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由 科技武林門 發表于 遊戲2022-09-01
簡介楊利偉也跟大家分享了我國載人航天接下來的“大動作”,“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步建設空間站的階段,今年我們一共有6次發射任務,下半年還會有三次發射,等到年底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將會和神舟十四號交接,屆時6名航天員

天上一天地下萬年是什麼歌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一萬年前,當人類仍然居住在洞穴之中,他們的生活有三個重要的主題:獵殺、恐懼、仰望星空。誠如王爾德所說:“吾輩皆身處溝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

時間如星河流轉,從夢想飛行到翱翔雲端,從仰望星空到登陸星球,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見證了人類的航空航天技術迅猛發展,數千年的飛天神話成為了現實。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科學啟航,為好奇的探索引路;逐夢蒼穹,為年輕的夢想揚帆。8月29日上午,浙江省科技館迎來了一場特別的“科學有觀”活動,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了青少年之中,與大家面對面,聊了聊他的航天故事。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楊利偉參觀並點讚了浙江省科技館 ,他鼓勵更多家庭走進科技館,感受科學魅力,讓航天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數代耕耘

打造邁向太空的中國高度

中國的航天夢從1956年啟航,這一年的10月8日,錢學森受命組建的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所以這一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導彈夢、航天夢的元年。

活動一開始,浙江省科技館的科普劇《錢學森》就帶著我們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歷史歲月。舞臺上,省科技館的工作人員生動演繹了錢學森回國之前的鬥爭與報國的決心,他曾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如果沒有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打造的國之重器,就很難有如今科技強國的中國力量、邁向太空的中國高度。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科普劇的生動表演讓人心潮澎湃,而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科學家在為航天事業奮鬥。接下來,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教授就跟大家分享了“現代航天與微小衛星”方面的科普。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金仲和從人類的第一顆衛星Sputnik-1娓娓道來,講述了人類透過自己的智慧不斷擴大認知邊界的過程。從最早期用於軍事用途的衛星,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用衛星上天,比如通訊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等,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而在未來,衛星還會朝著微小型化、智慧化的趨勢發展。

持續攻關

詮釋寰宇之內的中國夢

21小時23分鐘,這是楊利偉在太空中停留的時間,伴隨著他的成功返航,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得以實現,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活動現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英雄楊利偉跟大家分享了這段經歷,“在火箭分離的那一剎那,我感受到了失重,這跟我在地球上做過的所有失重練習都不一樣”。入選中學課本的《太空一日》詳細記錄了這個過程——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種低頻共振疊加了一個6G的超重負荷。楊利偉感覺五臟六腑就快被震碎了,這個過程持續了26秒。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當地面指揮剛告訴楊利偉能在艙內活動了,“我第一時間衝到了舷窗,甚至沒有顧上之前學習的那些動作規範,我最先望向的就是地球。”當有小朋友問道在太空裡看到了什麼,楊利偉這樣描述,“我能看到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甚至連海岸線都清晰可見,而宇宙就是無垠的黑色,由於沒有大氣層的折射,太空中的星星不再閃爍,而是非常透亮的天體,就像黑色天鵝絨背景上的晶瑩寶石。”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現在我們在網路上還會看到有些文章寫了楊利偉當時聽到了奇怪的“敲門聲”,對於這個傳言楊利偉也在現場給出瞭解釋,“我們地面和太空的環境有很大不同,儘管做了充分的準備,飛船在太空中還是會經歷極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零件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一些聲音的產生。”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從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到如今還在軌工作的神舟十四號,這19年時間裡,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利偉跟大家這樣舉例,“我開玩笑說自己當時坐了個單間就上天了”,確實,當年的神舟五號只有一個6立方米的返回艙,而天宮一號已經有15立方米的實驗艙,現在的天和核心艙更是達到了50立方米,航天員在裡面工作、生活都不在話下。而在飲食方面,因為沒有加熱裝置,楊利偉當年吃的是即食食品,但是現在的航天員,食物可以做到一週不重樣,甚至可以帶新鮮水果上去。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過去的2021年,世界各國共計實現了145次火箭發射,是史上發射次數最多的一年。而2022年,全球航天不僅在發射次數上有望再創新高,也將迎來一系列高難度的重大任務。楊利偉也跟大家分享了我國載人航天接下來的“大動作”,“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步建設空間站的階段,今年我們一共有6次發射任務,下半年還會有三次發射,等到年底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將會和神舟十四號交接,屆時6名航天員會在太空‘會師’,共同在中國空間站待一個星期左右。”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航天員歸來之時,太空還是那片太空,中國人卻一次次把一個國家嶄新的高度和廣度在這裡標記。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宇宙這個詞。所謂“宇”,即時間;所謂“宙”,即空間。楊利偉等第一批中國航天員用鬢邊白髮和老驥伏櫪的壯志雄心,詮釋著時間;而中國科技工作者凝聚無數智慧和勇氣,成功送往太空的天和核心艙,詮釋著空間。這是當代中國人對宇宙的理解與實踐,也是我們對載人航天精神的詮釋和傳承。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科學TALK】

問:

如何成為一名航天員,是不是有很多選拔和訓練?

楊利偉:

航天員的選拔週期很長,我們當時第一批選拔歷時兩年,中間有檔案選拔、臨床體檢、特殊因素檢查等過程。因為航天員是一個特殊行業,儘管我們有各種生命保障系統,但是太空是一個高真空高輻射高溫差的環境,我們需要做很多訓練才能適應,比如失重訓練、前庭功能訓練、野外生存訓練等等。同時,我們還要學習大量的太空知識,一共有十三個門類,五十多門課,相當於又唸了一個本科。

問:

我們國家現在有三批航天員,未來,除了飛行員,是否還有其他職業的人可能成為航天員進入宇宙呢?

楊利偉:

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員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但第三批還有來自科研院所、大學等的工程師、科學家,將來更多不同行業的人都有可能成為航天員。

問:

我也有成為一名航天員的夢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具備哪些品質?

楊利偉:

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求知的興趣。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ABOUT“科學有觀”

為傳承科學家精神,賦能新時代發展,激勵引導青少年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精神,2021年浙江省科技館以社會科學傳播責任為驅動,基於核心需求,打造全新科普品牌——“科學有觀”:科學有觀點,科學有態度,科學更有溫度。透過科學家講述科研背後的故事,讓科學家精神見人、見事、見物、見精神,可親、可敬、可感、可學習。

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浙江,劇透了中國航天背後的科學故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