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稻蝦種養“一田多收”,東海已擁有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萬餘畝

由 揚子晚報 發表于 飲食2023-01-30
簡介4月20日,在榮獲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的東海縣黃川鎮新聯村瑞沃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內,技術人員李志剛正坐著小船,巡看塘內小龍蝦生長情況

11月份能投放種蝦嗎

稻蝦種養“一田多收”,東海已擁有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萬餘畝

捕獲的新鮮小龍蝦

稻蝦種養“一田多收”,東海已擁有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萬餘畝

捕獲的新鮮小龍蝦

夕陽西下,傍晚時分,微波盪漾的河水在陽光照射下泛起道道紅光。4月20日,在榮獲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的東海縣黃川鎮新聯村瑞沃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內,技術人員李志剛正坐著小船,巡看塘內小龍蝦生長情況。

塘內,棵棵水草長勢茂盛,不時可看到一隻只小龍蝦在水中東奔西竄。李志剛邊檢視,邊從塘口裡提起一個地籠,露出水面的小龍蝦,活蹦亂跳,張牙舞爪。李志剛隨手逮住一隻小龍蝦,用大拇指壓了壓尾部說道,“進食量不錯,鼓鼓的,預計5月下旬便可上市銷售。”據悉,4月初,該基地按照每斤150尾的小龍蝦苗進行科學投放,現在每隻均長到約10釐米長。

稻蝦種養“一田多收”,東海已擁有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萬餘畝

技術人員在傳授“繁養分割槽”新技術

東海縣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被譽為“百庫之縣”,不僅生態環境優越,而且土壤肥沃,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98萬畝,年產稻穀近60萬噸,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發展稻蝦綜合種養是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既可穩定水稻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又可拓展漁業發展空間、促進漁業提質增效,實現綠色迴圈發展。”談起稻蝦綜合種養好處時,東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衛團說。

為此,東海縣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了《東海縣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方案》,鼓勵和扶持農民參與其中。2018年,從事多年水產養殖的李前方投入2200餘萬元,在新聯村流轉3000畝土地進行稻蝦綜合種養。“剛開始,我們採取連作綜合種養方式,縣裡科技人員給我們全程指導。”李前方說,“除去蝦苗和飼料等成本,每畝僅此一項就能增加千元以上收入。”當年,在大戶的帶動下,東海縣稻蝦綜合種養百畝連片基地達到21個,並被確定為全省稻漁綜合種養20個試點縣之一。

稻蝦種養“一田多收”,東海已擁有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萬餘畝

技術人員在檢視小龍蝦生長情況

一樣田地,不同的種養方式,讓農民嚐到了甜頭。“但這種連作模式存在重茬套茬,極可能造成小龍蝦近親繁殖,影響蝦苗品質,長成率不高。”東海縣技術推廣站高階工程師傅純潔面對“稻蝦連作”種養存在的弊端毫不掩飾,“塘口裡小龍蝦數量不清,造成養殖戶在水質、水草、投餌等方面難以做到精準、科學管理,易造成投入多回報少的現象。”

為修復這一種養漏洞,東海縣又積極尋找破解方法,並於2020年開啟了2。0版稻蝦綜合種養新模式。“新模式最主要的就是‘繁養分割槽’,以前田塊基本上常年有水,龍蝦繁養都在一起,底數不清,大小蝦不等。現在10月份水稻收割後就將塘口內龍蝦清塘,進行乾塘過冬。翌年開春後,對塘口進行全面消毒後再放水,並依據塘口大小進行科學投放規模苗種。”李前方說,“這樣便可有效打破過去底數不清、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端。為適應新模式,李前方將3000畝水面分成45個塘口,並設定8個專門育苗塘,並建立漁業物聯網監測平臺,約100臺攝像頭佈局在田塊各個角落,可隨時檢視小龍蝦生長的溫度、水質情況。

稻蝦種養“一田多收”,東海已擁有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萬餘畝

技術人員在檢視小龍蝦生長情況

李前方介紹到,小龍蝦一般到6月份芒種前便可售完,而此時也不耽誤插播單季稻。每年的11月份至下一年的5月份,也正是稻田的空檔期,發展稻蝦種養不僅讓農業實現了綠色生態迴圈利用,也契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實現了穩定糧食麵積、增加農民收益。目前,李前方的稻蝦綜合種養基地被確認為全省現代農業(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推廣示範基地。

“升級後的種養新模式,效果還真的不一樣。”作為該縣第一個流轉140畝土地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的陳墩村村民陳前進也深有感受。他說,稻蝦綜合種養是一種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稻田不施化肥、不噴農藥,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蟲可為小龍蝦提供餌料,小龍蝦產生的排洩物可為水稻生長提供養料,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每畝小龍蝦產量大概在100到150公斤,稻穀逾500公斤,畝產值在6000至8000元,畝均效益比常規水稻高2至3倍。目前,東海縣擁有稻蝦綜合種養百畝連片基地達到40個,面積3萬餘畝,實現“漁肥稻香、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大大提升了土地產值和效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張開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