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上海:人防工程被“喚醒”改造再利用成趨勢

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遊戲2022-12-02
簡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中心城區建造大量人防工程載體——“防空洞”,因建造標準較低,不少已失去原有功能,有些工程結合居民需求,改造成公益性服務場所

人防工程可以做商業盈利嗎

力求戰備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人防工程被“喚醒”改造再利用成趨勢

民防工程也稱人防工程,包括為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防空指揮、醫療救護等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以及結合地面修建的戰時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如今,不少人防工程“身兼多責”,被改造成商場、餐廳、旅館、倉庫、廠房、停車場等各種平時可使用的空間,拓展了地下人防工程的使用範圍,力求戰備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位於松江的廣富林文化遺址湖面下,“藏”著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湖底民防工程,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地下相容停車,地上覆合應急避難場所。寶山白玉蘭廣場經過整體改造,開發為“地下民防工程+民防科普教育基地+地上綠化”的綜合性專案。建成後將提供民防科普教育基地、國防教育、社群服務等功能。

結合近年來上海推進的架空線整治,一些地下空間得以重新利用。在徐彙區肇嘉浜路綠化帶下方,有一段上世紀70年代設計並建設的防空洞,已“沉睡”近30年。作為人防工程的設計方——上海市政總院再度接手,將廢棄空間改造為中心城區的綜合管廊。改造後,地下空間既有管線敷設時進出管廊的功能,也有巡查人員出入和逃生功能,還兼有電氣裝置間的功能。

業內人士表示,與近年來新建的人防工程不同,上海中心城區存在不少老舊防空洞,因建造年代久遠導致體量小、標的小,很少有大型設計院參與整體規劃設計,更加考驗基層治理和持續運營能力。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中心城區建造大量人防工程載體——“防空洞”,因建造標準較低,不少已失去原有功能,有些工程結合居民需求,改造成公益性服務場所。

人防工程的改造利用不僅發生在上海。從全國來看,越來越多人防工程改造再利用已成趨勢,但空間可持續運營能力仍待探索和突破。“從宏觀層面看,不少城市的改造專案由政府部門牽頭,建造和維護成本較高,而利用率卻有限。從可持續角度來看,空間運營維護有待多方參與,達到空間供求的平衡。”一名建築領域專家表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