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由 阿瓜阿果 發表于 遊戲2022-07-19
簡介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會有什麼不一樣

單兒聽音樂有什麼壞處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你會經常讓孩子聽音樂嗎?

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會有什麼不一樣?

你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聽什麼音樂最好?

美國《超聲波》雜誌有個故事讓人覺得寶寶們大腦的奇妙:

在偶然的一天,8個月大的女兒吉爾睡著後,媽媽安用小音量播放了一首輕快的純音樂,在前一刻睡得還很香的吉爾突然閉著眼睛坐起來,手臂隨著音樂輕輕揮舞,音樂停了下一曲響起,吉爾仍舊閉著眼睛,但似乎心滿意足地微笑著躺下繼續睡。安感覺很有趣,並瞬間想起自己在孕期,吉爾還在自己肚子裡的時候,常常聽這首音樂。

愛因斯坦童年時期是在母親的鋼琴聲中長大,他3歲時已經被音樂深深吸引。他時常歪著頭,入神地聆聽母親手指下如鈴般的音符,忽略了外界的一切。愛因斯坦沉靜、愛思考,腦袋裡有無數千奇百怪的鬼點子,而音樂,毫無疑問是他童年最快樂和愜意的元素,讓他的童年充滿色彩。

我家兩個孩子從小也聽音樂。記得還在懷大寶時,有一次放《黃河大合唱》,大寶在肚子裡翻江倒海,可以用“百變猴子”來形容,肚皮形狀一會變冬瓜,一會變奇怪的土豆……我和孩子爸都因胎寶寶的舉動笑瘋了。大寶出生後,我經常會在家裡播放兒歌,每次聽音樂,大寶總會手舞足蹈,對《黃河大合唱》情有獨鍾。現在二寶,感覺早慧,小不點從會站立時起,就經常扭著屁股哼著歌兒,雖然我們都聽不懂娃兒哼啥,但她大大的笑容說明了一切。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很多父母直覺地認為,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所以,這些父母經常會用心地用各種音樂陪伴孩子的成長,從胎兒期的西方古典胎教音樂,到嬰兒期的童謠和兒歌,孩子們也常常樂在其中,享受音樂的洗禮。那麼,孩子從小聽音樂好嗎?從小在音樂海洋中成長的小小心靈,會變得不一樣嗎?

一個有關孩子聽音樂的實驗

199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者戈登。肖做了一個實驗。他讓一群大孩子先進行一輪比納智力測試,接著讓這些孩子聽莫扎特的《雙鋼琴奏鳴曲》,10分鐘後再對這些孩子進行比納智力測試,發現孩子們的智商提高了9個百分點。因此,他們推測經常聽莫扎特音樂的孩子會變得聰明。這個結論迅速風靡全球,並引發了“莫扎特效應”,無數家庭夜以繼日地在家裡給孩子播放莫扎特的音樂。

後來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多次研究,得到的結論也不一致。有些研究結果證實“莫扎特效應”真實存在,有些研究結論認為“莫扎特效應”純屬瞎扯。

最新的有關研究來自2016年中國的科學家堯德中的研究,他創意性地讓一群小老鼠聽莫扎特的音樂,發現小老鼠的新生神經元有所增加,證實“莫扎特效應”的確對兒童智力有正面的影響。

或許沒過多久又有新的結論。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那麼到底聽音樂對孩子有好處嗎?幼兒說認為,過於深奧的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

常聽音樂對孩子肯定有好處,尤其是輕快的音樂:

1)孩子容易有正面的情緒

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凡是高低起伏有規律、旋律明快的音樂,會讓孩子心情輕快愉悅。

18世紀也曾有科學家檢測人們聽音樂時的身體指標

,他們發現,當人聽音樂時,人體的心跳、腦電波、脈搏會跟音樂同步,會產生共鳴效應。音樂所傳達的情緒,人能感同身受。所以,父母如果給生氣的小寶寶或脾氣暴躁的幼兒聽一段快樂的音樂,他們的情緒很可能會瞬間轉變。

我的女兒脾氣有些壞,常常會因為大人不給吃的而生氣哭鬧。有一次她再次嘟著嘴巴時,我用手機播放了一首節奏歡快的兒歌,她立即鼓掌微笑,完全忘記了前一刻為啥哭鬧。看來歡快音樂是哄娃必備神器呀。

2)孩子容易有正面的行為效應

歡快的音樂給孩子帶來愉悅的情緒,愉悅的情緒容易帶來孩子一些列正面的行為效應,俗稱“心情好啥都順”效應。比如孩子們會做事情更為積極、抗挫折能力更強、有利於吸收新知識,記憶力會更好等。

為什麼幼兒園課間活動時會播放一些歡快的音樂?

那是因為學者們很早就發現,孩子們聽快樂音樂後,在進行新一輪的學習或人際交往會有更積極的表現。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對兒童記憶可能有正面作用:

這方面,有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教授陳瑞燕的研究——常聽音樂的孩子語言記憶力較好;有來自聖約翰大學心理學家傑弗理。費根的研究——聽音樂的嬰兒能較好地記憶汽車模型;還有來自中國科學家堯德中的小老鼠聽音樂研究——聽完音樂的小老鼠腦部與學習記憶相關的神經因子的水平有變化。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父母該從小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音樂?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或孩子,其實對音樂有不同的偏好。

英國心理學家舒特.戴森

認為,7歲前的孩子,他們會經歷這樣的音樂發展規律:

0歲~1歲,偏愛純音樂;

1歲~2歲,會“咿呀”歌唱,自發“創作”音樂,並意圖讓動作與節奏同步;

2歲~3歲,會模仿聽過的音樂,並喜歡帶上表演元素;

3歲~4歲,能敏感地感知旋律;

4歲~5歲,能辨別高音和音區,還能長時間坐下來聆聽音樂;

5歲~6歲,能辨別相同旋律的音樂;

6歲~7歲,能嘗試高音歌唱。

所以,父母該從小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音樂?其實沒有明顯的分界,不過年齡越小的寶寶,父母可以選擇輕快的純音樂,隨著孩子年齡漸長,父母可以讓孩子聽帶歌詞的兒歌或帶快樂舞蹈的歌曲。

拿我的兩個孩子為例:5歲的兒子,鍾愛旋律強勁的計程車高音樂,還經常煞有其事地自創舞蹈;1歲的女兒,喜歡快樂兒歌,有時還“咿咿呀呀”自編歌兒,聽到音樂也會跳舞。孩子們常常從音樂得到快樂,大人也常常被孩子們的投入和沉浸而情緒受到感染。但總的來說,幼兒說建議父母常讓孩子聽輕快的音樂,而不是低沉憂鬱的音樂,因為孩子能與音樂產生情緒共鳴。

本文關鍵字:聽音樂、歡快音樂、音樂情緒行為、親子育兒、

親子育兒、

一分鐘認識【幼兒說】:

我是小黃媽,親子心理諮詢師,專注早期教育,擅長從各種親子現象“掏”育兒錦囊。在這裡,你只能找到親子成長最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還有原創的親子漫畫。從孕產期、嬰兒期、幼兒期就不該錯過的育兒心理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