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樊錦詩:擇一事而終老 心歸處是敦煌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遊戲2022-10-15
簡介更何況,敦煌石窟裡的壁畫和造像令樊錦詩念念不忘,她堅信,自己是喜歡敦煌、喜歡莫高窟的

什麼是大哥背行囊

一個人做點事情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成一件事。樊錦詩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護、研究、弘揚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樊錦詩覺得,能與莫高窟相伴一生是件幸福的事。眼下,80多歲的她依舊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編寫《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9窟考古報告》上。這份歷時十餘年編寫的共計30多萬字的考古報告有望明年出版,將成為繼《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後關於敦煌洞窟的又一份“檔案資料”。

樊錦詩:擇一事而終老 心歸處是敦煌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本文圖片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與敦煌莫高窟結緣,是一次偶然的選擇。1962年,是樊錦詩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按照北大歷史學系考古專業的慣例,畢業班學生可以選擇到全國各地的文物單位參加畢業實習。

“當時有不少同學都想選擇敦煌,因為莫高窟在大家心目中是中國佛教石窟寺遺蹟的典型。”樊錦詩回憶說,對自己而言,敦煌同樣是內心格外向往的地方,“敦煌那麼遠,如果能趁著畢業實習的機會去看一看,正好可以了卻一樁心願。”

讓樊錦詩沒想到的是,最後的畢業分配,自己被分配去了敦煌。

那個年代,“只要國家需要,就願意無條件服從”似乎成了每一名學子共同的價值追求。更何況,敦煌石窟裡的壁畫和造像令樊錦詩念念不忘,她堅信,自己是喜歡敦煌、喜歡莫高窟的。

1963年的畢業季,一個瘦弱的年輕女孩背起了厚重的行囊,滿懷希望地登上開往西部的列車。她就是樊錦詩,那年25歲。

樊錦詩:擇一事而終老 心歸處是敦煌

2015年5月,樊錦詩在莫高窟第272窟做早期洞窟內容調查。

敦煌的美震撼人心,敦煌的苦卻令人膽寒。

“初見敦煌,驚豔無比。可只有真正留在這裡才知道,洞內是神仙世界、藝術殿堂,洞外卻是飛沙走石、黃土漫天。”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樊錦詩感慨,和北京、上海相比,這裡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

當年的莫高窟幾乎與世隔絕,沒有現代交通工具,從莫高窟去一趟敦煌縣城,要走大半天的路。當時的敦煌就是一個小鎮,半個小時就能走完,城裡只有兩個百貨商店,還有一個糖鹽局。樊錦詩記得,那時,大家住土房、喝鹹水,還要在洞窟裡臨摹壁畫、保護修復、調查內容、研究文獻。

為什麼在被世人遺忘的沙漠裡會產生如此輝煌的石窟藝術?為什麼敦煌彷彿被遺棄在此長達幾個世紀?這些由壁畫和彩塑營造而成的佛國世界曾經是什麼面目?……這些問題每天都縈繞在樊錦詩的心頭。

“也許,我傾注一生的時間,也未必能窮盡它的謎底,但我依然要向前走。” 此後的50餘年,樊錦詩再也捨不得與敦煌說再見,她整日穿梭在石窟裡,與古聖先賢隔空“對話”。

就是這樣,樊錦詩走遍了莫高窟的所有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2011年,她歷時40年主持編寫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正式出版,被譽為國內第一本具有科學性和學術性的石窟考古報告。

隨著時間流逝,樊錦詩逐漸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她說,“來莫高窟的遊客數量激增,有可能讓洞窟的容顏不可逆地逝去,壁畫漸漸模糊,顏色也慢慢褪去。”

20世紀80年代末,一個偶然的機會,樊錦詩接觸到計算機技術,她敏銳地感到,這或許是莫高窟得以永久儲存的一個機會。

經過30多年的探索,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集數字採集、安全儲存、有效管理等多項不可移動文物數字化技術規範和標準,建立起系統的“數字敦煌”資源庫,數字敦煌資源不僅應用於莫高窟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更使敦煌藝術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樊錦詩:擇一事而終老 心歸處是敦煌

樊院長在洞窟內指導《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的編寫工作。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闢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欄目寫給樊錦詩的頒獎詞。

如今,敦煌研究院的每一個人賡續“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樊錦詩先生更成為“莫高精神”的傑出代表。回首過往,她總說:“此生命定,我就是個莫高窟的守護人。”

記者手記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是一代代莫高窟守護人的真實寫照。

20世紀40年代起,常書鴻留法歸國後,畢生致力於敦煌文物事業,被稱為“敦煌守護神”;段文傑在一次畫展上被敦煌壁畫吸引,開啟了一輩子對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和弘揚;樊錦詩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毅然接過兩位前輩手中的接力棒,默默守護著茫茫大漠裡的莫高窟。

只有去過敦煌、走近莫高窟的人才能感受到:莫高窟的清淨令人心生敬畏。從常書鴻、段文傑到樊錦詩,他們把生命完全交付給敦煌的流沙和千佛洞方圓百里上匆匆消逝的光影,在一種貌似荒寒的人生景緻中等待一個又一個莫高窟的春天。

敦煌文化屬於中國,但敦煌學是屬於世界的。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如何讓這些千年藝術瑰寶“容顏永駐”,成了一代代莫高窟守護人的共同追求。

如今,新一代莫高窟守護人正繼承先輩的遺志,賡續接力,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讓這顆世界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明珠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 | 王睿君

原標題:《樊錦詩:擇一事而終老 心歸處是敦煌》

推薦文章

  • 在家吃一個饅頭,去部隊當兵一頓居然能吃十幾個饅頭!

    但是在部隊就不一樣了,部隊每天都有很多高強度的訓練,每天除了早操,正常的操課還有雷打不動的體能訓練,每一樣至少都是一個三公里起步,很多新兵剛入營,面臨高強度的訓練體力跟不上,很容易拖後腿,而這個時候除了平時給自己多加練,既然訓練多了,就需要...

  • 初冬,在霧雨中,尋找前行的動力和方向

    初冬,在霧雨中,尋找前行的動力和方向雨水沒有跟銀杏樹商量,嘩啦啦的雨打落了一地的銀杏葉,有些葉子冷不丁的被打到,暈眩著飄落到地面...

  • 這“五找”,是男人出軌的主要原因

    總認為不到的就是好的,於是就想方設法和過去的所愛的情人聯絡和接觸,一來二去,做了不該有的事,有的是在特殊的時間、環境和條件下,舊情人因某種原因要相互往來,在此過程中,舊情復燃導致出軌,這種現象在男人身上表現得更為典型,因為很多男人是有初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