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由 靳仁爸爸 發表于 遊戲2022-10-10
簡介——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怎麼提問喜歡的人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是:請不要把“精確的提問”用在你女朋友身上,否則,後果自負。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很少,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大家都問得太少。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階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提問的好處

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資訊,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

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資訊,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獲得資訊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先跟你說說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機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原因很簡單。

第一,假如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比不說話的時候開心一點。

畢竟這世上只有“越說越開心”,從來沒聽說過“越沉默越開心”。

第二,回答問題的人覺得答問是給提問者一個好處,而人的心理是這樣構造的:他對你好之後會覺得應該接著對你好,這樣才自洽嘛。

提問當然不是完全不用考慮技巧,但跟周詳考慮提問技巧相比,先提問是件重要得多的事。提問是個正反饋,你提問越多,才會越有提問技巧,不提問就永遠沒有技巧。你能在岸上學會游泳嗎?提問的技巧將在後面為你一一道來。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提問的種類

大體上有四種:

介紹式提問:你好嗎?

映象式提問:我很好,你呢?

轉向式提問:用來開啟話題轉換話題時用。你怎麼看貿易戰?

跟進式問題:就是追問。

各種提問中,最能讓對方對你有好感的就是追問。

追問永遠是對的。追問,說明你對溝通真有興趣,仔細聽,注意力集中,確實關心對方講的內容,想知道更多。這是對於另一方最大的尊重。

誰會不喜歡這種提問者多一點呢?此外追問還有個巨大優勢,它順著問答流而下,自然而然,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事先準備,價效比極高。

不追問,你就等於是把免費午餐留在了桌子上。

但我要提醒你,有一種追問則要禁用。如果你不是哲學家,對方不是你的學生,那麼千萬不要採用蘇格拉底式追問。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這是當時全希臘人最尊重的神廟。這神廟頒下一個神諭,說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怎麼會最聰明,最終他大徹大悟:自知其無知,就比所有自以為知道的人都聰明。

蘇格拉底教育學生達到這種自我認識境界的方法就是問答,那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式的追問,直到學生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以為所知道的本為虛妄。這本身是極好的思維訓練,但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對方好感,那就完全背道而馳了。被你追問到被迫承認自己無知,正常人只會對你產生刻骨仇恨。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如何提問

提問時的順序跟場景有關 。

一種是從簡單輕鬆的問題問起,然後逐步轉移到相對敏感的問題。

這種順序比較適合用在合作性的環境當中,大家慢慢建立信任,反正有的是時間。

另一種提問順序是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更多資訊。這種問法比較適用於有一定對抗性的環境。

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則相當反直覺。

對方不傻,面對提問,他知道這是對抗性情景,已經將生理心理校準到相應狀態。你再跟他寒暄拉家常,套根本不存在的交情,營造一種我們是隊友的假象,將關鍵問題包裹在一堆無害的問題之中去套路對方,其實是對他的不尊重,也會被他一眼看穿。將心比心,別人套路你,被你看穿了,你心裡不會說別把我當弱智嗎?

所以,敏感問題該問就問,上來就問,不是說別人會有問必答,無論你用什麼技巧去問敏感問題,問不到答案總是常態。但跟把真實問題藏起來去套問相比,直接問的成功率更高,更節省雙方的時間精力,無論對方答與不答,你們彼此都有更多的相互尊重,哪怕僅僅是職業上的相互尊重。當然了,你最好也不要把事做絕,一上來就問最最最敏感的問題,一下子就殺死對話。稍微留點餘地就行。

提問的型別則跟你的目的有關。

你想對方發揮思想,就多問開放式問題;你想了解具體資訊,就問封閉式問題。但如果被你提問的是跨國公司CEO,最好還是多問開放式問題,他既有高屋建瓴的思路,也有策劃於密室的商戰謀略,但後者不可能告訴你。要是告訴你,他違法了。

關於面試選人,其實一個人的才能大部分已經寫在簡歷裡,剩下的體現在作品裡,面試這件事本身不是太重要,而面試主要是看看有沒有意外,特別是負面的意外。

怎麼識別有沒有意外呢?先問對方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順流追問,步步收窄。通常面試結束時,偶有正面的意外,偶有負面的意外,不管如何自己總是有所收穫。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被提問者,如何應對提問

最後換位思考,假設你是被問一方,在競爭性/對抗性場合,特別是公開場合,遇到你不能回答的問題怎麼辦?

給你一個建議,下面這幾種反應,按優先序依次做下來就行:

第一,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說不知道。誠實挺好的。

第二,如果你知道答案但不能說,那麼你就別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假裝對方提出的是你巴不得他提的問題,然後回答這個問題。不論他問的是什麼,反正你說自己想說的話,不管問與答是否對的上。

這個方法的好處就在於,人在場面上的記憶比金魚還要短,混過去就混過去了。

第三,如果你有這才華,那就順著話茬講個笑話吧。大家笑笑就過去了;如果你不確信自己有這才華,那就選第二。千萬不要自以為有講笑話的才華,製造的卻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車禍現場。

僅次於車禍現場的,就是直接拒絕回答問題,它只會激起對方對問題本身以及對與你對抗的更大興趣,每當你想直接拒絕回答問題,請跳轉到第一和第二反應。第三反應慎用,第一和第二反應夠用了。

提問是溝通的藝術。

大部分的溝通,比如演講,寫作等,都是講者發起、聽者接受,被講者邏輯主導的“B2C式”溝通。在B2C的溝通模式下,如果講者邏輯混亂,整個溝通的效率就會很差。

而提問,是一種聽者發起、講者回答,被聽者邏輯主導的“C2B式”反向溝通。如果聽者邏輯清晰,能精確的提問,一問一答,再一問一答,如此往復,那就算講者的邏輯再差,整個溝通的效率都會顯著提升。

痛心!90%的在職人士不懂怎麼透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真的有方法

想要透過發起提問獲得更多的資訊,那我怎樣才能提出精確的問題呢?

精準具體的七個提問技巧

繼續/中止性問題

“這是不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誰關心這個問題?討論的目的是什麼?你、我是否需要參加這個討論?還有誰需要參加這個討論?討論的重點是什麼?”

這個抽屜裡的問題,其實都是在問:我們是否需要討論這個問題?

澄清性問題

“ 指的什麼?在講具體點?時間、地點?舉個例子?你是不是說……?”

其實都是在問:你的意思是什麼?

假設性問題

“前提假設什麼?你把什麼當成必然的了?這是否存在?是不是唯一的?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其實都是在問:你的前提假設是什麼?

質疑性問題

“你怎麼知道的?你從哪裡聽說的?可信度如何?有資料支援?資料可靠?可選項有哪些?誰來做?”

其實都是在問:你怎麼知道你是對的?

緣由性問題

“什麼引起的?為什麼會發生?觸發事件是什麼?根本原因是什麼?驅動因素是什麼?抑制因素是什麼?它是怎樣起作用的?機制是什麼?當__出現時會發生什麼?這是事情的起因還僅僅是個相關的因素?”

這個抽屜裡的問題,其實都是在問:是什麼導致了這個結果?

影響性問題

“結論是什麼?成果是什麼?所以呢?最好的情形?最壞的情形?最可能?會有哪些意外?積極的?消極的?”

其實都是在問:那會帶來什麼影響?

行動性問題

“我們應該做什麼?怎樣應對?與誰合作?什麼時間完成?”

其實都是在問: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這就是精確的提問。對方本來也許要花2個小時講述的觀點,透過回答你的結構化的精確的問題,也許花10分鐘就講清楚了。

總結一下

提問的一個簡單的原則,多問比少問好,追問最好。不要擔心顯得不聰明,也不要過於擔心讓對方不舒服。問得越多,不僅你知道得越多,對方還越喜歡你。

歡迎你轉發給你的朋友,其實不管他做什麼工作,多問總比少問好。提問有令人意外的力量。

最後,給你留一個思考題:

請你想想過去有沒有提問把人問毛過,對照今天這一講,講講原因在哪裡。

在下一篇,我們來講另一個日常生活中高頻使用的技能,怎麼提意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