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潮汕人的端午節

由 大潮汕灣視點 發表于 飲食2022-01-15
簡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一般都有賽龍舟、插艾枝、洗龍鬚水等民俗活動,還會製作“梔粿”、“粽球”等應節食物,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

潮汕機粽有什麼功效

端午節是潮汕“”中的一大傳統節日,俗稱“五月節”,民間視為“聖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一般都有賽龍舟、插艾枝、洗龍鬚水等民俗活動,還會製作“梔粿”、“粽球”等應節食物,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

潮汕地區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一帶)和龍船仔。

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佈。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談到:“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人們在賽龍舟後,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插艾枝

古代潮汕暑熱,溼氣交蒸,疫癘猖獗,為“瘴癘之地”。唐代韓愈刺潮上表曰:“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潮汕古民謠雲:“五月初五午,天師騎艾虎,蒲劍斬百邪,鬼魅入虎口。”在時疫作惡,缺醫少藥的歲月,黎庶只好仰仗“天神”來驅除毒瘴,懸掛艾蒲,祛疫保健。這一民俗世代相沿,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插艾枝、掛菖蒲以驅瘟辟邪。

現代藥學研究認為,艾葉含有揮發油、鞣酸、氯化鉀等藥物成份,其中所含的苦艾素具有較強的殺菌和抑菌作用,還能興奮血管收縮中樞和運動中樞,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之效。古人相沿傳說鍾馗用艾編織為虎,民間故稱艾虎,“天師騎艾虎,辟邪驅疫疾。”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艾生田野,五月五日採,炙病療百疾,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可見“艾虎”之神奇療效。

食梔粿

潮汕有俗語“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意思是在端午節未到的時段,防寒衣物不可無,只有等過了端午節,氣候才穩定,冬天的衣物才能完全收藏起來。端午正是暖氣始盛、蟲蠹猖獗的時節。潮汕人採用諸多科學的方法驅瘟闢穢、調攝養生,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其中就包括飲食保健。

梔粿,又稱梔粽,食梔粿是潮汕人過端午節的特有方式,由於梔粿具有清熱解毒助消化的療效,故深受潮汕百姓的喜愛。梔粿是用中藥材梔子與草藥鋪姜(幹品)煅制浸漬濾出的浸液,含有黃色梔子甙、鞣質及鹼性溶液,與用糯米碾磨成的粉漿,經充分拌勻後盛入蒸籠加熱蒸熟,便成為粽黃色晶瑩潤滑的梔粿。製成的梔粿用紗線拉切成小片,蘸白砂糖吃,味道獨特,柔軟可口。“粽”和“壯”同音,故把吃梔粽比作“吃壯”,寓意吃了梔粽身體強壯。

食粽球

潮汕人習慣把粽子稱為“粽球”,與全國其他方相比,潮汕粽球的特色在於將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黃、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為餡,有的一半為鹹餡一半為甜豆沙,稱為雙粽球;還有山裡人尤其喜愛製作“大糯粽”。比較知名的老媽宮粽球,就是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等製成,一邊甜一邊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是潮汕和海外潮人喜歡的著名小吃。特別是海外潮人回鄉探親,總是要抽空前往品嚐,如此美味常令他們回味無窮。

洗龍鬚水

民間傳說五月初五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來的水叫做龍鬚水,龍鬚水能治病和使人身體強壯。故以往潮汕人家在端午早上就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裡供全家人吃喝。而今,每逢端午節男人們更喜歡縱身江河湖海中游泳,女人們則取水洗頭;在家中則是主婦準備好放入艾草的清水,供全家人洗臉。凡此種種,皆是以“洗龍鬚水”祈求潔淨平安,身體健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