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四川瀘縣:喚醒“沉睡荒山”啟用“一池春水”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飲食2023-01-26
簡介2020年至今,洪安橋村透過“支部領辦+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累計流轉土地300餘畝,用來發展以雙稻雙蝦、果蔬套種、林下養殖為主的綠色經濟,將荒山裸岩打造為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絲瓜和南瓜可以輪作嗎

成帆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這個小南瓜飽滿圓潤、碧翠水嫩,賣相太好了。”6月以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石橋鎮洪安橋村的“新菜園”開張了,150餘畝小南瓜瓜熟蒂落,成為了引客入鄉、搖錢吸金的寶貝。

四川瀘縣:喚醒“沉睡荒山”啟用“一池春水”

閒置土地活起來

說起洪安橋村的這個“新菜園”,裡面可大有文章。據瞭解,該菜園位於洪安橋村八組(小地名:龍凼溝),是一處人跡罕至的“山溝溝”。

“龍凼溝偏僻難行,距離主公路和村莊也較遠,土地還依巖壁而鋪開,高低不平、地塊狹小,在農業生產發展上先天不足,村民們的種植意願也為零,因此十幾年來,一直處於荒蕪狀態。”石橋鎮洪安橋村黨總支書記邱宗祝表示,為了解決土地撂荒的局面,今年年初,村兩委決定重啟這塊閒置之地,在徵得黨員代表和當地村民同意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荒山修耕複種大幕就此拉開。

在修耕複種的過程中,洪安橋村因地制宜,透過以林還林、以耕還耕的方式,對閒置土地進行了盤活利用,並將其納入村集體經濟發展專案。“耕地主要用來種植小南瓜、絲瓜等輪作蔬菜,而林地則換種為荔枝等經濟林木。”邱宗祝介紹到,在修耕複種的同時,村裡還同步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產業便道1600米,其中硬化路達700餘米,一舉打通了村民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的根源問題。

如今再度走進龍凼溝,入耳的,是流水潺潺、笑聲笑語的樂章,養眼的,是長勢喜人的作物和蜿蜒舒展的鄉村美畫卷,曾經窮山僻壤的“山溝溝”正煥發出新活力。

四川瀘縣:喚醒“沉睡荒山”啟用“一池春水”

生態經濟強起來

考慮到土地已經荒蕪近二十年,在產業發展的方向上,邱宗祝有了新的思考。“土壤應當已經不含化肥、農藥等殘留物,適合用來發展有機作物。”在洪安橋村黨總支委員會上,身為“當家人”,邱宗祝丟擲了這樣的觀點,表示要堅定打好生態牌 、走好綠色路,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透過。

為了守住這份綠色底蘊,在整個種植過程中,洪安橋村堅持不用化肥、不打農藥,並自學自究了生態制肥,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長。

“所謂生態制肥,就是將玉米粉、油枯、紅糖、酵母,加水發酵,從而製成有機水溶肥。”邱宗祝表示,作為速效性肥料,有機水溶肥不僅營養元素全面,而且能更有效地被作物的根系和葉面直接吸收,種植出來的作物,不僅色澤盈潤、口感細嫩,關鍵還綠色生態,也更契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追求。

綠色、有機是生態名片的靈魂。邱宗祝說,目前,村裡正在積極向上申請有機蔬菜認證,力爭以此撬動綠色有機蔬菜特色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積蓄動能。

四川瀘縣:喚醒“沉睡荒山”啟用“一池春水”

多元輪種富起來

在龍凼溝這片層層疊疊的土地間,一棵棵荔枝樹也正沐浴著日月精華而蓬勃生長,而樹下則是鬱鬱蔥蔥的蔬菜。

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近年來,洪安橋村大膽創新果蔬套種、多元輪種等發展模式,摸索出了農耕經濟的升級版,並將這一模式複製到龍凼溝的菜園裡。

“荔枝雖然收益高,但是見效慢,套種生長週期短的南瓜、絲瓜、花菜等蔬菜,就能以短養長、以量養精,達到快速增收的目的。”邱宗祝表示,目前全村還有2000餘株荔枝苗尚在苗圃中,等到明年,將統一移栽至龍凼溝,從而打造出一片有機水果林,實現菜籃子和果盤子雙發展、雙促進、雙豐收。

鄉村振興,產業先興,特色優質產業更是振興基礎當中的壓艙石。2020年至今,洪安橋村透過“支部領辦+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累計流轉土地300餘畝,用來發展以雙稻雙蝦、果蔬套種、林下養殖為主的綠色經濟,將荒山裸岩打造為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推薦文章