松落、尼佬3位作者共同協作,交上了一份彌足珍貴的“集體記憶”。這些記憶屬於3位作者,也屬於我們和他們共同經歷過的時代。他們寫城市——蘭州、宜昌、佛山、雲南邊陲的小城等,也寫城市裡遇到的人與事,當然,最重要的主角是他們自己。

正如作者王愷在後記中所說,這本書“哀傷而真誠”。瀰漫在字裡行間的,似乎是轉身面對逝去時光時的不忍,那裡有翩翩的少年,有熙攘的街巷,有西域的晚霞,有奔湧向前的江與河……

當我們覺得“困在”當下,無比渴盼遠方的時候,這本非典型遊記是一次極好的回望。它不提供既定的遠方和標準答案,但它的文字,足夠攪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重新發現屬於自己的遠方。

就像後記裡王愷所說:“沒有一次旅行,不是回到故鄉。”

(原題為《有了這份書單,我理直氣壯地摸魚》 來源 新週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