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由 農村大眾 發表于 遊戲2022-12-29
簡介1982年,電影《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全國掀起一股習武熱潮,這在樊慶斌心裡激起千層浪花,散發出無數漣漪——“學武不學文,還是要吃虧,應該創辦一個正規的新式武校,承載學生武術抱負的同時進行文武綜合教育,未來讓更多的人領略中國武術的魅力

人到臨死時都怕死嗎

“走進我們學校,聽到最多的不是練武聲,而是讀書、授課聲。”12月3日,鄆城縣宋江武校創始人、校長樊慶斌介紹,作為一所全國知名的武術學校,宋江武校文武課程的時間比例卻為6比4。

樊慶斌說,這是數十年來定下的“規矩”。1985年建立宋江武校以來,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逐步定下“文武並進”的教學方針,將學生“送”往各大高校、體育隊,將中華武術“推”向全世界。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樊慶斌。

“應該創辦一個正規的新式武校”

“水滸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樊慶斌介紹,受水滸文化的影響,人們忙時務農,閒時習武,民間“武術高手”比比皆是,1958年出生的他七歲便拜師學習大洪拳。

樊慶斌肯下功夫,用腳踏車一趟趟“丈量”著與師父家並不近的距離。“日子很窮,好在練武不需要什麼場地條件。”樊慶斌說,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他的武藝逐漸高超,但武術並不能為他提供一個穩定的“飯碗”——高中畢業後,他種過地、開過拖拉機,還跟隨馬戲團四處表演過。

1982年,電影《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全國掀起一股習武熱潮,這在樊慶斌心裡激起千層浪花,散發出無數漣漪——“學武不學文,還是要吃虧,應該創辦一個正規的新式武校,承載學生武術抱負的同時進行文武綜合教育,未來讓更多的人領略中國武術的魅力。”樊慶斌與幾個習武的“老交情”一拍即合,決定辦學。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當資金成了第一道坎,樊慶斌說:“籌款的艱難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幾人騎著腳踏車,從鄆城、鉅野、梁山到河北、江蘇,行程幾千公里,跑了一百多個村莊,四處“化緣”,寒冬臘月踏雪趕路,三伏天被咬得滿是疙瘩,而求助的人群中,不乏袖手旁觀與冷嘲熱諷者。

用樊慶斌的話說,少年時期習武吃的苦,為他此時的堅韌奠定了基礎,幾人中只有樊慶斌和劉國慶堅持了下來。1985年,他們籌得幾萬元,在縣城的一片荒地上,一座容納300人的三層教學樓建起了。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宋江武校建校初期的學生在練功。

助推中華武術“走出去”

十年磨一劍,1994年是宋江武校開始招生的第十年,這一年的2月9日,宋江武校選送的節目《狗娃鬧春》登上了春晚舞臺。提及此事樊慶斌至今都很激動,“那次更堅定了我將武術國粹推向全世界的決心。”

自此,宋江武校建立起“狗娃”藝術團,探索武術更豐富的演繹形式。樊慶斌說,當一群人的奮鬥與國家榮譽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無盡的動力。狗娃藝術團先後參加了世界婦女大會、迎港澳迴歸等國際和國家級慶典演出百餘次,多次赴美國、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家演出。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地球奔跑》節目上,我校學生在陣型中最艱苦的位置。”樊慶斌說,感動於孩子們的付出,《地球奔跑》節目中使用的地球模型後來被贈送給了宋江武校。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地球奔跑》節目。

近些年,宋江武術學校推出系列“武術+”,相繼成立足球、輪滑、攀巖等專業,選拔擁有武術功底的青少年同時學習其他專案,樊慶斌說,“武術+”或將更好地推動武術“走”向世界。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宋江武校。

將文化滲透在武術教育中

在發展武術教學的過程中,秉著培養一批“能文能武”人才的初心,宋江武校在發展中定下了“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養文、文武並進”的教育方針,但執行並不容易。

“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很多純粹是奔著武術夢想來的。”樊慶斌說,一些學生和家長認為他們本來就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才選擇這裡,怎麼又要拿出這麼多時間學文?

樊慶斌的想法始終沒變,甚至提高了對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僅規範了文武教學時間比重,師資選拔越發嚴格,考核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我們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考上名牌大學,遙遙領先於其他武術學校。”樊慶斌很驕傲。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文化課堂。

樊慶斌認為,升學率的提高,也離不開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思想教育。“我們要培養出忠誠、乾淨、有擔當的接班人。”他說,宋江武校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教材引進課堂,並設立了傳統文化辦公室,把對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納入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武術道德和正確的三觀。

在實踐中,樊慶斌逐漸論證了教學方針——學校現有來自全國 20多個省市和國外學生 3600 餘名,先後向國家隊、省專業隊、各大體育院校輸送學員 3800 多名,進入國家武英級和運動健將行列的百餘名。併成為全國十大名武校之一。

即使如此,樊慶斌始終有很強的危機感,他說,要獲得更長久發展,依託武術發展文旅、延伸產業鏈是條路子,水滸好漢城應運而生。據介紹,水滸好漢城以水滸文化為內涵,集文化體驗、武術研學、大型演藝等為一體,打造集遊客集散、智慧旅遊、文化創業、生活休閒為一體的全旅遊鏈條,以推廣武術文化。

這位農民把武校建在“水滸故里”,“文武並進”桃李遍四方

水滸好漢城。

“當然,這一切最終還是會回饋給教育事業。”樊慶斌說,以文化滋養武術育人,以文旅帶動武校長久發展,只有“文武並進”,“百年名校”的奮鬥目標終將實現。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周桐 通訊員 楊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