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中國也有“波塞冬”魚雷計劃,航程上萬公里,能跨太平洋直擊美國

由 王雨田觀察 發表于 遊戲2022-09-27
簡介中船重工主辦的《無人水下系統雜誌》上出現了一篇論文,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發表,描述了一種核動力超遠端魚雷的概念

中國已經有隱形魚雷嗎

近日,《南華早報》報道了一種中國新型武器,在他們的報道之後,引起了美國媒體的廣泛關注。中船重工主辦的《無人水下系統雜誌》上出現了一篇論文,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發表,描述了一種核動力超遠端魚雷的概念。這種魚雷將使用一次性的核反應堆,能夠驅動魚雷以30節的速度航行200個小時,總航行距離在6000海里(約11100公里)。這種核反應堆體積很小,可以把直徑縮小到533毫米以內,使用完成後還可以被拋棄到海底,然後魚雷將繼續靠電池驅動發動常規攻擊。

看到這些描述,軍迷們可能馬上會想到俄羅斯研製的“波塞冬”核動力魚雷。但是論文中描述的這種新概念魚雷與“波塞冬”不同:首先“波塞冬”的核反應堆不會被拋棄,其次“波塞冬”是為了發動核襲擊,而中國的這款魚雷概念主要是為了常規打擊。另外從體積和重量上來看,中國的這款魚雷概念應該和普通魚雷一樣,能夠從潛艇的魚雷發射管中發射,而“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則體積巨大,只能由特種任務潛艇“貝爾格羅德”號在腹部攜帶。

中國也有“波塞冬”魚雷計劃,航程上萬公里,能跨太平洋直擊美國

但是,我們認為論文中描述的這個核動力超遠端魚雷仍然有大量的技術障礙等待克服。

首先就是可拋棄式的核反應堆的安全性問題。按照論文的描述,科學家們“剝離了反應堆的大部分遮蔽材料,只保護了一些關鍵部件免受輻射”,還用石墨等廉價材料取代了“反應堆堆芯內由稀土元素製成的昂貴塗層”。按照設計,直到魚雷離開發射平臺大約半小時後,核反應才會開始,在與發射平臺保持安全距離之前不會有放射性。在核反應堆被從魚雷上拋棄後,墜入海底,將啟用一個安全機制,停止連鎖反應,即使殼體破裂,內部充滿水,反應堆也不會發生重大事故。但是這樣弱的防護性在地面生產和儲存的時候,如何保證安全性,可能需要更多的實驗驗證。

其次就是魚雷的導航和通訊問題。在上萬公里的航行距離上,魚雷如何判斷自身的位置?如何接受遙控指令?論文中對這些問題並沒有描述。水下不比水上,由於現在有衛星制導系統,水上制導比較簡單。但水下導航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強如美國的海狼級核潛艇,依然在南海撞了海底山脈。所以,單純依靠小小的一枚魚雷進行上萬公里的制導,可能比較困難。但如果結合中國將要建設的一個全球水下通訊網,那這種魚雷的實用性就不是那麼虛無縹緲了。

中國也有“波塞冬”魚雷計劃,航程上萬公里,能跨太平洋直擊美國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今年發表了一篇文章《面向海洋世界的6G通訊》就描述了這樣的系統。由於海水對無線電波和廣播的吸收作用,只有聲波最適合水下通訊。在深海中有一個深度,其聲速有最小值。在這個深度附近形成深海聲學聲道,其中傳播衰減遠小於其他區域,所以通訊距離可達數千公里;另外還有一種深海通道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即可靠聲路徑(RAP),還有一種深海水聲傳播現象,叫做聲會聚區。充分利用這些深海聲道和匯聚區現象,就能夠實現遠距離水下通訊。

論文展示的水下通訊網路包括衛星、無人機、飛機、無人水面艇、波浪滑翔器、水面浮標、自主水下航行器、跨介面資料橋樑、潛艇、聲吶陣列、海底基站等等,它們利用水面浮標進行無線電和聲訊號轉換、以此來連線水下的各種聲學裝置和天上的飛機衛星,覆蓋全世界的大洋。藉助這樣的通訊網不僅可以遙控核動力魚雷,還可以把所有水下作戰節點連線起來,不再是單打獨鬥,其戰鬥效能比現在的潛艇要大大增強。以前這種大規模水下系統的建設,美國是首屈一指的,其sosus水聲陣列,以及後來發展的FDS水聲系統,掌控大洋幾十年。但是,當中國想要搞基建的時候,以後可能就沒美國什麼事了。美國引以為傲的水下核力量,將成為聚光燈下的c位,走到哪暴露到哪。

中國也有“波塞冬”魚雷計劃,航程上萬公里,能跨太平洋直擊美國

對於我們的水下遠端兵器,美國人還是很警惕的。據美聯社報道,去年美國駐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特使羅伯特·伍德表示,中國正在研究俄羅斯正在開發的核動力水下無人艇和核動力巡航導彈。看起來,美國的情報能力還是很強的,只是面對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基建計劃,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無力的掙扎。未來的海洋,必定由中國來守護和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