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聚貿易規則 把脈全球化

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遊戲2022-10-02
簡介”談及世界經濟貿易秩序規則重構和WTO改革,中國國際商會諮詢委員會顧問、商務部歐洲司原副司長馬社說,“現在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也在為未來世界的貿易秩序、WTO規則改革的話語權和制定權緊鑼密鼓進行協商、協調,形成共識

什麼是實體貿易

聚貿易規則 把脈全球化

“中國既是全球工廠,也是全球超市,廣交會見證了中國中小企業躋身世界500強的成長曆程,即將舉行的進博會將為世界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巨大機遇。”昨天早上,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舉行全體大會,與會嘉賓圍繞“改革開放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展開頭腦風暴,探討如何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推進互聯互通、增進人類福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天研、賈政、盧夢謙、吳陽煜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駱昌威

進口博覽會為全球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

“中國既是全球工廠,產品暢銷國際,也是全球超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規模和最具吸引力的消費市場。”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堅持開啟國門搞建設,不僅發展了自己,還對世界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今年以來,多邊貿易體制遭到嚴重挑戰,世界貿易環境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李晉奇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堅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創辦中國進口博覽會。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和外貿發展的視窗、標誌,廣交會為“世界工廠”優質產品“走出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晉奇說,62年來,展覽規模從9600平方米擴充套件到118萬平方米,與會採購商從1223人增長到20萬人,出口成交由1754萬美元增加到300多億美元。“廣交會是中國改革開放、與世界互聯互通曆史的最好見證,承載了中國外貿的光榮和夢想。”

李晉奇說,廣交會始終是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渠道,是企業培育品牌、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陣地。“許多中國企業與廣交會共同成長,由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企業,發展成為躋身世界五百強的跨國企業。”

即將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開啟“全球超市”的消費潛能,為世界各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巨大機遇,使中國市場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中國國際商會諮詢委員會顧問、商務部歐洲司原副司長馬社

“現在國際上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共識,WTO現狀不可持續,改革勢在必行。”談及世界經濟貿易秩序規則重構和WTO改革,中國國際商會諮詢委員會顧問、商務部歐洲司原副司長馬社說,“現在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也在為未來世界的貿易秩序、WTO規則改革的話語權和制定權緊鑼密鼓進行協商、協調,形成共識。”

概括地講,WTO的改革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實體貿易規則,二是機制和透明度,三是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從改革方向上,主要是兩個,一是三個零,即零關稅、零補貼、零貿易壁壘;第二是公平貿易,公平貿易包括產業的補貼規則、競爭規則、勞工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等。

馬社認為,中國宣佈表明支援WTO改革的立場,與談判各方進行充分、廣泛的協調和溝通,積極參與推進區域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最重要的是,利用更大的開放促進更大的改革。馬社說:“中國面對今後WTO改革的挑戰,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馬社表示,面對WTO改革,中國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只要是這些議題或者要求符合中國的改革方向,我們就接受。如果他們的要求或者議題符合中國的改革方向,但是中國目前達不到,我們就設立一個過渡期,也可以接受。如果他們的議題或者改革方向與我們的體制完全背道而馳,或者無法接受,我們就不接受。”

談及對於未來WTO改革期望,馬社認為,中國是多邊貿易和全球化的受益者,現在全球化遇到一些問題,應該本著合作共贏的姿態,為今後世界貿易秩序的重建和WTO的改革共同努力,達到合作共贏。

為全球化注入新動力是中國未來責任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認為,“逆全球化”的一些聲浪主要爆發集中在發達國家,廣義全球化的潛力動力非常充沛,不可逆轉。

“很多反全球化運動其實是反對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朱雲漢稱,這一全球化模式在新自由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進行,遊戲規則圍繞資本追逐利益需求來設計,對勞工、環境不友善。同時,在很多發達國家內部,由於新自由主義改革,逐漸肢解掉很多弱勢群體的一些基本保障框架,導致全球化風險和利益分配不合理。此外,也積累很多結構的不均衡和矛盾。

朱雲漢認為,全球的治理機制遠遠跟不上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緊密的關聯性。在金融國際化方面,也沒有很好地發揮金融體系該有的服務實體經濟作用。

朱雲漢表示,如果接下來要維持全球化的動力,繼續挖掘其潛力,路徑和遊戲規則需要加以修改。“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後,不是像以前‘搭便車’一樣,依託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化模式”,朱雲漢稱,下一個階段很清楚,將來全球化遊戲規則的制定不再是一元化、單一中心,而中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推進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讓很多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在資本友善、勞動友善和環境友善之間取得更好的均衡。朱雲漢稱,“為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是中國將來不可推卸的責任”。

必須意識到世界有不同概念和思維方式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David Aikman

“在探討美國國內的不平等時,有許多行業受到技術的挑戰,對許多人而言技術帶來的挑戰更勝於全球化的收益。責備技術沒有什麼用,因此大家會轉向責備另外一個國家。”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David Aikman稱,在當前存在矛盾和衝突的背景下,全球化沒有惠及到所有人,全球化4。0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架構,是大家需要考慮和討論的問題。

David Aikman稱,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透過改革為國家帶來繁榮,國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也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成為一個很好的例子。“但現在每個行業都受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衝擊,包括線上、線下的融合創新,對於每個行業都意味著很大的挑戰。”

David Aikman說,必須要意識到,我們在多概念的世界當中生活。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思維很不一樣,必須意識到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概念和思維方式。

David Aikman表示,我們對於技術進行怎麼樣的管理和思考,必須要在多概念的世界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在分歧以外,有沒有哪個區域可以進行合作。”

David Aikman說,因為大家加強了聯絡,增加溝通,中國將有望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開放平臺。“比如在企業這一塊,阿里巴巴、滴滴和騰訊都是開放的平臺,這種開放的平臺作用非常大,可以在觀念上進行分享。”從傳統商業模式來看,世界經濟論壇也希望看到如何結合綠色發展,能不能更加開放、具有持續性、相容性。“我相信中國在多元化、多極化的世界裡面,一定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更加公平、開放、可持續的體系。”

人工智慧、大資料、5G是全球化最好工具

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駐中國辦事處執行董事Atul Dalakoti

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駐中國辦事處執行董事Atul Dalakoti曾經在1977年來過中國,猶記得當年發展水平還是偏低的,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是一個增長非常迅速的經濟體,去年經濟增長率8。2%,人口70%都是35歲以下。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像印度的今天,兩國人口加起來28億人,中國讓7億人成功脫貧,印度要向中國學習。”

“我們現在也提出印度製造這個口號,因為中國製造非常成功,對於兩國合作有很多機會。”Atul Dalakoti說,彼此必須要有互信,中印要關注一個更加大的問題——什麼對於人類更好?“對於人類福祉來說,我們需要全球化發展,發達國家人均GDP已經達到了五萬、六萬美元,印度才六千美元,差距非常大。”

Atul Dalakoti認為:“我們要關注人工智慧、大資料、5G,因為這是全球化最好的工具。印度國民生產總值能有高速增長,就是因為互聯互通的加強,每個人都在用智慧手機,每個公司都連上網際網路,互聯互通促進了經濟發展,也改變了世界,我們應該抓住正確的方向。”

廣州應展示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名片

《亞洲銀行家》創始人、主席Emmanuel Daniel

談到世界經濟貿易格局的重構,《亞洲銀行家》創始人、主席Emmanuel Daniel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資料化對世界貿易規則的影響。

傳統貿易的思維,將貿易分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Daniel表示,現在很多貿易其實都與資料相關了,比如在金融行業,支付、資訊流,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料。而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中國最知名的企業,都是以資料為中心的公司。

資料貿易有自己的規則,與傳統的貿易不同。資料是可以共享的,當一個人把資料分享出去以後,他自己不會有任何損失,也不會減少對資料的掌握。相反,資料的功能、資料的價值都是在分享中實現提高以及增長的。

同時,資料是沒有邊界的,資料的全球化也就推動了製造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所以,Daniel認為,新時代的資料貿易思維與傳統貿易思維完全不一樣。不再是此消彼長,而是能實現雙贏。資料推動雙贏的結果,就是可以讓WTO的規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從而完全改變金融服務和金融行業。

此外,Daniel也注意到,在廣東,在廣州,有很多的行業,比如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都已經是基於大資料的行業了。他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廣州的創業企業。在我這幾天的觀察中,我發現廣州已經跨過了廉價生產的階段。”

據Daniel觀察,廣州的創業者不再熱衷廉價商品製造,相反他們追逐高科技,新技術,他們把從世界各地學到的東西帶回廣州,並在廣州學以致用,這樣的廣州故事需要更好地向海外講述,向世界展示廣州這一張以高新技術、精度軟體為代表的新城市名片,改變海外對廣州等於廉價商品製造的刻板印象。

對於廣州的未來的發展,Daniel不吝讚美:“世界上的創業者,有很多都來自廣州,甚至東南亞很多知名企業,也是有廣州人創立的。正因為廣州一直都是開放的,與世界對話,所以一直以來,相比中國其他地方,廣州求變的步伐一直都是更快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