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飲食2023-01-29
簡介孫佳:平遙牛肉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320平方米,展覽內容分為序廳(天下晉商)、平遙歷史文化廳、平遙牛肉傳承技藝館、興盛雷廳、平遙牛肉之父雷金寧廳、晉商麵食廳、慈禧在平遙廳、自立成廳、耕牧吟、犁牛頌、陶唐冠譽、晉商培訓中心廳、平遙牛肉的迴響、解

平遙牛肉是什麼顏色的

本文轉自:小康雜誌

“小城探館”系列,致力於邀請全國優秀的薦館員,蒐羅中國那些值得打卡的小城博物館。

今天邀請作家、歷史博主孫佳推薦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的平遙牛肉博物館。

到了山西,有兩樣特產一定要嘗,一是醋,二是牛肉。平遙牛肉據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馳名中外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平遙古城的北大街,有一座投資5000萬元建成的平遙牛肉博物館,它展示了平遙牛肉的悠久歷史和傳承千年的製作工藝,也讓遊人領會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美食文化。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郡縣君:請您介紹一下平遙牛肉的歷史。

孫佳:平遙牛肉的製作工藝源於西漢,立於唐宋,興於明清。

漢文帝之子劉恆為代王建都平遙,當時平遙的農耕非常發達,牛源也很充足。史料有“賣刀買犢,賣刃買牛,遊刃有餘”的記載,證明當時的平遙人就開始進行牛肉加工了。

唐宋時製作平遙牛肉要“煮前醃肉”,明初要“急煮慢燜”。到了明代中葉,平遙牛肉已經聞名遐邇,加工步驟是“相、屠、醃、滷、修”。明朝時晉商崛起,平遙牛肉跟隨平遙商人走遍了大江南北。

清代中後期,一些較大的平遙牛肉作坊湧現。最富盛名的有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開設的“興盛雷牛肉店”(道光十八年1838)、任大才及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開設的“自立成牛肉鋪”(同治初年)、光緒末年平遙小城村成清明開設的“源盛長牛肉鋪”、民國初年平遙西郭村人韓來寶在南門頭開設的“隆盛旺牛肉店”。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據說,慈禧太后逃難西行,途經平遙時享用過平遙牛肉。“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吃得心花怒放的慈禧太后就將它定為了宮廷貢品。上世紀三十年代,平遙牛肉已遠銷北京、天津、西安等地。每逢秋冬季節,各地行商紛至沓來販運牛肉,使平遙牛肉聞名北國。可以說,清代後期和民國年間,平遙牛肉已成為達官顯貴宴客的必備之品。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1956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食品名產展覽會上,平遙牛肉被評為全國名產,遠銷海外。

今天的平遙牛肉以平遙牛肉集團生產的“冠雲牌”牛肉為代表,屬正宗“中華老字號”傳統產品。

郡縣君:平遙牛肉博物館有什麼看點嗎?

孫佳:平遙牛肉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320平方米,展覽內容分為序廳(天下晉商)、平遙歷史文化廳、平遙牛肉傳承技藝館、興盛雷廳、平遙牛肉之父雷金寧廳、晉商麵食廳、慈禧在平遙廳、自立成廳、耕牧吟、犁牛頌、陶唐冠譽、晉商培訓中心廳、平遙牛肉的迴響、解牛堂、老作坊、售賣廳,共16個廳。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博物館以場景、文字、圖片、音像、模型、實物、雕塑等綜合展示形式,系統全面地揭示了平遙牛肉的文化內涵。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孩子來參觀的話能學到很多美食文化知識。比如博物館裡有一頭牛的部位分割圖,告訴遊客哪個部位是前胸,哪個部位是上腦。還有很多生產場景圖,能看到平遙牛肉從生牛屠宰、生肉切割、醃漬、鍋煮等操作程式,讓人感慨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也能感受到晉商的敬業精神和誠信傳統。

郡縣君:平遙牛肉真的如傳說中那麼好吃嗎?

孫佳:確實名不虛傳,顏色紅潤,綿香可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平遙牛肉好吃,一是原材料要好。“非病、非殘、非犢之健牛,方選為本。”

二是屠宰時很講究,“宰前,禁食三日,沐浴。宰時,平刀大拉,平靜斬於午。”不使牛驚恐,防止了肌肉纖維因猛然收縮而造成的堅韌。

三是醃製功夫了得。每頭牛冬季切割16塊,春、夏、秋季切割20塊。肉塊切割好後劃出刀鋒,撒入平遙當地獨產的硝鹽後,入缸進冷窖醃製。

四是必須用“老湯煮肉”。煮水在原存老湯內新增,不加鍋蓋,好讓異味和水份蒸發出去。

五是要經過嚴格的分類整修。透過整修去糟留精。

小城探館|博物館裡的ta,慈禧太后曾吃得心花怒放

可以說,平遙牛肉的美味和加工技藝密不可分。不加色素,不用佐料,光用加工技藝就將牛肉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

牛肉博物館裡有一個特色食品售賣亭,可以買到不同風味和包裝的牛肉,大家不妨買了直接品嚐一下,絕對不會後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